Friday, December 31, 2010

今夕何夕


說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一點也沒錯。不知怎的,明天便是在立法會的第七個年頭了。回望過去,展望將來,也是點算得失的好時候。

零四年當選時,為自己訂下了三個目標:建立最低工資、推動公平競爭法及爭取普選。也可算是完成了一半吧?花了一年時間說服幾位戰友創立公民黨,堅持把最低工資寫進黨綱內,卻赫然發現大多數黨員均是反對設立最低工資的。接下來便是漫長的游說和推廣工作。到過英國參考他們的最低工資制度、會見過澳洲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出席無數商界的會議和研討會,終於法例是通過了,還了一個心願。

推動公平競爭法的工作比較容易。當選初期探訪了眾多商會,發表過兩份詳細的工作報告,為公平競爭法的工作訂下了方針。幸運地,這方針最終也大致為政府所接納。放棄了收購合併,換來商界的有限度支持,是推動公平競爭法的最大成果。無奈政府並不聽從放棄私人執法的建議,致令通過法例平白增添了額外的阻力和變數。但望在任期內可完成這第二項目標。

爭取普選的工作由第一天開始已明白到是極之艱鉅。但從未想過需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在這過程中,黯然發覺要說服從政者放下私心,以長遠大局為重是那麼的困難!缺乏視野,只求眼前利益,只為博取一時掌聲的政客比比皆是。在這混濁的染缸裡,留也不是,去也不能。只望明天可找到一點啟示,教我如何走下去。

除夕每年皆一樣,歲月不留人,今天的成敗得失,始終與往年的沒有太大分別。這是命運所然,還是自身能力有限?天曉得!只好對自己說一句: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國家也沒有敵人


當劉曉波說:「我沒有敵人!」時,很多人相信他是認真的。但問題是國家有沒有把他當作敵人?理論上,國家憲法第三十五條保障了國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四十一條更清楚訂明國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為甚麼提出新的憲制保障,會被視為顛覆國家政權?更核心的問題是,國家憲法應如何體現和落實?

問題焦點在於國家憲法能否保障政治自由。對於甚麼是政治自由,列寧曾有頗為精闢的論述:「政治自由就是人民處理全民的、國家事務的自由」。這自由有直接參與及間接參與之分。前者是參與政治架構的權利,後者是行使自由政治思想表達之權利。若憲法不能保障這些權利,那將是憲制上的極大缺陷。但究竟這是硬件上的缺陷,還是軟件上的缺陷?第三十五條和四十一條的存在,似乎證實了在硬件上,國家憲法是完整到位的。理論上,這些條文有建立憲政文化的動力。著名中國法學者許祟德在他主編的《憲法》中也承認:「國家機關在依照憲法行使國家權力時,不得超越憲法中對公民基本權利所設定的條件限制來任意限制公民基本權利的實現」。

著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及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韓大元在《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一書中也認為:「國家對人權的尊重和保障義務不僅是一種政治道德的要求,同時也是一種約束一切國家權力的規範的要求」。為甚麼這些主流學者之意見始終未能保障國民間接行使政治自由的權利?浙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季濤在《憲法學十論》中對這方面有比較深入的探討;他認為:「行憲不嚴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憲法實施監督機制的軟弱……:一是很少對違憲行為進行法律上的糾正……、二是沒有能力通過合理的憲法解釋或者形成合理的憲法慣例來補充憲法內容上的弱點……」。但這是文化問題還是決心問題?或更重要的是,這是否濫權腐化的結果?

曾於清華大學就讀及任教的著名近代中國法學家蕭公權在他的《憲政與民主》一書中便直截了當地說,憲政不得以落實「顯然還有幾種心理障礙的存在,其中最顯明而有害的,約有三種:一、是冷淡的情緒;二、是疑慮的態度;三、是模糊的了解。我們必須掃除這三種障礙,然後憲政的進行方能夠完全順利。」從某角度而言,這三種「心理障礙」在現今制度上來看,都可以追溯到一個源頭:這便是對政權不穩定的憂慮。無論這憂慮是否合理,它的存在正代表着當權者對國家憲法缺乏信心及透徹了解。在這心態下,一切憲政原則也不及保護政權的政治考慮為重要。

這是一條非常危險而濕滑之路。缺乏基本國民權利的政治架構和憲制秩序是不會成功的;這也是導致憲法名存實亡的主要原因。要確立泱泱大國之風,新中國要嚴肅和認真地思考如何體現和落實憲政和法治。政治是國家的命脈,但缺乏公義和原則的政治才是真正導致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五千年的史實正是最好的鐵證。一國之內,國家是沒有敵人的。很多時,缺乏對憲政的信心,才是一己的最大敵人!

Friday, December 24, 2010

Letter to HK........so what about 2011?


Time really flies. Before you know it, it is Christmas again. And this is again a time of the year that one reviews the successes, or some would like to put it, the failures of last year. For a start, it has been a turbulent year in more sense than one. There was the pseudo-referendum by-election, a first of its kind political reform debate between the chief Executive and Party Leader of the Civic Party, what looks like a thawing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ome of the Pan Democrats and Beijing, the passing of a much improved political reform package, which led to the departure of some founding members and a legislator from Hong Kong’s biggest pro-democracy party,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last but not least, and probably much to the delight of Beijing and its political allies in Hong Kong, an undeniably ever widening rift within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in Hong Kong.

So what will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look like in the year to come? The position will, of course, be less confusing if the rift is merely ideological in the sense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amps in the Pan Democrats, that is to say,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Alliance for Universal Suffrage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ivic Party and LSD on the other, lie simply in difference in approach. But that is not so. Splinter groups of LSD and indeed LSD itself, are threatening to “punish” those who supported the revised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coming elections. The Civic Party is non-committal in this respect, but it certainly can’t be assumed that they are still allies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They will not be,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come election time, the Civic Party will undoubtedly continue to boast its participation in the 5 district resignations and accuse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betraying” democratic principles and the latter’s election promises.

All these, much to the delight of DAB and their allies, look very much like a complete split in the Movement. More importantly, the pro-government parties are hoping all these will translate into substantial gains for them in the elections to come. This is, of course, not unlikely. This is especially so in the forth coming District Election. It is a rule of thumb that where two or more pro-democracy candidates are vying for the same seat, the seat will go to the opposite camp. In particular, seemingly independent, but in truth, candidates of the pro-government camp, are going to reap the benefit of the split in the democratic camp. This will in turn have a material impact on the following LegCo Election, not only in relation to the 5 so-called super District Council seats but also in relation to the direct election seats. This is because most LegCo candidates rely heavily on the support of District Councilors in electioneering activities and canvassing votes in estates. Without adequate District Councilors’ support, all Pan Democrat candidates will be running at a disadvantage.

You may ask, so why would Pan Democrats fight against each other? More to the point, even if there are poli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amps in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why one camp should seek to "punish" the other camp in elections? Why can't the "punishment" come in some other way or form? Most fundamentally, how would this promote and further the cause for democracy? This is a question most democracy supporters cannot fathom, let alone answer. The only obvious explanation is LSD and perhaps even the Civic Party are out to destroy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hope to install themselves as the leaders and only real members of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To many, this is a very sad state of affairs. For most people in Hong Kong, the common goal is to secure universal suffrage within the time-frame promised by Beijing. The point of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is not to see who can survive from internal back stabbings to become a leader of the Movement. In fact, most people despise such selfish desires. This will be another reason why voters may desert the Pan Democrat candidates in the coming elections.

This is the time of the year when most people are wishing each other for a happy new year. But for the Pan Democrats, and those will care deeply for the democratic future of Hong Kong, the coming new year may well turn out to be a most unhappy new year! Let us just hope good senses and better vision will eventually prevail!

平安夜可平安?


今夜是平安夜,你會如何歡度?在這寒冷的晚上,狂歡盡興之餘,會否靜一靜,想一想,對你來說,平安夜代表着甚麼?不是說你的宗教信仰為何,因為不知何時開始,平安夜已不再是基督教信徒的晚上了;只是問:對你而言,你怎樣看平安夜?

記得六十年代,我曾為一首另類的聖誕歌深深感動。那是西門與賈芬高(Simon and Garfunkel) 的一首名叫《七時新聞/平安夜》(7 O'Clock News/Silent Night) 的歌曲。那是一首傳統的《平安夜》;特別的地方是歌曲慢慢被某電台的七時新聞所掩蓋。新聞的內容提及歧視、人權、抗議、謀殺、死亡和戰亂。這首歌與七一年約翰連儂(John Lennon)的反戰歌曲《聖誕快樂(戰爭已過去)》(Happy X'mas(War Is Over))甚有異曲同工之妙。

沒錯,戰亂和死亡與平安夜和重生的對比實在是再強烈不過。另一個感人故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軍和德軍於一九一四年,違反將領的命令,在聖誕停火。一九一四年平安夜,德軍在他們的戰壕中擺上聖誕裝飾,在樹上掛上燃點著的蠟燭,高唱德文的《平安夜》。他們的歌聲,感動了與他們對峙的英軍,令後者亦以英語的《平安夜》回應。最後,他們都放下了武器互相贈送禮物及交換雙方陣亡的軍人遺骸。人性的行為終於戰勝反對停火的將領之命令,正象徵著仁愛與罪惡的鬥爭中的一線曙光。對我來說,這才是平安夜的真正意義。

一如既往,今夜只會和家人晚飯,然後留在家中享受一個和平寧靜的晚上。我不是信徒,但我會默默為香港祝福,希望良知始終會戰勝邪惡,公義最終會得以彰顯。祝聖誕快樂!

Tuesday, December 21, 2010

有什麼的警察,便有什麼的法官!唉......

【蘋果日報報訊】支聯會五名常委及一名義工去年聖誕節為爭取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闖入中聯辦大樓外的庭園範圍,被控一項非法集結罪名。裁判官阮偉明昨在判決時指,­中聯辦官員作供時雖振振有詞指中聯辦屬私人地方,外人未得事前批准不得擅闖,但該名官­員從未獲中聯辦授權作供,以致中聯辦是否私人地方依然成疑。阮官基於疑點利益歸被告,­裁定支聯會六子無罪,當庭釋放。

記者:陳曉薇、雷子樂

六名被告昨獲判無罪的一刻,全場近 20名支持者掌聲雷動歡呼。支聯會副主席李卓人在庭外指,中聯辦經此一役,應學懂尊重­港人,開放給示威者表達意見,但害怕警方仍會將中聯辦當成「特區中的特區」,令中聯辦­繼續享有特權。警方發言人指,一貫尊重市民和平集會、遊行及發表意見的權利,但不會容­忍任何暴力或違法行為。律政司表示,在仔細研究裁決理據及檢控官報告前,不適宜評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拒絕回應,表示應問執法部門。

阮官昨在裁決中指,示威者案發日走到大樓門外,便轉身喊口號,根本無意闖入大樓,不構­成擾亂公安。保安和警方是否有權執法,便取決於中聯辦屬公眾地方抑或私人地方。

作供未授權 難證屬私地

控方傳召的中聯辦行政財務部處長梁雄在其書面供詞,講明中聯辦屬私人地方,任何人未獲­中聯辦事前批准不可內進。但他作供時僅稱,這是他的個人意見。梁雄既無授權,亦非中聯­辦最高負責人,故法庭對他能否代表中聯辦作供存疑。

法官指,中聯辦官方網頁顯示,中聯辦其中一個職能是「聯繫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增進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交往」。

它作為中央政府屬下機構,亦應像入境大樓任由市民進出。在未能單靠梁雄供詞下,法庭推­斷中聯辦非私人地方,市民權利應受《基本法》及《人權法》保障,不能將案發日的混亂推­撞歸咎被告。即使中聯辦是私人地方,當保安關上大閘,庭園內無外人,亦難以推斷公眾因­被告的行為受驚,故判六人罪脫。

斥官員「似壞咗嘅錄音機」

辯方大律師李柱銘在申請取回堂費時,批評梁雄「似壞咗嘅錄音機」,指梁雄不斷重複「唔­係我職責範圍」而迴避盤問。梁國雄批評政府政治檢控,又指梁雄對控方亦「非常唔友善」­,不明控方何以堅持檢控。阮官則笑言:「咁你對主控要公平啲,佢都估唔到梁(雄)先生­畀證供畀成點。」他最後因六名被告有份推撞拉扯,自招罪嫌拒發訟費。

身兼資深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昨指,控方今次最大錯誤,就是無弄清楚梁雄是否獲中­聯辦授權行事。他又指控方告錯罪,如改控非法闖入罪,只要找個合適官員講出中聯辦是私­人地方便可入罪。他勸告所有示威者在中聯辦屬公家或私家地存疑之際,切勿以身試法,「­唔好亂嚟呀!」

案發於去年 12月 25日聖誕日,支聯會五名常委包括李卓人、蔡耀昌、梁國華、梁國雄、李耀基及義工古思­堯,得悉參與起草《零八憲章》的劉曉波被北京法院裁定「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成立重­囚 11年後,便即聯同近 20名示威者遊行至中聯辦,爭取釋放劉曉波。其間中聯辦開閘讓一輛車駛出,六名被告趁­機衝入中聯辦庭園內示威,與在場保安及警察發生衝突,有保安、警員及示威者倒地。

Sunday, December 19, 2010

愚民骗己的政客


恕我愚昧無知,不過實在想不通為何為港人爭取了民主進程一小步,為三百萬選民爭取了比較平等的一票會被說成違背了選舉承諾?假若今天有真普選而有民主派人士反對,那麽說他們背棄了民主我會明白。但這是事實嗎?要批評的話,應該說,你當天明知不能爭取2012雙普選,為何還以此為08年選舉政綱?

08年時我也就此質疑公民黨及民主黨的領導層。他們的回應是,這仍是爭取的目標,若不同意,民主派便给人一個政見分歧的感覺,這是選舉大忌。當時我對公民黨說,我們的公開立場是接受07年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及其定下的時間表,這與爭取2012雙普選是否有矛盾?當時領導層說,爭取2012雙普選不等同不接受人大常委會決定,誰知2011或12會發生什麼事?況且,人大常委會決定人所皆知,爭取不到,怎算是違反選舉承諾?

我不知他人在選舉時說了些什麽,但遇上質詢,我都會清楚說明,我們是受人大常委會決定所限,我們會爭取2012年最大的民主空間。從政者最重要的素質是誠信和判斷。若有政客說要推番人大常委會決定,那麽他或她應向選民清楚交代,2012年他或她會如何推番人大常委會決定?他或她會期望港人如何配合?推番了人大常委會決定後,如何可在香港踢走功能組別,落實真普選?若這些人沒這雄材偉畧,就是民望比天高,空佔虛假的政冶道德高地,愚民騙己,五十步笑百步,是贏不了我的尊重!

Friday, December 17, 2010

消費者的藝術


上周已故國畫大師徐悲鴻的一幅水墨畫《巴人汲水圖》在北京竟然以一億七千一百萬人民幣成交,刷新中國畫拍賣之世界紀錄。這是自零七年劉小東的《三峽新移民》拍出二千二百萬與零八年的《溫床》拍得五千七百多萬,及上月李可染的水墨畫《長征》以超過一億人民幣拍賣價成交以來的再一新高。這些拍賣紀錄不但令世界藝術收藏家頓時側目,也令近代中國畫成為了這些超級消費者的新焦點。

很多人認為這一切皆是從近代畫家陳逸飛而起。早於一九九九年這位英年早逝的藝術家其中一幅名為《潯陽遺韻》的油畫已經拍得近三百萬元人民幣的高價,令很多西方油畫收藏家對中國後起之秀赫然起敬。陳逸飛當然不是近代中國油畫家的唯一表表者。事源始於「北京寫實畫派」(後稱「中國寫實畫派」)的成立。這派別最初由艾軒、楊飛雲及王沂東等成立,共十三人,及後人數增至三十人,包括陳逸飛、冷軍和張義波等。

所謂寫實畫派,是指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以寫實技巧著稱,特別是他們的作品幾可與照片亂真,筆鋒細膩,構圖仔細,當你第一眼看到時實在很難不深深吸一口氣,讚嘆那近乎登峰造極的畫工。

當然,也有很多自命對藝術有深入研究的人批評這些寫實作品太重繪畫技巧而缺乏創意,特別在取材、意境和構圖方面始終追不上其他國際大師的作品。這些批評是有點不公平的。這些寫實作品絕大多數均以中國文化和現實生活為題材,他們所捕捉的是中國人眼中的藝術,國際市場一時難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欣賞藝術,是極為個人的;只要你喜歡、又付得起鈔,管他!

家中也有多年前買下的一幅張義波和兩幅王貽華的作品。這些作品置下時價錢還可以,不知他朝辭官歸故里時,是否夠養老之用?

Wednesday, December 15, 2010

希望梁展文是最後一位梁展文病患者!

在議員議案辯論時,當湯家驊講埋佢的修正議案後,唐司長話自己冇回應,然後染上傳媒好­興用來描述人的表情 -- 黑面。喂,司長,為咗表示你的謙虛,係唔係都講一句「我會耐心聆聽各位議員的意見」交­功課呢?
湯家驊議員話唔想用負面的名詞如官商勾結病、以權謀私病來描述梁展文事件的因由,所以­用了梁展文病。有議員說俞宗怡作為醫生,但一直都看不到有病,是失職,所以應該要下台­,但並不是湯家驊想講的要點,所以暫時不提。
梁展文病的起因,是人性所致,本來,為官者如果以公僕心態去服侍市民,根本唔會有事發­生,偏偏有人為官以有櫂在手,就諗住俾d甜頭,因為有來有往,他退休後就可以受惠。所­以,這個病是冇得醫,只可以預防,好似紅灣半島賣平咗,嘉亨灣俾佢免補地價起多咗,都­唔可以攞返,香港市民損失咗亦冇嘢好講。
所以,只可以用制度杜絕公務員或官員患上梁展文病,令管治文化出現敗壞。
現時的問責制度,是董建華年代的嘢,在這制度下,問責官員只向特首問責,特首向中國政­府問責,統統都不需要向市民問責,雖然他們統統是拿著公帑處理公共政策,在這個制度之­下,官員根本養出以權謀私之心。
本來,願作問責官,願作高級公務員,就要廉潔、有效率,要向市民問責,咁如何監察?要­依賴制度而不可靠人治。官員要有長及嚴格的過冷河制度,問責官員與公務員都要一樣,因­為他們做官時,已經有不錯待遇,既然退下來,就不可以即時受私人公司聘任。
所以,如果要維繫一個好制度,特首有責任去檢視這個制度了。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睇在亞洲電視段新聞片,湯家驊話對局長解釋教育局財務部唔將直資學校問題向局長講是可­以理解的原因,表示反感,湯議員,雖然你好清楚,盤問局長的原因係想知道問題是出在制­度上呀,定係職員的手法上,但佢哋在鏡頭前都一個『矇』,唔明真係一d都唔奇,奇就奇­在點解理解能力咁低的人,都入哂教育局啫!

Monday, December 13, 2010

我們要慎防地產商之焦土政策!

有人話自然保育失陷,就係一個城市的代價。上有政策應該只係一個起步,跟進有行動才可­以的。就係因為港府有前冇後,所以在自然環境就一個一個消失,好似粉嶺天平山村的貨櫃­長城,一片農地被建為貸櫃場都不違法;又好似一個有天然海境的馬屎洲,就被建築成骨灰­鑫場,因為政府根本唔。就是因為發展商見到政府對發展商的行為,不加規管,以致他們偷­步發展,好似貨櫃場,被填上石屎,還可以再做農地嗎?要知道容許發展商破壞一些,就算­唔再做,但破壞了的環境已經不可以彌補、不可以再還原。
所以,要落實政策包括
第一,維護土地契約的完整性及尊嚴,如果有違規之舉,就嚴令將土地收回
第二,用獨立部門落實保育政策
這才可以有及真正保育。

Sunday, December 12, 2010

不公平的公平競爭


民主、社會公義和公平競爭是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資本主義社會裏弱肉強食的經濟活動,往往令自由市場經濟被無限扭曲,各行業成本增加,導致整體經濟缺乏競爭力,是現今商業社會的通弊。正如民主制度是要杜絕少數政治特權,公平競爭法正如其名,主旨是杜絕少數經濟特權。但在一個缺乏民主制度的社會裏,要消除少數經濟特權,則工作更為艱巨。香港特區便是一個最好不過的例子。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爭取,特區政府最近終於向立法會提交了一條公平競爭法草案。然而,草案內容在某方面仍然給予人一種盡力維護既得政治經濟特權的感覺。草案包括兩種特殊政治豁免。第一種豁免是在草案第三條下明文規定,除非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某些法定團體或其所指明的活動須受法例規管,並同時訂立規例將該團體或其指明活動規定為受法例所監管,否則法例將「不適用於」所有法定團體。這是一非常極具爭議性的特權。在草案中,法定團體的定義並非取決於其活動是否屬商業性質,而是除公司、受託人法團、社團、合作社和職工會外,包括「任何條例或根據任何條例設立或組成、或根據任何條例委出的團體(不論是否法人團體)」。更重要的是,這特殊政治豁免將會是在違反法治及毫無透明度下建立:一、由特首決定法例不適用於某些團體,是把特首的權力提升於法律之上,明顯地是有違法治精神;二、特首的豁免權力是在法例下成立的競爭委員會(下稱「競委會」)之上,亦不受法例下所訂立之競爭和經濟原則所規範,基本上是違反法例的主旨和精神;三、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既非競爭或經濟專家,他們的考慮因素、辯論及決定過程亦非公開、毫無透明度,決定亦難以服眾。

第二種豁免是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可於草案第三十一條下,以公眾政策理由而豁免任何違反條例的協議或行為。公共政策的定義,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的決定過程及其考慮因素,同樣地是毫不透明,予人一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感覺。更重要的是,正如《動物農莊》中拿破崙的名句:「社會是公平的,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公平。」他日競爭法若獲通過,社會中將出現兩種不同的競爭規例同時並存:一種是特首會同行政會議以長官意志及黑箱作業模式決定哪些法定團體和其他市場持分者及其行為可繼續橫行其道,不受公平競爭法所訂下之規則所監管;另一種是在法例下由競委會所嚴密監察之經濟活動。這種違反法治,漠視公平經濟原則的安排是對競委會的獨立性、專業性一種極不尊重和不信任的表示。

有道這是一貫特區政府對「行政主導」的扭曲看法。在特首眼中,「行政主導」是指行政霸道、不受制衡、超越法紀、一切社會公義和原則均不可侵犯的政治地位。這態度本身其實是違反了《基本法》下行政立法相互制衡的中心思想。真不知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對這種有違法治之行政霸道有何看法?

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大城市空氣一定要污染?

湯家驊話唔同意活在污染之中是大城市生活的現實,因為一切改變都視乎政府有冇決心同資­源去解決,港府有足夠儲備,所以力係有,但心卻不足!
現時在道路上行駛中的商用車輛,隨了的士更換環保型號車輛是可以接受之外,其他小型客­貨車、巴士及小巴,港府根本懶理,淨係叫佢地自己諗辦法、自己搵錢去攪掂,咁真係會好­唔掂!
好似專線小巴商會近日提出一個三贏方案,只要讓他們改為20座,佢地就會叫全線300­0架車的車隊,改為環保車型,仲可以優惠老人、殘疾人士,更可以三年唔加價,令人非常­不明白,為何當局不考慮一個由小巴商會自動提出願意換環保車的計劃呢? 政府不需要出一分一毫就收到環保的果效。除左可以令小巴商會自動更換環保車外,容許小­巴增加載客量亦符合環保原則;使用同樣的燃料份量,但可以增加載客量,有助減少碳排放­,現時我們經常計算的「人均碳足跡」亦可以降低。
運輸署係商會提出方案後立即回應指如果增加小巴座位會延長等候時間、又話會擔心增加車­租、油費等等,好明顯當局沒有從環保的角度考慮小巴商會提出的方案。
政府的行為,唉好令人好費解!

Friday, December 10, 2010

驕傲與悲哀


如果你今天一覺醒來沒有發覺這世界有甚麼改變,那麼你便錯了!今天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中國國民獲頒發諾貝爾和平獎,成為第一位國際公認的中國民主鬥士。你和你的後人,會記得今天。

也不覺得為劉曉波的文章辯論是否有煽動顛覆國家制度的用意或效力有甚麼意義。反正法庭判了他是罪犯,他便是罪犯。判決改不了,制度更改不了,但也改不了公義所在。餘下的,只是舉世熱愛民主自由的人怎樣看整件事。諾貝爾和平獎過去當然有極具爭議性的得獎者。但經過一百零九年、一百二十一位得獎者,諾貝爾和平獎的公信力在國際間是毋庸置疑的。雖然諾貝爾建立和平獎的遺願及他心目中對「和平」的定義,一直都沒有清晰的界定,但這是可以理解的。

「和平」的定義不應只局限於國與國間停止軍事鬥爭之狀況,而理應伸展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自由、和睦共處。孟德拉(1993) 、昂山素姬(1991) 、德蘭修女(1979)、馬丁路德.金(1964) 均是在這方面有重大貢獻的表表者;而最令人遺憾的,當然是甘地雖然被多次提名(1937、1938、1939、1947 和1948) 而始終未獲頒獎,以致當達賴喇嘛於一1989 年獲頒發和平獎時,諾貝爾委員會的主席曾說這是「部分對甘地的記憶之讚揚」。這些偉人雖然很難說對國際間的和平有何獨特貢獻,但他們都是和平使者。而今天,一位中國書生亦躋身其中。這不是政治主觀所能改變或抹殺的。從某角度而言,今天的頒獎是對新中國政治制度失衡、不容異見、漠視民權自由的控訴多於讚揚劉曉波之個人成就。正因如此,身為中國人,今天是我們感到驕傲的一天……但也是我們感到悲哀的一天。

Thursday, December 09, 2010

有傳媒錯誤報導我和公民黨反對醉駕加刑,特別表明並無此事。

今次交通道路條例修訂,剛好遇到嚴重的醉駕及毒駕事交通事故,因為社會有聲音要加強罰­則,但可以言之,議員投票取向要靠政治判斷,因為冇人可以提出科學判斷,以表示甚麼的­罰則,才可以彰顯公平,所以,議員只可以憑良心判斷。
今次修訂有4大法律上改變。
第一, 刑法3級制。
第二, 危險駕駛與嚴重傷害,湯家驊議員認為嚴重與否係要分程度,但如何全做是不可能,他認為­可以接受由法庭去修正
第三, 監禁及停牌分開執行
第四, 將所有罪行罰則一致提高,但應該有適當平衡,有d鄭家富的提議是令他為難,好似拒絕測­試的刑罰高於危險駕駛,有d不公平及不邏輯,所以不可以完全支持。
一句到底,修正可以支持,但會針酌刑罰的建議在普通法的邏輯下是否公平,因為,對於以­不負責任的駕駛者,例如醉酒及濫藥下駕駛,是不應該接受的。
湯家驊發言表示,不認同有些議員將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的罪行等同誤殺,因為後者舉証­及檢控都不一樣,而且,誤殺的判令只有最低冇最高,所以是不同的刑罰來的。
而且,他與公民黨會支持鄭家富大部份的修訂,除了酒精濃度3級制會反對,因為法例訂立­是希望收阻嚇作用,但3級制修訂似乎做唔到
本來,對於這條修訂,公民黨是投支持票的,原則是要駕駛者做個有責任的司機,但因為第­6條危駕導致他人死亡的罰則被否決,如果公民黨對修訂投贊成票,就會變成致他人身體受­傷的刑罰重過致他人死亡的判罰,邏輯上過唔到,所以逼住要投反對票
就好似危險駕駛致他人死亡或身體嚴重受傷一樣,如果鄭家富議員的修訂案,一直被否決,­這個修訂又要如何投才好呢?湯家驊話好彩建議提高的罰則,雖然犯錯的程度較輕,但差別­不大,所以,雖然邏輯上有違心,但仍可以投贊成票

Wednesday, December 08, 2010

如果回應民建聯在政改方案力推的口號:政制改革向前走,湯家驊說應該利用今之區議會修­訂時機,改變區議會選舉架構的侷限,在選民基礎上,不應再拘泥於上限17,000人及­位於3座樓5條街之位置,所以,與其增加多些議席,不如減位又增加每席的選民人口,這­樣,區議員才可以建立較寬闊的眼光和政治視野,亦因為不再是疑似街道大隊長身份,區議­員可以吸引更多有政治承擔的人才,亦會吸引市民有投票的興趣。

Tuesday, December 07, 2010

從某角度看,強拍與強搶有什麽分別?

基本法第6條說要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亦包含不讓私產權要被迫賤賣,強拍條例之所以被­詬病,因為政府賴以抵禦強賣人家私產的把關者可以把關。
事實上,北角繼園里及灣仔溢利醬酒的事件,就是例子,前者在今年1月份以3000元左­右呎價去收購,在同年10月卻以8000多元的呎價買給自己的子公司去發展;後者是持­有舖位50年的李女士,為了不被收購,進行入稟,最終敗訴要被強拍,只可以收回250­萬,舖位呎價2000元也不夠,這正顯示小業主在強拍下只有被強拍、被打。
湯家驊因此提出修訂,要糾正土審的功能,包括:大發展商要負起訴訟費用,因為收購是發­展商提出,大家的財力、物力根本不對等,所以不是一般訴訟,小業主對收購有質疑而要對­簿公堂是維護自己的權益,況且,大發展商根本可以將費訴訟費用作為發展成本計算,於他­們是無所失,但對被收購的小業主來說是公平。
第二是大發展商根本不需要提交全何發展計劃便可以收購,真係有錢就任佢地將地、將屋買­,為此,小業主根本沒有彈藥去反對,若果小業主有足夠資料,他們除了就收購價以外,亦­可以就收購對社區的發展及影響作用去反對,土審似乎沒有這服務提供給小業主去打這場仗­。
第三是要大地產商提出終極收購計劃,因為收一幢樓的價錢與收一條街的價錢不同,如果發­展商有整套發展計劃但為節省成本而逐忽收樓,對小業主是不公平,法庭亦不可以計算格價­是否合理。因此,應該限制發展商要以最終發展計劃提交收購價,亦不容許在發展計劃未完­成之前轉售土地,這種種做法才稱得上合理。

Monday, December 06, 2010

為什麼?這是我們每天在立法會內外都在問的問題.............但答案在裡?

為什麼

主唱:區瑞強
原唱:盧業媚
作曲︰五輪真弓
填詞︰鄭國江


為什麼生世間上 此間許多哀與傷
為什麼爭鬥不絕 歡欣不永享
問為何人存隔膜 顏面無真相
問那天可找得到 理想中的烏托邦

為什麼雙鬢班白 光采消失面容上
為什麼齒發俱落 一張怪模樣
問為何年年春歸 無術攔春去
問那天可再一見 我當初的舊模樣

為什麼竟會生病 輾轉反側在床上
病塌中許我一問 怎可永無恙
問為何常存空想 愁病誰可免
是眾生必須經過 四苦根本是平常

為什麼凄冷孤寂 輕飄飄像無力
為什麼不見光亮 飄渺沒形像
在目前如何風光 仍是泥中葬
沒有牽走一根線 那許依戀臭皮囊

Sunday, December 05, 2010

你估你退休時會係點?

在《全面檢討強積金計劃》的議案上,湯家驊提到退休保障並不是福利議題,而是政府的責­任,要保障在職人士在退休後可以有合理的生活水平,但作為退休保障3條支柱之一的強積­金,根本做唔到這個效果。
先講管理貴高昂,2007年強積金主席范鴻齡已經批評管理費之高,可以蠶食供款人士4­0%之總收入,例如打工仔每月供款2000元,供滿40年,如果回報是5%,沒有任何­管理費收取之下,可以得到305萬,但因為受託人收取每年2%之費用,所以實得185­萬,120萬元之被徵收去了!
跟住講僱主供款部份可以對沖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基本上是對忠於工作的員工的剝削,若­僱員被多次遣散,就算不斷有工作,他最後可以累積的存款根本不多。當然,叫打工仔要再­多儲蓄,不過,現時香港結構性失業問題嚴重,打工仔的人工只可以糊口,根本無錢可儲,­理工大學做有關《強積金及退休保障意見調查》報告指出,40%有強積金戶口但又未到退­休年齡的人士表示:強積金之外再無私人儲蓄,強積金就是他們退休所依,所以,如果佢地­唔夠錢用,必定要靠綜援過日子。仲有喎,全港有咁多婦女做家庭主婦既無償工作,他們如­果停下來,只可以靠丈夫、子女供養,但丈夫子女都唔掂的話,你估佢地係咪都要靠綜援呢­?
其實,保險業界的人都話強積金的儲備,只可以夠退休後5年開支,最慘係香港人太長命,­男女普遍可以活到85歲,退休後仲有20年命,攪掂咗5年,其後的15年又點算好呢?
市民退休後冇保障,就會變成社會福利的重擔,政府將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討論,一拖再拖­,只會為下一屆的政府留下計時炸彈!

Friday, December 03, 2010

唉!冇眼睇!這是教育界之恥!

22間直資學校被審計署揭發助學金撥款不足,事件越揭越臭。教育局自爆一直縱容學校從­捐款或儲備中,撥出款項砌夠所需金額,而非只從學費中撥出,縱容校方不跟章程辦事。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黃鴻超昨承認,他及局長孫明揚都是看審計報告才知學校助學金撥款不足。
記者:倪清江 夏志禮

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集中討論直資學校助學金問題,教育局明文規定,直資學校須從學­費收入撥出一成,作為清貧學生的助學金。
議員湯家驊追問 22間學校獎助學金撥款少於要求,局方高層是否知情。黃鴻超稱,過去數年未見有重大問­題,「財務部同事冇巨細無遺上報」。在湯追問下,黃終於吞吞吐吐承認,該 22校問題是審計報告出爐後才知,「局長當然(之前)唔知」。
財務部承認允彈性安排

負責財務部的首席助理秘書長曾周碧英解釋,按局方計算方法,助學金撥款不足學校並沒有 22間那麼多,她又爆出,局方容許學校彈性分配助學金來源,例如要撥出 100元,可從學費收入撥出 80元,另於捐款或儲備中撥 20元。她更反指審計署只計算從學費中撥出助學金。但審計署署長鄧國斌反駁,是跟教育­局指引審核,刊印報告前已交給教育局核對。
黃鴻超即補鑊說:「同事係睇夠唔夠數,會返去檢討呢個彈性。」曾周碧英在議員追問下,­承認彈性安排是財務部決定。另一首席助理秘書長李煜輝表示,當中 16間學校已填回欠款,仍有 6間在跟進中。
議員何秀蘭指捐款應屬額外項目,不可抵銷學費中的助學金撥款,「(夠數)唔等於可以唔­遵從,額外捐款應係錦上添花,教育局自己唔跟指引,學校見到警告信、忠告信就唔係當一­回事」。
孫承認真道個案睇漏眼

鄧國斌和孫明揚首次點名真道書院欠款多達 300萬元。教育局向真道連追五年不果,李煜輝直指該校「相當嚴重,屢次講都冇改進」­。局方已向真道發警告信,擬派人入校董會。
孫明揚承認真道書院個案是「睇漏眼」,「特別嚴重,呢個係一間學校,如果同事見到五、­六間都係咁,一定會話我知」。對於孫明揚認為下屬毋須事事上報,湯家驊表明十分反感,­斥說「真係混賬」。
孫明揚昨大讚恒生商學書院,又指該校每年發放的獎學金多過助學金,該校有 2.2億元儲備,是為籌備成立私立大學。不過教育界議員張文光認為,該校仍獲准加學費­,這種「左手入、右手出」的做法並不妥當,「冇理由將加學費同學校基建呢啲項目掛鈎,­咁就同之前副學士俾人話收學生學費起樓一樣」。

權力的藝術


電話中的她告訴我,她爸爸堅持她到港後一定要和我聯絡,令我感到一份淡淡的欣慰。她爸爸是一位著名的御用大律師,已沒見二十多年了。我們在多宗重大案件如和記創辦手提電話一案裡合作過。最後一次是佳寧倒閉案。可惜當我自己也當上御用大律師後,便再沒有合作的機會了。最後一次見面是在英國倫敦開會後到他家中探望。他的家是一座十七世紀古堡,距離倫敦大約三個多小時的車程。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夏天,我們坐在古堡城樓上午餐,吃的是我一生唯一一次品嘗過的花卉和草葉。當時,他的女兒才十二歲。今天聽到她的問候才赫然醒覺確是歲月不留人。

離港前,她送來了一本一行禪師的著作《權力的藝術》(The Art of Power)(編按:中譯本的正式譯名為《生命真正的力量》)。一行禪師是著名的詩人及和平主義者,於一九六七年曾被小馬丁路德.金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近代少有宣揚和平的佛學禪師。

這是一本對所有從政者當頭棒喝的書。政治和權力是最能腐敗人性的東西。我們對權力的定義往往與財富、成功、名譽、政治和軍事等掛勾。但權力的定義是否真的如此狹窄?從另一角度看,我們對如何待人接物、自己的喜怒哀樂、甚至一言一行,均有某程度的控制權。假如權力的目的是滿足自己對快樂和安穩的追求,那麼我們也要問一問自己,是否只有傳統上的權力才能令我們達到這人生目標、才能給予我們那份無可替代的良好感覺?一行禪師所談的,是內在的權力、是心靈的權力。人生最快樂的境界是一己的祥和,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關愛;要達到這境界,內在和心靈上的權力比任何其他世俗的權力更為重要。

拿著這本書實在有點感動。小女孩今天已是亭亭玉立的淑女了,想不到她竟可毅然放棄傳媒工作,獻身佛門,尋求真正永恆的祥和與快樂。我已經記不起她的面容,但她的勇氣和選擇卻令人羨忌不已。但願她能尋找到她追求的目標。回看自身還浮沉於這政治染缸裡,忽然有股超現實的衝動:假如有一天……

Thursday, December 02, 2010

全世界人都受香港法例規管,真吧敝!

湯家驊問如果一些行為在域外受到保障,就好似找代母產子,在外國是可行的,但香港法例­不容許,咁港府會唔會執行檢控,周一嶽話任何情況下,都會考慮外國水平如何,如果事件­在香港境內發生、或者有動機在香港開始,就會考慮,當湯家驊想追問下去會唔會修例,O­h sorry, 主席話要排隊再問,不過唔知有冇議員有興趣用續集問下去?

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黄河協奏曲

昨晚終於找到時間去探探華叔。他精神還算可以,面色也不太差,但老人家骨骼實在很痛,可見他盡力和我們言笑自如,是希望減少我們的不安。特別為他買了一盒他喜愛的巧克力,誰知他卻回頭微笑地說:「我想聽《黄河鋼琴協奏曲》,可以嗎?」我趕忙回答:「當然可以!明天便找人拿來!」回家找了半天,發覺有兩個版本,但均是珍藏多年的高級音嚮版本,想了良久,始終捨不得割愛,還是第二天跑到唱片店找來一隻著名德國唱片商出版的郎朗版本。希望老人家喜歡這版本,更希望他有足夠的精神食糧,幫助他渡過這難關!

Monday, November 29, 2010

政府、市民和小巴三贏方案為何要反對?

綠色專線小巴業界向政府建議,由現時 16個座位加至 20個,增加載客量以減少繁忙時間的加班車開支,同時業界可趁機更換有配備安全帶的新­型環保小巴,如此方案被接納,業界承諾即時擱置所有綠巴線路加價申請,且三年內不加價­,令市民及業界「雙贏」。但運輸署指小巴只是輔助運輸服務,加座位會增加「客」時間,­影響路面交通,故否決建議。
記者:張文傑

綠巴業界昨舉行記者會,綠色專線小巴總商會主席蘇世雄表示,為免將油價上升等營運成本­轉嫁到乘客身上,提出加小巴座位數目上限至 20個。他指全港九成同業已簽同意書,支持方案,並承諾凍結車費三年、提供不低於八折­的長者優惠及不會削減班次,方案增加繁忙時間載客人數,減少市民上、下班時段等車時間­。
民調 83%乘客贊成建議

業界本月初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電話訪問 1,006名市民,有 83%認為如業界做到三年內不加價等承諾,支持小巴加座位至 20個。香港專線小巴持牌人協會發言人陳文俊說,加座位後得到的額外收益,應足以抵銷­經營成本上升,「油費可能貴少少,但最緊要可以慳番每日 2,600蚊嘅加班車營運開支」。
陳文俊指小巴入口時本已是 20或 24座位,為迎合本港法例才拆掉部份座位變成 16座,故加裝座位成本低,也不會構成安全問題。他指現時 3,000多部綠巴有百多部屬新款的「長陣車」,拆掉座位的空間用來放乘客行李,加裝­後車廂仍寬敞;至於其他「短陣車」,「呢啲好多就夠期換。」
湯家驊指方案值得考慮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認為此方案可令業界加速更換更環保及安全的新車,其他公共事業­也應該考慮加價以外的其他方案,應付成本增加。
不過運輸署發言人卻「潑冷水」,強調現行公共運輸政策是以鐵路和巴士為主,現時小巴服­務大致可應付市民需求,加上未來有新鐵路如沙中線等投入服務,沒需要增加小巴載客上限­。湯家驊批評署方回應倉促,顯然不理解業界營運情況,且漠視民調反映的民意。

Sunday, November 28, 2010

知他故宮何處?


幾經辛苦才得以抽空和太太、兒子跑到博覽館參觀《清明上河圖》。館內人山人海,絕大多數都是抱著看動畫卡通的心情來「欣賞」這國寶現代化的展出。站在虹橋之一段前欣賞其夜景之際,旁邊一位穿箸時髦的女士大聲地說: 「中國那時之繁華盛世實在值得我們驕傲!」聽了這話,心中滿不是味兒。我們感到驕傲的,只是繁華盛世罷了?

《上河圖》為北宋末年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張擇端所作。亦有人認為此乃南宋人懷念昔日強盛時期所作。但若畫中所描述的確是北宋徽宗在位時京城之情景,則這正是外似繁華,內存隱憂之正好寫照。當年徽宗與尚書蔡京實行親疏有別政策,殘酷打擊及迫害異見份子及反對黨,又耽於享樂、大興土木,疏於朝政,相傳《水滸傳》之宋江正是這時期起義,迫使徽宗下詔罪己;但起義一平息,便依然故我,令北宋病入膏肓,斷定了宋朝為中國五千年來最軟弱之朝代之一的史證。

最令國民為恥的,是徽宗之聯金滅遼政策,結果引火自焚,為金人所擄掠,把宋朝趕往江南,積弱至死。這時代,怎可稱「太平盛世」,誰可言「國人驕傲」?

宋徽宗唯一略為可取之處,是頗有文才。被金兵擄往北方五國城時,便寫下了《燕山亭》一詞,內有這幾句懷緬往日奢侈生活之悲嘆: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那份唏噓正是他客死異鄉之最好寫照。

無奈這故事並非官方介紹《上河圖》之背景。港人爭相讚歎的,是今天的科技而非往日之藝術,所樂意欣賞的,是表面之繁華盛世,而非背後之國家隱患。知古識今,能不令人感到無限可惜?

Friday, November 26, 2010

麻木是扶貧的最大敵人!

湯家驊話議員連日的議員議案,都係咁講扶貧的事,但無論點講,都不知如何可以引誘政府­對扶貧加一把勁?真係講多都冇用,就算意見有幾新穎,張建宗局長點會唔知?不過,湯家­驊最唔希望係政府對這個議題麻木,好似見到近日鬧得熱哄哄的直資學校,有辦學團體唔同­清貧學生講可以有助學金,令貧窮的學生都可以入讀直資學校,辦學人士尚且對貧窮麻木,­可以睇到政府亦不遑多讓,好似曾特首認為民調講香港缺乏社會流動,佢竟然話係snap shot,短暫發生的事,其實,貧窮人口與議員歲數一樣,與日俱增,辦幾多次亞運,起­多幾個西九都冇用,貧富懸殊咁嚴重,有關愛基金都未必代表社會係有良心。
只希望政府收起麻木之心,這樣,貧窮人士可以脫貧才會有指望!

Thursday, November 25, 2010

今天的挑戰 還是明天的敵人?


香港是一得天獨厚的福地,儘管政治上面對着不斷的風風雨雨,但在經濟上,我們的康復能力卻為周邊地方所羨忌。特別是過去二十年,通脹並不是我們的經濟頭號敵人,但這情況似乎正在急劇改變。雖然官方的數字顯示,八月份的整體通脹率為百分之三,而九月份及十月份更分別微跌至百分之二點六和百分之二點三,但其他指標卻似乎是給人一種風雨欲來之感覺。根據經濟數字,住宅樓宇價格自○九年已飆升了百分之四十五;在疲弱的美元影響下,食物物價指數亦於七月份跳升了百分之三。這是令人擔憂的現象,因為食物實際上佔了香港消費指數之百分之二十五點八,而入口價格亦相等於生產總值之百分之四點四。難怪多家經濟顧問公司均預期特區面臨的最大經濟挑戰將會是如何面對通脹。

控制物價痛苦選擇

宏觀而論,特區在結構上和經濟活動上也極具刺激通脹的條件。首先,港元與美元掛鈎已有二十七年之久,美國經濟下滑及其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令美元購買力日漸下降,而我們更因缺乏中央銀行和利率控制之先天缺陷,令港元處於守無可守的危險境界。

與此同時,近年特區政府大興土木,把過往十年的基建項目一次過推出前台,在刺激經濟之餘,亦給予通脹一股長遠推動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們本土經濟過分倚賴房地產市場,加上特區政府缺乏增加房地產競爭之意欲,對大型地產商壟斷商場及超級市場之行為更視若無睹,致令高租值及地價影響各行業物價不斷飆升。通脹幅度超越基層市民可接受之水平,只是遲早問題。

在經濟學上,傳統的通脹處理手法不外乎加息、改變匯率和控制價格等措施。但從特區角度而言,我們既不能運用利率,亦不能借助匯價處理通脹,餘下的,除了控制物價,實無其他有效之措施可以選擇了。但在這自由市場主導之資本主義社會裏,控制物價是一痛苦的選擇。

倡扶貧措施壓通脹

因此,從某程度而言,最近財政司司長宣布增設短期買賣印花稅打擊住宅樓宇炒賣,實為一夠果斷、有決心的措施,確是值得一讚!記得我於特首《施政報告》諮詢時,曾極力建議特區政府應對一年內炒賣樓宇增徵雙倍印花稅。相比之下,今天財政司司長所宣布之措施實比我的建議更為辛辣、更具效力。但此措施只針對住宅樓宇炒賣,而不包括商用樓宇店鋪,這可能逼使炒家帶同熱錢轉戰後者,致令百物物價膨脹,從遏制通脹而言,可能得不償失。措施只針對地產市場而非一般日常必須支出如交通費用、食品價格等亦缺乏全面壓抑通脹之能力。長遠而言,外來影響因素如美元走勢、入口貨品包括食物價格,亦非我們所能控制之列。

面對這種種問題,毋庸置疑,如何處理通脹,將是我們最頭痛的經濟挑戰。就此,特區政府應積極研究其他有效方法處理通脹的來臨,嚴肅考慮增撥資源資助交通費用、回購公用設施如過海隧道、增建居屋,以一籃子之扶貧措施壓抑通脹。這不但是曾特首所應面對之急切問題,亦是來屆特首在經濟上最嚴峻之挑戰。

Tuesday, November 23, 2010

局長,請尊重居民意願!

湯家驊追問曾局長以為344條例可以阻止管理公司違法行為,喂,佢地唔俾業主聚在一起­講問題有幾大、唔俾業主上門或在出入口收授權票、唔俾業主將理據文字入信箱,點樣違法­?點樣要警方阻止管理公司呢?曾局長竟然話基本法讓市民有資訊流通自由。
如此,民政事務處d職員,應該可以拿著局長這把令箭,協助市民能自由在屋苑發放訊息,­而唔係要業主每每入稟法庭,用自己的錢告屋苑,條法例就真係有用了!

Sunday, November 21, 2010

西九文化?有錢人與地產商文化就真!

對西九項目,湯家驊關心西九藝術區內20%的住宅用地,究竟d屋係俾咩人住?雖然西九­尚未成形,不少測量師行已經估價西九文化區內的住宅,呎價會係「奇高」。原因好簡單:­地點優越、交通便利,靠近高鐵站、地鐵站,有文化設施,綠化環境、公共空間,簡直就係­現代人的dream house。現時西九文化區附近地段呎價平均逾1.5萬,8月份估計西九樓住宅呎價可­以去到2萬以上。
2萬蚊呎,即使一般中產負擔不起,更不用說基層的市民。
在地產霸權的陰霾之下,高地價、物業豪宅化不會再令大家嘩然?只要翻一翻政府資料,我­們看到政府透過在西九龍填海區賣地,迄今至少有1400億元進賬,差不多是1992年­時預計的500百億元的三倍!自九二年至今,十八年來,九龍半島的西岸(從油麻地、大­角咀、深水埗到荔枝角)一幢又一幢的屏風樓屹立不倒。有西九「四小龍」之稱的九龍私樓­單位 (即係從長沙灣、荔枝角船廠一帶的重建項目,發展成4個屋苑:宇晴軒、昇悅居、泓景臺­、碧海南天) 2房單位已經升到 360萬!
剛過去的暑假我去左北京參觀當地的798藝術村,係由一班藝術創作者自發組合而成,他­們開畫室、做雕塑展覽、開商舖、咖啡室,藝術村位處中關村,附近亦有許多住宅,係舊區­舊樓房,亦有學校;藝術村係完全融入左社區內。負責西九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不只一次講­過,西九係屬於香港人,而不是一個地產項目或者大笨象。湯家驊話好高興聽到西九文化區­內住宅的發展,會交回讓政府負責發展。我希望當局在規劃這兩成住宅時,能夠以「文化融­入城市生活」為大前提。

Saturday, November 20, 2010

扶貧要從家庭做起!

特首話好彩香港有個安全網,所以貧富懸殊雖嚴重,仍然未致被人取笑。其實,唔係因為個­安全網安全,而是綜援設下了重重關卡,令有需要的人不能進入安全網之中。而在眾多關卡­之中,最違反倫常、破壊香港核心價值,莫如要申請綜援的長者,要取得子女簽署的衰仔紙­才可以接受申請。講明簽的人係衰仔、衰女,請問邊d仔女會肯簽,就咁樣,我地週街都見­到長者執報紙、鐵罐,因為唔去賺多d錢,只靠1000元生果金,點樣又交租、又食飯,­唔好講去行街消費。
最攞命係衰仔紙唔係簽咗就得,仲要當著社工面前簽名,咁都已經好羞辱了,簽完後返到屋­企就可能要諗到底係仔女搬、定係自己搬走,因為不供養父母嘛,社署就要你唔可以同住、­就要互相離棄!不過,愈窮愈見鬼,根本板間房租金仲貴過豪宅,就算有綜援租金津貼,原­來2人租屋上限係2500元,根本都唔夠俾不足50呎板間房3000元的租,這樣,為­了有得住,一家不和亦要因為錢而繼續住在同一屋簷之下。
現時,香港有2萬億的盈餘,都唔知應該係要寫幾多個零,富裕社會卻貧窮人口處處,點解­呢?作為父母官,作為有錢政府,你地就看守住庫房d錢,而不理貧窮家庭是如何破碎、悽­慘!

Friday, November 19, 2010

最喜歡的中文歌之一..........

像花雖未紅


車外正下著毛毛細雨。我停在紅綠燈前,鄰線打開了車窗的客貨車隱約傳來一段既幽怨,又熟悉的歌聲: 「像花雖未紅,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周禮茂填的詞,着實把玉置浩二這令人肝腸寸斷的淒美旋律帶到另一境界。我很想攪下車窗聽清楚一點,可惜紅燈一轉,那客貨車便風馳電掣地揚長而去了。

這陣子面對的矛盾,令我深深體會到李香蘭坎坷命途的悲哀。她本名山口淑子,為滿州國日本移民,生於遼寧,曾以潘淑華之名在北京翊教女子中學就讀,說得一口非常標準之北京話。曾經說過「中國和日本是我的『母親之國』和『父親之國』」的她,被日本同胞痛罵過,也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過。在那中日戰火動盪的大時代,她形容自己的悲痛「不是為日本人錯把我當作中國人而歧視,而是祖國的日本人對我出生的中國——我母親之國的侮辱」。但縱是生如父母離異所拋下的孤兒,她的人生觀卻仍然是正面的: 「周恩來總理說過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日本人應該用自己的良知清算過去,兩國年輕人更應用全新的廣闊視野認真考慮將來如何友好相處。」這種胸襟,能不令我等汗顏?

她只是一位藝人,就是後來從政,也只是一位當了十八年議員的從政者。但她的一生卻代表著這大時代的矛盾和悲哀。周禮茂的詞正好把這似花非花、若愛還恨的朦朧感覺寫得貼切動人。我望着那漸已遠去的客貨車背後,綿綿細雨把那雙紅色車尾燈化作朶朶紅花,正好和應着歌曲的尾聲,也像是這幾年從政的寫照: 「回頭也是夢,仍似被動,逃避凝望你,卻深印腦中……」

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明天的中國、明天的香港會是怎樣?

法庭本來是維護法理的地方,但如果以法庭作為政治工具,打壓異見,湯家驊話要來何用?­譚作人跟著劉曉波,再到趙連海,眼睜睜讓大家看看大陸政府,如何踐踏自己的憲法,如何­以法治作政治工具。
以法治國而非依法治國,乜都係我最大,所以,趙連海被控利用社會熱點問題(而非受害者­的現身說法,或者判案的人根本沒有親人食三鹿奶粉),糾集多人,在公眾場所叫口號,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另一罪名是接受傳媒訪問。講緊多人過不了50人,如此說,當日03年­發動50萬人上街的泛民,應該要拉去坐監。
這些官員真係被權力迷惑了人性、理智,據理力爭是人對公道、真理尋覓的方式,大陸政府­覺得在世界媒體面前委屈,就將一個爸爸趙連海、一個書生劉曉波、一個老稍譚作人關起來­,政府官員有沒有想到他們為何會挑戰政府?
難得香港有人大代表去信要寬容對待趙爸爸,不過,細味信中內容,倒是承認趙有罪,不過­,被關押一年的趙連海,從沒有承認有罪,所以,去信倒是罷了!
以法治國和依法治國,只是一字之差,但卻顯示治國者是專政還是有民主的思想,雖然溫總­口口聲聲治國以民為本,但是,連串的維權人士入獄,佢係講嘢囉!

Monday, November 15, 2010

政府唔壓制樓市是因為面子,還是.........?

政府以唔去左右市場來拒絕重建居屋計劃!環視世界各地,邊有政府話唔干預呢?現時樓宇­格價處於泡沫姿態、基層市民要住貴樓,其實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政府點可以仲講唔干預­?喂,去影響吓都得啩!
但如果用置安心計劃解決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根本係杯水車薪,隔靴搔癢,3年後先有1­000個單位出來,這3年點算?如果這計劃,根本短期及長期都影響唔到樓宇價格,咁有­乜用?至於10年一定數目樓宇供應土地,但如果仍然靠地產商投地建屋,佢地唔投地、唔­起樓,又對樓宇供應量有何保障?
所以,政府不可以唔加入興建樓宇,況且,只要求政府適量興建,根本無能力拖垮樓市!根­本唔會出現八萬五的歷史慘劇。
所以,政府自行興建適量居屋,既解民生之困,亦防止地產商壟斷樓市供應,是一個有利民­生的德政呀,曾特首!

Sunday, November 14, 2010

魔鬼與細節


政府就政改方案本地立法終於提出建議,但內容保守,予人一種處處盡力維護政治既得利益者的感覺,令民主黨派一致嘩然。本地立法在推進民主方面未及市民期望,更即時掀起一股個別民主黨派猛烈攻擊民主黨的浪潮。甚麼民主黨「甘願受騙」、「斷送民主」的責罵聲比比皆是,就是公民黨的梁家傑也撰文聲稱:「建制派在立法會的勢力將大大增加,民主派必須至少在七十席中佔二十四席,方可控制否決權,可以預期這將難上加難。」

政制難產各方皆輸

平心而論,這皆是一些極不公平的指控,甚至令人懷疑這些惡意批評背後是否別有政治用心。立法會所增加的十席均由全港三百萬選民投票選出,只要民主派保持團結,不要自傷殘殺,不難坐五望六;以現時政治形勢而言,民主派議席可望增至近三十席。由三分一銳變為近二分一之政治力量,力保否決權將「難上加難」,這話怎說?若政制方案再次難產,我們將仍停留於八年前之選舉制度,難道在民主路上維持原狀,停滯不前是民主運動的目標嗎?我們如何面對港人求變的期許?

至於「甘願受騙」、「背棄民主」之說則更為荒謬。事實是,早在○八年十二月我已向中央要求以所有直選區議員代替現有選舉委員會之區議會代表和不遲於二○一六年取消分組點票及容許直選議員增至立法會三分之二之議席。及後,民主黨於○九年年終開始與中央接觸,民主黨領導層認為只要求於二○一六年取消分組點票等承諾缺乏實質民主進度,繼而成立普選聯,提出一人兩票民選區議員方案,爭取即時實質民主進程。因公、社兩黨進行五區總辭,對話一度完全停頓。自今年三、四月間恢復對話,我和民主黨一直力爭民選區議員方案,但不為港府所支持,毫無進展。延至六月十四日星期一,才首次有消息顯示民選區議員方案有機會獲中央接受。至十七日星期四,梁愛詩公開承認對民選區議員方案有新的看法,政改談判才初露曙光。至六月十九日星期六早上八時,我才接獲中央接受民選區議員方案之確實消息,餘下之時間,根本沒可能就本地立法之細節展開任何形式的談判,更何況民選區議員方案得來不易,亦斷不應只為細節而放棄方案。細節縱有魔鬼,本地立法更不如理想,也只是短期在現有框架下不可有進一步改善,這如何能與賦予三百萬港人前所未有的平等投票權相比?這是一重大政治決定,但我絕對相信在人大常委會○七年之決定框架下,這是唯一可爭取到的最佳方案。歷史會證明這政治判斷是正確的。

民主派須團結一致

當然,這一切並非代表特區政府於本地立法上之態度是正確的。中央及溫和民主派通過政改方案之有限共識所建立之互信基礎是極為脆弱的。在這新的政治環境下,特區理應採納一個持平、包容的態度,在本地立法上中間落墨,盡量推前民主改革,而非故步自封、盡力阻撓民主進程,把這脆弱的互信基礎付諸一炬。

任何明理的人皆應理解到民主派現時最需要的乃是團結一致,落力向特區政府施壓,在本地立法上爭取更大之民主進程,而非削弱自身政治力量,令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漁人得利,繼續肆意阻攔港人邁向民主的步伐。民主派在選舉年陣前倒戈,與助紂為虐有何分別?懇請真正支持民主的民主派人士三思。

Saturday, November 13, 2010

扶貧是用心的,不是用口的.....

湯家驊慨嘆5年前在北區做了一份青年人的貧窮研究,因為交通昂貴的問題,所以他們都人­工低、工作機會少,工資更低至市區同工種的一半,所以,當時建議『仍然在生』的扶貧委­員會,設立跨區交通津貼,雖然一定程度上,它被質疑為生活補貼,但總覺得可以讓基層勞­工受惠。
誰知5年過去,樂施會的數字顯示,在職貧窮家庭,每9戶就有一戶,佢地d人工仲係5年­都沒有增長,入息中位數只得3000元及6000元,仲要1個工作人口養2個冇工作的­人口,反而最有錢的一成人口,入息中位數可以去到80,000元,仲係養不多於1個人­口。
差距真係好懸殊,所以,交通津貼由4區擴展到18區,雖然成為將最低工資訂在少於33­元線上的下台階,但仍是在職貧窮人士一些生活補貼,所以,限制要宜鬆不宜緊。

Friday, November 12, 2010

一百四十四年前的今天


一百四十四年前的今天,一位乳名帝象,勢將中國命運徹底改變的小孩在廣東香山出世了。今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而這裡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地方。略為翻查一些紀錄,便不難察覺孫文和香港可說是淵源甚深。

一八八三年,少年孫文因破壞家鄉之北帝廟神像為鄉人不容,因而轉學到香港拔萃書室(今拔萃男書院)。八四年孫文進入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但最終因中途退學而未能取得中央書院的畢業文憑。八七年孫文轉讀香港西醫書院(即香港大學前身),進修醫學。就在這期間,孫文認識了多位日後大力相助其革命事業之友人。一八九二年七月,孫文以首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獲時任港督羅便臣親自頒獎,及後於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時至九五年,孫文再到香港籌備香港興中會總會,並於中環史丹頓街十三號建立總會會所。從一八九五年至一九一一年革命成功這十六年間,孫文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有六次是香港興中會和同盟會香港分會,以香港為秘密基地所策動。香港既是革命策劃和指揮中心,又是經費籌集與傳媒中心、軍火救濟與轉運中心、海內外革命同志聯絡招募中心,也是每次起義失敗後黨人的避難所。

難怪在一九二三年,孫文最後一次於香港大學發表演說時,被問及他於何時及如何啟發革命思想,他回答: 「我之此等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至於如何得之,則我於三十年前在香港讀書,暇時則散步市街,見其秩序整齊,建築宏美,工作進步不斷,腦海中留有深刻之印象。」可見早於清末民初,香港已是民主改革之福地。若我等不能步先人之後塵,為民主出力,實有負此人傑地靈之先天條件。今天,但望所有以爭取民主為己任的同志,以帝象之成長故事為鑑,共勉之!

Monday, November 08, 2010

Letter To Hong Kong (7th November, 2010)


President Roosevelt once said, “We can gain no lasting peace if we approach it with suspicion and mistrust or with fear.” Unfortunately, this is precisely the biggest challenge facing not just the Pan Democrats in Hong Kong, but also the SAR Government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r a brief moment in time, we seemed to have reached some sort of mutual trust over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reform in Hong Kong after the passage of the reform package in June this year. But that fleeting moment seemed to come to pass all too quickly. Last Saturday, the SAR Government unveiled the blue print of the local legislation giving effect to the reform package; but, alas, the details just contained far too many devils to the likes of not only the Pan Democrats but most people in Hong Kong!

When one examines the details of the local legislation proposed, one cannot avoid but get the distinct impression that the Government is trying its utmost to not only preserve, but enlarge the political advantage of the pro-government forces. From the way no changes are proposed to enlarge the electorate base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nd the Election Committee, to the way in which members of the latter are to be returned by district counselors, to allowing the 10 additional LegCo seats in the Election Committee to be filled by Village representatives, CPPCC and District Council members, to refusing to increase Government funding to assist candidates of the newly created 5 seats to be filled by district counselors, one can see Democracy is getting the short end of the stick.

Opponents of the reform package are all too quick to condemn those who supported the package as “having been rightly chea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deserved to be vilified by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This is not fair. We have asked for many things during the negotiation for a better reform package. For example, I for one, have tried my best to seek the abolition of the split voting system; but in the end, it seemed realistically, we could only seek one thing in return and a decision was made, rightly or wrongly, to concentrate on the one man two votes proposal. It was not until the last few days that there was any indication the package would be accep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re was simply no time to argue over smaller details. In any event, after such a hard fought agreement, it would be wrong to abandon it on the basis of unknown details in the local legislation which is, after all, wholly within the sphere of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SAR Government. This is a matter of political judgment and those in support of the package will have to bear the consequences thereof.

But this is not to say the SAR Government is right in its approach to propose the local legislation in the way it did. In one stroke, the SAR Government is threatening to demolish completely what little hard earned mutual trust we had built up in the negotiation for the reform package. Trust is a fragile thing. It is also a two way street. By doing its utmost to preserve and even enlarge the political advantage of the pro-government factions, it is sending out a wrong signal to all: those in power will continue to refuse to adopt a fair and inclusive attitude in the run-up to full and genuine democracy. Worse still, it puts a big question mark in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in Hong Kong as to the sincerity, if any, of the government.

Can the government be more fair and inclusive in reforming our political system? Of course it can! Indeed, some may say this is the essential responsibility of any government. Under the present system, the imbalance is so great that any relaxation of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by democrats will not lead to an overhaul of the present election system. So the question is: is the government afraid of or repugnant to a fairer political system in Hong Kong? If the promise of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17 and 2020 is genuine, should we not concentrate on building on the small foundation of mutual trust achieved in the summer and not bent on achieving or retaining a political advantage of the pro-government factions in the short term?

As Doctor Frank Crane, the famous clergyman, once said, “You may be deceived if you trust too much, but you will live in torment if you do not trust enough.” The democrats have perhaps learned the wisdom of this meaningful message the hard way; but worse still, it seems the SAR Government has not even grasped the true value of mutual trust in pushing Hong Kong towards real democracy. The result is, true democracy remains as illusory as it always was. One just hope this is but a momentary lapse and a more trustful government will emerge in the days to come.

Saturday, November 06, 2010

局長可知大厦管理食水好深?

好多業主對屋苑管理公司不滿,存在很耐,因為這是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所以,好多屋苑­的管理公司,都是地產商旗下的公司組成,保証有錢就與業主分,有債就會由小業主孭。雖­然,民政署同議員都知道這些事,但民政署係隻冇牙老虎,佢地唔會阻止大地產商發達,湯­議員你叫曾局長明碼實價寫底指引,佢點會呀?咪會好似佢答你,諮詢啦,問問吓就唔會再­見到架啦!

Friday, November 05, 2010

我們還有多少個劉曉波?


老實說,確實不太願意參加幾天前的聲援劉曉波燭光晚會。每年一度的六四燭光晚會還不夠嗎?為甚麼老是要有這些集會來不斷提醒我們的無助感?在燭光中,你望著我,我看著你,悲憤之餘,還有甚麼可以做?為自己堆砌了一大堆推搪的理由,但最終還是去了。

劉曉波被判刑第二天便找來刑事判決書。一看,發覺指控是基於被告對「國家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滿」而構成「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國家憲法第三十五條不是說明: 「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嗎?第四十一條不是說得很清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任何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那麼,怎樣才可行使這些權利?什麼行為會構成顛覆國家罪行?

也聽過有人說毛澤東極為看不起憲法,認為這只是西方讀書人的玩意。憲法不能凌駕於黨,更遑論規範黨的行為?但始終建國第一件事是訂下了憲法,而國家憲法亦曾經過多次修訂, 已被公認為國家的「根本大法」。但訂立憲法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憲政。那麼甚麼時候憲政才可以在中國土壤上生根?一個不尊重憲法的國家會有前途嗎?這條路如何走下去?

在這星稀月暗,略帶秋意的晚上,實在看不見前路會是怎樣。今天有位劉曉波,但若不是獲頒發諾貝爾獎,他的遭遇會成為國際議題嗎?這議題又可討論多久?今天以後,我們還有多少個劉曉波才可打破中國五千多年來的封建枷鎖?這麼多問號就像一點、一點的軟弱燭光,在這黑夜中掙扎著,隨時熄滅。不期然又有點後悔,為何要來參加這晚會……

Thursday, November 04, 2010

有沒有新中國公民獲諾貝爾獎?

提到劉曉波被以言入罪,令社會各界悲憤莫名,湯家驊說來亦哽咽,看到網絡上的答問,他­倍感神傷,轉載當中說:『問:有沒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答:有,但他們都拿著外國國­籍。問:有沒有中國公民獲得過諾貝爾獎?答:有,但他們都是中華民國的公民。問:有沒­有新中國的公民獲得過諾貝爾獎?答:有,但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公民,他是高行健。問:­有沒有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新中國公民獲得諾貝爾獎?答:有,但是我們不承認他是中國公­民,他是達賴。問:有沒有承認自己是中國公民,國家也承認他是新中國公民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答:有,但他在新中國的監獄裡,他是劉曉波 』。中國憲法早已經提出讓人民有集會、出版及言論自由,劉曉波不過行駛他的權利而己,­何罪之有?

Monday, November 01, 2010

最喜歡哪個季節?秋天!那麼,最喜歡哪個月份呢?嗯,應該是十月吧。為什麼?這個較難說。在香港,十月是夏去秋來的時候,送走了炎熱激情的夏天,換來清涼爽直的秋天,可能是配合我的性格吧?

不知怎的,秋天一向是我最喜愛的季節。也可能是讀書時期特別喜愛關於秋天的詩詞。那種幽怨反思的情懷,特別容易動人。記得求學時,甚為喜歡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終於有機會到蘇州一行,便特別跑到寒山寺一看,卻發覺這著名寺院已成為旅遊景點;參觀寺院要買票不在話下,連登上那鐘樓也要付錢,真箇掃興!轉往楓橋一帶,卻發覺這首名詩更到處印在那些俗不可耐的書畫、照片,甚至花瓶、茶具、雨傘和扇子等林林種種的遊客紀念品上。霎時間,腦海中那清幽悵惘的美麗圖畫被破壞得體無完膚,令我乏味而回。

我不是讀文學,但對中國文學一向有興趣。只可惜閒來時間不多,底子又不好,只有極之偶然的機會才能拿起一兩本書看看,但每次均被那些簡潔有力的文字深深打動。中國的詩詞令人拜服的妙處就在這裡。中國詩詞在文字運用方面,確有出神入化之功;工整完美、音律嚴謹,寥寥數字,卻可帶來無邊深遠的感情和思潮,是那麼豐富的精神食糧!

放下書本,望著窗外,不期然想起北京香山、日本京都的景色。那些楓葉現在都已轉色了吧?自己的政途,也已入秋了嗎?在這一刻,清朝丘逢甲的《山村即目》便把我的心境描述得淋漓盡致: 「一角西峰夕照中,斷雲東嶺雨濛濛,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好一句「秋在萬山深處紅」!還有甚麼話好說?

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談普選,談都不可以?

湯家驊話,林瑞麟局長講自己仍未授權討論普選事宜,故此不在議事堂聽議員講政改的話題­,係可笑復可悲,因為政改的啟動權在政府,如果政府唔啟動討論,立法會又表決d乜?
湯家驊所講的一次性立法,只係要港人+政府+中央尋求廣義的共識,透過立法程序,鎖定­可行的普選路線圖,不要再令香港社會有內耗,就已經足夠了!
就好似曾特首講,他自己盡力出了政改時間表,路線圖已經唔關佢事,這是非常狂妄的說法­,因為今次可以修訂,其實是民間團體爭出來,當中民間團體及社會因此出現極大的爭拗及­內耗,並非曾特首的工作。反而,大家要特首在尚餘的兩年,帶動社會講普選特首及立法會­的事。
時間已無多,但特首卻置之不理,覺得唔關佢事,所以,冇辦法唔講特首的施政報告是交白­卷,冇辦法講得出「致謝」一詞。

Friday, October 29, 2010

沒關愛之心的關愛基金

過去政府領導人,往往會令人想起他的所作所為,奧巴馬會令人想到醫療政策的推行、董建­華令人想到23條推行失腳、曾蔭權特首令人想到他管治之下,對人只會實行親疏有別,對­政策只會『無為』,不要有作為。
曾蔭權任特首7年,令人羞愧是在職貧窮人士持續上升,到2010年,在職貧窮的戶數是­192,000人,較2005年增加12%,而屬於在職貧窮的家庭人數數目是660,­700人,以全港有7百萬人口統計,即9戶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是處於在職貧窮的家庭生­活之中,在屬於發達城市的香港來說,這怎麼不會是可恥呢?
不過,曾特首亦有所作為,就是放寬生果金居港限制,方便長者可以在內地『偷』度晚年,­咁就要問曾特首,不如做得徹底d,完全冇居港限制,等d長者安心留在內地仲好!但不禁­要問,最好的政策係點呢,民間及議會提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讓長者可以有尊嚴過晚­年,點解一d都唔肯考慮,那怕它是5年後或10年,最終都可以出場,唔駛長者終年都要­諗點樣在內地才可過晚年!
關愛基金俾人質疑,因為政府從來基金都係俾d政府要『親』的人去用,社會福利、扶貧從­來都是政府的責任,點解政府要與商界共同承擔,俾得關愛基金,就唔會捐錢俾金益金,咁­有需要扶助的團體又怎會有得益?
總結一句,過去7年,曾特首福利政策冇長遠眼光,小恩小惠、小修小補、以為可以矇混過­關,實在是回歸以來一件令人羞愧之事!

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立法會工作報告(+月四日至二+三日)

民主派的情意結


在沒有普選時間表之前,民主派之共同目標是相當清晰和團結的。但自人大常委會於○七年訂下二○一七及二○二○特首和立法會之普選時間表後,民主派的爭取路綫便呈現了根本性的分歧。民主派的最大矛盾,是應否接受國家憲制下人大常委會於○七年的決定。儘管有個別民主黨派表面上聲稱願意接受這普選時間表,但在制定爭取真普選策略時,卻處處顯得畏首畏尾,目標模糊不清。我說的,當然是在這普選時間表框架下,民主派應如何以符合「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下落實雙普選。事實是,在普選聯成立前,放眼所有政治黨派和團體,竟然無一有勇氣提出一個可行的普選路綫圖。就是公民黨也只能在我力陳利害之下,提出一些放諸四海皆可之「原則性」建議。

民主派,特別是泛民議員,最怕的是倘若一旦提出落實普選的路綫圖時,會被一些激進人士抨擊為放棄爭取更快的普選時間表。因此,每次政改只能「要求」中央提出普選路綫圖,而不敢提出一些實質建議。這是政客為了選票的求生常態,實不足為奇,但其副作用卻是令港人在路綫圖上缺乏共識,給予中央和特區政府一個鐵一般的推搪藉口,令政改爭拗成為香港持續內耗的主要因由。

以上的政治考慮對一些學者來說,是比較容易處理。普選聯亦因此而成立,及定下了一個實質可行的全盤普選路綫圖。但儘管最近政改方案獲得通過,踏出了這港人制訂的路綫圖之第一步,民主派的內部分歧卻反而因此而進一步擴大。事實是,不願參與討論路綫圖的人,也不願接受一個自己沒參與討論的路綫圖。這亦是為何普選聯及一些民間團體提出「一次過立法」的原因。「一次過立法」的目標是通過對話談判,達致落實普選路綫圖的廣義共識,以立法模式鎖定了路綫圖之主要地標進程,把持續的政改爭拗減至最低。但從民主派的角度來看,「一次過立法」的最重大矛盾,是如何理順不少仍堅稱只會接受二○一二雙普選的民主派中堅分子。沒有他們的支持,「一次過立法」如何可達至廣義共識?民主派本來已是一個弱勢政治群體,還要搞內部分化,這場仗如何打下去?

其實,只要誠實地就現今政治形勢及港人意向作出一些客觀評估,不難察覺到就「一次過立法」爭取共識,比堅持個人英雄主義更為重要。二○一七普選特首已是逼在眉睫。二○一六,也只是普選立法會前之最後一步。現在還搞意氣之爭,是漠視民主運動之根本目標,有負港人期望。

有人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和判斷實際情況所帶來的挑戰。這政治判斷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有可以接受和不可以接受的政治後果。甚麼是可以接受或不可以接受的政治後果,則視乎個人榮辱和整體政治利益之比重為何。最重要的是,誠實地作出衡量和判斷後得出之結果,能否為從政者所尊重、所接納,以之為目標,拿出他的勇氣,逆流而上,爭取為自己、為港人定下的政治目標。最終的成敗得失可能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朝一日回首顧盼,也覺得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港人!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曾特首!你知否高地價政策正令很多人活在水深火熱中?(一)

特首施政報告是否要致謝,唔應該係特首有沒有聽到議員的意見,令到議員可以掛出街板話­『成功爭取』;亦唔係因為要維護政府尊嚴,所以要撐到底。湯家驊說應該用這幾天的辯論­時間,查找不足,看是否可以合格。對於湯家驊來說,他要查找是特首在房屋、福利及政制­上的措施合格否?
雖然特首有按公民黨或湯家驊的意思,提供未來10年供地時間表,但仍然未處理高地價政­策,讓市民居無所安之困境,因為,政府不參與房屋提供,只依賴地產商建屋量,最終無法­有效控制樓市,仍然係「有樓冇人住,有人冇樓住」。
所以,政府只可以透過適量復建居屋,而唔係未來5幾5000個的置安心市價先租後買屋­,才是合格的房屋政策,唔會愧對市民。

曾特首!你知否高地價政策正令很多人活在水深火熱中?(二)

特首及特區政府係咪好矛盾?佢地認為復建居屋的話,最終會拖垮個私人樓市,所以用置安­心計劃,提供適量的市價租值、私人樓價幫助D需要上車的人,既令他們有樓住,又可以儲­錢滿足置業夢!政府真係唔知道買居屋的人,根本就買唔起、又租唔起D私樓嘛?所以,置­安心對一群有意上樓的夾心階層,根本一無可取。
如果曾特首對房屋政策的看法,點解唔可以提出置安心、又會建居屋,咁樣就會話你今次表­現合格啦。

Tuesday, October 26, 2010

施政報告的得失


明天是施政報告辯論,這裡先談談施政報告的得失曾特首今年的施政報告確是有進步。雖然有點遲來的春天之感覺,但遲來總比不來好!這不代表他已經全面掌握或願意處理逼切議題的重要性,但始终算是有面對議題。結果是有欣慰,亦有失望,有得亦有失!
欣慰的是:
1. 在房屋方面,特首算是回應了我早前撰文公開要求政府「規定每年賣地的數目及公開長遠土地供應的時間表,可令市場有較長遠的發展願景,減低地產商長期囤積土地的意欲」的建議。以後十年每年提供大約二萬單位之私樓土地有利隱定樓市。但魔鬼在細節,如何說服地產商確保大部分二萬單位都是中下價樓是一項挑戰;
2. 特首接受我的要求,公開就二十三條立法表態,以釋港人之疑慮。
3. 终於同意建設兒童及天水圍醫院、增加開學及高等教育支助、全區交通津貼;
4. 同意修訂法例保障私隱、擴展郊野公園週邊範圍、建設寵物公園;
失望的是:
1. 縱管社會有廣泛共識,仍堅持不復建居屋。以市價半租半賣,成效存疑,也有托市之嫌;
2. 對立法規管一手樓宇買賣,仍拖拖拉拉;
3. 對全民退休保障完全沒有回應;
4. 給予子女同住長者稅務優惠,卻仍不廢除俗稱「衰仔纸」的長者综援限制;
5. 沒大幅度增設長者和傷健人士宿位;
6. 拒絕檢討綜援制度;
7. 在政制、金融改革上交白卷。
我會提出一次過立法的修訂,但致謝動議通過機會則極微。

Sunday, October 24, 2010

這是一個欺善怕惡、不和公義為何物的政府!

湯家驊話佢入咗立法會7年,每年都要講講呢個議題,同樣係年年講的最低工資最終可以立­法,但殘疾人士卻不能有半價優惠,因為特區政府欺善怕惡,在職貧窮的勞工,可以集合數­以十萬人上街抗議,但殘疾人士,他們人數不多,舉步為艱,所以政府對他們的訴求,置之­不理。政府唔係唔知好多國家,甚至深圳市都有殘疾人士交通優惠及訂立法定措施,但特區­政府,好似見唔到係呢d係政府責任。
雖然有少數機構提出半價優惠,但祇是殘疾人口的1/3,因為政府只通過百份百傷殘的人­士才可以有優惠,只有單手、單腳、單眼的人,政府就認為他們可以工作,不能有優惠,但­殘疾人士工作,議價工錢未必能達最低工資的數目,對於他們的處境,仍然可以翹埋手唔理­,仲好意思同人講「同舟共濟、繁榮共享」啦!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強烈要求取消執法通知書這違反公義的不必要程序!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 專員,星期一公佈有關電子貨幣公司八達通出售客戶個人資料的調查報告,裁定八達通公司­反私隱原則,但毋須受罰。有議員認為對市民不公平,要求當局修改私隱 條例,賦予私隱專員有直接的執法權。

正文: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蔣任宏表示,八達通的日日賞計劃,搜集會員個人資料的行動合法,但在 轉移資料給第三者的過程中,違反了私隱條例其中三個原則。包括向會員取得出生日期及身­份證號碼等已超乎合適程度,出售資料未獲客戶明確同意。

蔣任宏對八達通事件作出譴責,當他表示,但由於八達通已承諾銷毀有關資料,估計不會重­犯,決定不向八達通發出糾正違規行為的執行通知書,八達通將不會受 罰。他並指出,現時法例下無法作出懲罰。

港府建議將直銷和出售個人私隱刑事化,違法使用個人私隱,最高可罰款50萬和監禁3年­。立法會議員塗謹申認為需要修改私隱條例,賦予私隱專員執法權。

香港立法會議員塗謹申:所有包括調查、直接調查,他現在都有權,但是你要給他檢控和處­分的權力。

湯家驊議員表示,今次八達通不用受罰對受影響的市民不公平,同時暴露私隱條例的不足。

香港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每一次侵犯私隱的行為,都應該有法律的後果,應該受到制裁,就­不應該一而再、再而三,在法例上容許侵犯私隱權的機構或是人,無需面 對任何的懲罰或付上任何法律責任

Friday, October 22, 2010

記得出生那天……


前幾天是孩子生日。轉瞬間,他在外留學深造已四年了。這是他四年來第一次在港慶祝生日,太太和我始終有點不知所措。孩子大了,在外多年,也不知他會否認為父母太囉嗦、太麻煩,或寧願與自己的朋友慶祝。

意外地,他可以整天陪伴我們。為了這高興的日子,太太花了五天的時間,精心炮製了三隻鮮鮑魚。孩子的回應是親自下廚花了兩個多小時為我們準備了一客菜式。三口子坐下來對著這些美食,送進口裡,甜上心頭,過了欣慰的一天。

這段時間不斷想起第一眼看到孩子時的情景。他那金黃色的頭髮和眉毛,那烏黑黑的大眼睛,看見我第一次咧嘴而笑的表情,二十多年來從未忘記。與此同時,也引發起另一困擾自己多時的難忘記憶。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出生回憶。我可以清楚記得從黑暗中走出光明的一剎那,甚至醫生和護士的對話和衣著。這是一個十分詭異的感覺,年輕時更令我深感不安。究竟這是夢境,還是我瘋了?為何我幼年的回憶這麼稀少,但這出生的經歷卻銘刻心中?

近年,透過互聯網和其他書籍,發現有很多人也有類似的記憶。最近更有一項調查從一班三歲的幼兒口中,證實了他們大部分都有深刻的出生印象。也有科學家推斷出生是人生中最大壓力和富戲劇性的過程,有深刻印象實不足為奇。

人生確是奇妙的。有很多東西我們都不可以理解和控制。出生記憶更有被推展為一種輪迴記憶。當然,輪迴可能只是人不能接受死如燈滅的表現。況且,若世上真有輪迴,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虛偽、兇殘和大奸大惡的人?

我是一個極之幸運的人。這真的是父母或前世積德所致,或只是機緣巧合罷了?那麼孩子呢?為什麼他比其他人更幸福?慶祝生日可能是世俗習慣,但是否也可算是對這奇異的生命旅程的一種尊重?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林局長請尊重憲法,不要狡辯!

基本法講明只有香港市民才有選舉及被選權,既然無辦法確保功能組別裡的法定團體未必符­合憲法精神,可以利用本地立法的方式,只容許有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成員,才可以有投票及­選舉權,就可以除去了不合憲之名。但林瑞麟繼續係咁講,因為一直以來,功能團體都有特­權用團體票及個人票,而家呢一刻梗係唔理喇,咪叫立法會在2016或2020先講囉,­d態度同佢老細曾蔭權咁,留番俾下一屆去做就算。

似乎已經遺忘了的親切感!

週末閒來拿起了《唐山大地震》的影碟想了一會,不大願意看一些悲情的電影,但最後還是看了。發覺這竟然是近年來少見的好電影!故事不算奇特,但發人深省;導演手法乾淨俐落,亳不拖泥帶水。令我驚喜的,是這種電影很容易流於煽情,但導演卻把感情控制得恰到好處,只會令人感動落淚而非抱頭痛哭。雖然有點看瓊瑤小時的感覺,但浪漫一下又有何不可?

最重要的,是電影表揚了中國人對家庭的那份牢不可破之感情,父母子女那份血濃於水的關懷。希望你也會從中找到那份似乎已經遺忘了的親切感!

Monday, October 18, 2010

一次過立法


政改方案獲得通過後,部分民主黨派仍心存不忿。奇怪的,是他們不追究人大常委會否決直選與功能組別議員比例不變,卻質疑支持政改者「背信棄義」、「支持功能組別」。公民黨黨魁余若薇亦公開聲稱公平地賦予全港三百多萬市民一人兩票,「比現時的功能組別更倒退」。這種不怪廟祝怪信眾的心態,是對普選路綫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產生不了解和不信任的表現。

有見及此,普選聯及其他民間組織希望通過「一次過立法」的建議向公、社兩黨,及其他堅持一步到位的選民表明心迹、化解矛盾。但「一次過立法」本身亦牽涉不少政治上、憲制上和現實上的難題。首先值得一談的,是「一次過立法」所指的,是通過現有政改機制期望中、港、民三方能就特區建立真普選制度達成廣義共識,藉以避免長年歲月為政改爭拗,不斷內耗、深化矛盾,而並非局限於本地立法那麼簡單。因此,「一次過立法」是一個尋求對普選路綫圖達成共識的良好願望。

在憲制上,「一次過立法」並無明顯程序上之障礙。《基本法》本身為雙普選所訂下的條件只局限於「循序漸進」,以及須顧及特區的「實際情況」。而《附件一》及《附件二》所規範的,亦只局限於特區在第一、第二及第三屆的特首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政改五部曲」所要求的,只是特首在啟動政改前,先提交一份報告。○四年人大常委會的決議亦只是建基於特首董建華所提交的《關乎香港特別行政區二○○七年行政長官和二○○八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的報告》。因此,該決定並沒觸及一二年的選舉辦法,更遑論憲制上一次過確立普選路綫圖的可行性。到了○七年,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亦同樣是建基於特首曾蔭權早前提交的《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發展諮詢情況及二○一二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的報告》。理論上,只要特首願意呈交一份「一次過立法」的政改報告,人大常委會經審議同意報告內之建議後,特區便可分階段落實雙普選的承諾。

憲制上沒有明顯的障礙並不等同政治上輕易可行。最重要的,是特區要有一位特首願意把「一次過立法」建議納入政改報告內,向上呈請,而人大常委會亦因應社會之訴求及實際政治形勢而願意審議這樣的建議。因此,「一次過立法」的可行性基本上與如何解決普選同樣完全是一個政治問題。特區的民主派現已有溫和、激進之分。溫和派一直不排除抗爭與對話互相配合,但激進派雖然表面上說不會放棄對話,但骨子裏堅持的卻是只許抗爭、不准對話的心態。從這角度看,確實難以達致「一次過立法」的共識。民主派本身對此建議也找不到共識,正好給予中央和特區政府拒絕討論「一次過立法」一個牢不可破的藉口。

這是政治現實。除非港人能通過選舉表達一個主流意見,否則實在難以說服公、社兩黨「一次過立法」是一個確實可行、終極解決普選問題的方法。選民能否就此表達出一個主流意見則視乎溫和派會否把「一次過立法」提升為一個選舉綱領,冒着民主派決裂的指責而與公、社兩黨以此對峙。這是一個對香港民主派最嚴峻的考驗,亦是對溫和派爭取民主的決心和定力一個最逼切的測試。但望溫和派能對假團結、真分歧不再存有拖泥帶水的幻想,為「一次過立法」走出踏實的第一步。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感動


我是一個容易備受感動的人;但一般事物也不是這樣容易令我感動。最近接受一間電視台的邀請為一輯名叫《感動香港》的節目擔任評判。評判的工作是選出十位感動香港的人物。為了做好評判工作,我一口氣看了二十集《感動香港》節目,合共三十位人物的故事。其中最深刻感動我的,是一位名叫姚佩玲的小妹妹。她四肢癱瘓,無法言語,但卻仍有清醒的頭腦。她排除萬難,以氣管操作電腦,完成兩本鼓勵其他傷健人士的著作,令我感動得熱淚盈眶、自慚形穢。

節目也有很多人願意為社會付出良多;但那些億萬富翁,雖然願意捐出相當數目的家財回饋社會,卻感動不了我。對我而言,感動的標準是視乎付出和擁有的比例,擁有越少,付出越多,越容易感動我;特別是那種絕處求生,不向命運低頭的態度,最能感動我。

也許這與我的人生經歷有很大的關連。無論在際遇上、經濟上、政治上,我也有過不止一次面臨絕境的感覺,但幸運地,每一次也熬過了。絕處求生可能是人類的本能,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面臨絕境,卻以寧為玉碎的態度面對,背後可能只是一個接受命運的藉口。絕處求生、從無路可走中尋找出路,才是真正克服困難的表現。求學如是、求生如是、政治也如是。零七年人大常委會否定更改直選議員與功能組別議員之比例,便是一個最好不過的例子。如何從這政改絕境中尋找出路,才真正是有勇氣克服萬難的表現。那些每天空喊口號的政客,與那些億萬富翁一樣,打動不了我!

姚佩玲面對人生挑戰的態度給我上了一課。她深深的感動了我,也令我明白到絕處求生的人生道理。姚佩玲,謝謝妳!

Friday, October 15, 2010

《兩間一卒》自序


從未想過從政。第一日當大律師公會主席時,更說過不談政治。誰知一語成讖!命運豈能由你左右?自問生於斯、長於斯、取於斯,擁有的一切皆因這社會所得,又怎能不回應社會的呼喚?從政、組黨,只是為了要維護公義,爭取普選。想當年豪情壯志,自覺胸懷十萬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是一個多麼豪情的開始?

但世事豈能盡如意?曾幾何時,香港的民主運動變成了政治攻奸、朝夕之爭的戰場?多少人為了眼前一戰而忘卻了民主征戰的最終目的?轉眼間,駭然發覺恨鐵不成鋼,遠比成敗得失更為悲痛!奈何在這荊棘滿途的民主路上,越走越覺同行稀少,烏雲密佈。多少次夜闌人靜,難以入睡之時,想起岳飛的幾句詞:「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今天是我從政六年的十字路口。今後去向為何?天曉得!

這裡收錄的,大部分是過去一年我對政改的看法和感受。也算是一回無愧於天下的自辯。重點不在於有沒有人看或別人的看法,只在於對自己、對香港,心安理得,無恨無悔!

新書《兩間一卒》現已在各大書店有售,每本港幣六十八元。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特首,你好賴猫!

湯家驊問曾特首,他在競選時曾有完成普選的承諾,他的任期只有2年不夠,他會做什麼及­點樣做?曾特首竟然話過去5年他已經費盡心思攪普選時間表,已經好痛苦,其他路線圖的­事,只可以留下一屆政府去做,最可笑係話「如果由佢做埋,下一屆政府就唔知可以做d乜­」?湯家驊話普選係一件大工程,曾特首走了5年先叫行了一半路,為何唔做d嘢為全民普­選做多d準備、為下一屆政府舖路!咁仲唔係落雨收柴等放工!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廢法(二)

政務司司長在表決前夕,提出少數人要照顧多數人的利益,但從來政府都係聽少數人的意見­啦,唔係功能組別點可以阻礙投票呢,不過,今次功能組別都唔聽佢講啫!
政府都應該知道自己理虧啦,早在05年,已經有一籃子處理減少固體廢物的措施、好似資­助環保回收業,特首今日講咗施政報告了,有冇提及會做呢?環境局又話臭味源頭可能在污­水而非堆填區,如果局方的發現係錯呢,點算?最重要係局方講極都講唔到臭味源頭,又點­可以令人相信社會只需要再撥這地,垃圾問題可以永久解決呀。
不過,又估唔到泛民的動議,建制派同功能組別都合佢地心意喎

廢法(一)

今天立法會就郊野公園條例作出修訂,如果政府肯用心聽居民的心聲,本來就好辦事,但政­府太專權啦,仲提出立法會無權反對論,挑起行政立法間的矛盾、傷害憲法秩序與原則!
今次根本不應變成法律爭拗,因為這是一件政治事件,政府企圖以法律去包裝及擺平政治爭­拗,不必要啦!
而且,d居民隨時隨地都可以講到他們點樣受到臭味困擾...,與其花費時間及金錢去找­出政府用郊野公園好合理,不如想辦法去提出解決固體廢物棄置的政策仲好!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有民主同冇民主有乜分別?


有民主同冇民主有乜分別?
請選擇以下答案。答案係:
1. 有民主,總统被書掟,只可笑吓;冇民主,開香檳都要拉!
2. 有民主,總统做乜都要問吓國會;冇民主,特首愈廢廢地,立法會就愈要全廢,特首命令,不得違反!
3. 有民主,乜都要都要講民意、講公義;冇民主,政府失職要補獲就話之你臭死都要少數服從多數;立法同監察政府就多數服從少數!
得分結果:
選1. 得1分:你係儍嘅!
選2. 得2分:你識啉嘢,但係太天真!
選3. 得3分:你關心時事,但係唔識移民,叻極都有限!
全選3題:你得分最高,即係又儍、又天真、又唔識移民,証明你係香港人!

Sunday, October 10, 2010

貪婪是好的!


記得多年前有一齣名叫《華爾街》的電影。電影中一位名叫傑高的中心人物有這樣的一句金句: 「貪婪是好的!」傑高在故事中是一位股壇奇才,他說的是金錢上的貪婪,而最終他亦要為他的貪婪負上了牢獄的代價。但人的貪婪又豈止於金錢那麼簡單?貪婪是基督教信仰七宗罪中排行第二的罪惡,僅次於憤怒。可見貪婪一向被視為是人類品德重要的缺點。

貪婪當然是人類天生的佔有慾所引致,而佔有慾亦是最赤裸裸的自我表現。從小孩子希望佔有糖果、玩具,到泱泱大國渴望佔有一些無人島嶼,皆是貪婪與佔有慾作祟。釣魚島自中國明朝被發現後,直至清朝因馬關條約而在不清不楚情況下割讓給日本,藉以滿足日本軍國主義的佔有慾,便是最貼切的例子。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福克蘭群島而開戰,這還可說是因為島上有國民居住,但佔有了釣魚島這無人島嶼又如何?二次大戰後,發現釣魚島附近可能有天然礦產,又再一次挑起中國與日本佔有慾之矛盾。本已遺忘了的恥辱,今天忽然又怒上心頭。甚麼民族尊嚴、國家領土,盡都是群體佔有慾在作怪。

不是說佔有慾一定是壞事。正確及不侵犯他人權益的貪婪是改變的動力。無慾無求,可以說是修身養性之道,但這是人類本性嗎?沒有貪婪和佔有慾,人類會有今天的文明和進步嗎?

對這問題也思索了很多年,究竟貪婪是好還是壞?最近《華爾街》的續集上映,故事似乎是描述傑高出獄後再以貪婪誘惑下一代。但人沒有慾念,便沒有那麽容易被誘惑。也許傑高是對的。不傷害他人的貪婪和佔有慾是好的。問題只是,這條界線是否輕易守得住?

Friday, October 08, 2010

既悲且喜!


驚聞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既悲且喜。悲的是這裡是唯一在中國土壤上可以公開討論他獲獎的地方;喜的是中國人權問題日後再不用依賴美英的政治玩弄而得到國際認許。當然,若他只是被邊緣化而非被莫須有罪名關進獄中,這個獎他肯定拿不到,但他不屈不撓的努力,也是值得敬佩的。但願領導人能接受《中國憲法》第四+一條的規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中國才可邁向文明!

要僅記,令國家分裂的,不是言論,而是強權!奔向月球不是進步,尊重人權才是!

Wednesday, October 06, 2010

只許說是,不可說不?


政府話特首的指令,立法會只可讚同,「無權」否決,令我想起英國一最受歡迎的趣劇「Yes, Minister!」只是不和怎的,老是笑不出來。如果法律只許說是,不可說不,那麽肯定十分有問題;但假若當權者以似是而非的法律作為橫行霸道的借口,則問題更大!更重要的是,法律意見也只是意見,而非法律,否則世上便不會有法律爭拗或訴訟了。既然是意見,當然尋求意見者可以接受或不接受意見。所以如果政府真正尊重憲制秩序、三權分立互相制衡和行政立法關係的話,特首大可願打服输,自願接受立法會的決定。為何要弄到這地步?

Saturday, October 02, 2010

每日、每天、每宵......我倦了!

心,天天的了;夢、天天的了;雖也未能料,但是我的決心,沒有點滴動搖。或者,每日、每天、每宵......我倦了!
芸芸中文女歌手中,始终找不到像憶蓮那般有氣質、有品味。紅不紅,並不重要;好的始终有知音.........

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民主派如何面對超選?


政改方案獲通過後,民主派如何面對區議會立法會代表的選舉(以下簡稱「超選」) 已成為一項前所未有而難度極高的新挑戰。現時民主派可廣義地分為兩大派別:主張接受零七年人大常委會訂下的普選時間表之溫和民主派,及爭取普選一步到位的激進民主派。溫和派承接了零七年泛民主派提出的普選方案,訂下了一套可行的普選路線圖。在此路線圖中,最關鍵的是最終以一人兩票、全區比例代表制的選舉模式取締所有功能組別議席之建議。經過過去一年多的努力,建制派人士已逐漸了解和願意考慮此建議。相對而言,激進派並沒有任何循序漸進的路線圖,除了聲稱堅持爭取雙普選外亦沒有其他清晰的策略或中途目標,因此兩者對於超選的心態和出發點亦可說是截然不同。

溫和派爭取的,是於二零一二年成功落實一人兩票全區輪選選舉制度的雛形。激進派的立場卻又可一分為二:一、杯葛甚或狙擊溫和派的候選人,藉以破壞落實一人兩票的普選路線圖;二、爭取短暫的政治利益,把超選看作點兵練將及乘機爭取議席的機會。從這三種截然不同的政治取態,不難察覺到民主派要在超選中佔取優勢,實有極大的暗湧。

從過去數字來看,民主派於全區選舉中理應取得大約百分之六十選民的支持。以此為基礎,民主派應在超選中有望取得三席。但若仔細分析零八年之選舉結果,卻著實令人擔心民主派不但未必能在超選中坐二望三,甚至有可能連兩席也不保。以零八年立法會選舉整體結果而言,民主派取得的票數為百分之五十九,表面上是維持六、四之分,但其中高達百分之十四點八之選票實為社民連及獨立激進派候選人所得,令超選結果平添變數:

地區 投票人數 泛民得票 得票百分比 社民連及部分獨立人士得票 得票百分比
香港島 313,429 184,020 58.7% 47,000 14.9%
九龍東 236,245 132,453 56% 45,055 19%
九龍西 206,583 130,495 63% 48,106 23%
新界東 360,930 204,030 56.5% 44,763 12.4%
新界西 398,292 244,270 61% 38,953 9.8%
總數 1,515,479 895,268 59% 223,877 14.8%

從以上數字可見,假若社民連杯葛超選,民主派之六、四優勢便已盡失。假如社民連真的落實狙擊民主派的承諾,則更有可能令民主派於超選大敗。必須說明的是,以上的評估已是建基於公民黨會從力爭議席的角度出發,全力投入超選。假若公民黨的取態一如吳靄儀所言,只在於練兵點將式的參與,則民主派選情更不樂觀。另一憂慮,是以上數字並未把五十萬(佔總數選民百分之二十) 參與公投選民之政治取態計算在內,更沒有把不支持政改的何秀蘭(百分之二)、梁耀忠(百分之二點八)及李卓人(百分之二點八)之支持者的取向計算在內;假如他們的選民也倒戈相向的話,最壞的選舉結果可能是民主派只可取得一席!

當然,就算民主派可以團結一致,但若協調失當,鷸蚌相爭也可令選情變得不理想。因此,要確保取得最多議席,民主派必須:
一、高度協調,訂出不多於三張參選名單;
二、全力推動超選,從這一刻起聚焦宣傳溫和派之普選路線圖和超選的重要性;
三、盡力與社民連取得休戰共識。縱是得不到社民連的支持,也必須極力避免在選舉中成為狙擊對象,令建制派滿載而歸。

當然,可能有人會認為說服激進派以大局為重是不切實際的奢望,但最少溫和派要背水一戰,盡最後努力,為落實我們的普選路線圖而忍辱負重,戰至最後一刻,才不會辜負香港人對我們的期望!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日出日落

儘管很難找到一些真正以心比心、忠於自己、以長遠大局發展為目標的從政者,但這不代表在香港談政治是白費的。日出日落,我們的政治生態都在慢慢的改變。今天可能是最黑暗的時刻,但這始終是會過去的!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明月無聲卻有情


中秋是中國人的大節,自古以來也是文人雅士抒發情懷的好對象。由李商隱的「碧海青天夜夜心」至王昌齡的「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從兒女私情、到思鄉念國,甚或國仇家恨,全都被一鏡明月勾出千言萬語,百感交織。今年當然也不例外,縱使外面風雨飄搖,連明月也難得一見,但也減輕不了馬尼拉、釣魚台事件後那人月難全、思親憶友、憂心國事的哀愁悵惘。

感到略為安慰的是,這與造反有關的互送月餅之習俗可以延伸為一個噓寒問暖、互相關懷的習俗。當了議員後,發覺原來中秋節比其他傳統節日更為忙得不可開交;一連串的中秋晚會、送贈月餅和關懷社區活動,可令你忙得透不過氣來。但看着一張一張的笑面和那心懷感動的眼神,這一切也是值得的。撇開家國的煩惱,轉為關懷活在身邊的人,不是同樣有意義嗎?

記得曾經到長者宿舍送贈月餅,有人說,月餅過於肥膩,不適宜長者享用,送月餅是害了他們。我回應說: 「享用月餅是一個傳統習俗,可能只是小小的一角,也會為長者帶來無限的人間溫暖,遠較空對明月來得更有意思、更具意義。」人的感情是一種奇異難明的東西,一點點的關懷愛心也可令受惠者之心情和人生觀有所改變,這絕非是科學常理所能解釋的。

唯一單是關懷做不到的,是如何完那歸家回鄉,與家人團聚之願。在這天晚上,很難不為船長詹其雄與家人相隔千里,身陷牢獄之苦而感到萬分惆悵。但願明月確能寄相思,千里最終也可共嬋娟。

Thursday, September 23, 2010

海事處唔係公安部,為乜要拉要鎖?


好老實講,其實唔係咁認同香港人要代北京「宣示主權」,強化國家主義、加深中日矛盾。唔通真係要迫阿爺出飛機大炮去搶個釣魚臺番咩?但海事處濫權濫到離曬譜就更難接受!海事處管嘅係船隻安全,唔係國家安全,更唔係公安部、政冶局,人哋去示威又點?關你乜事?表達自由同遊行示威係《基本法》講明保障嘅基本人權,更何況佢哋喺係域外行使呢D權利,為乜要拉要鎖?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明–邊貢

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祝中秋快樂!

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918


還有不足兩小時,918便過去了。但想了一整天,仍弄不清究竟今天是提醒我們新仇舊恨的日子,還是提醒我們要包容求全的日子?昨天有文章指責公民黨(當然,同樣道理也適用於所有人) 未曾即時表態譴責日本,是「賣國」的表現。老實說,看了這些指控,感到痛心多於被屈。原來愛國情懷,只此而已。也許中國人被欺侮得太多、太久了,這種敵我分明的心態始終放不下。918、911,可能永遠也沒完沒了………

Friday, September 17, 2010

與邏輯對錯何干?


上星期,英國公平營商委員會主席佛迪文(Peter Freeman)到訪,在香港大學就公平競爭法發表演說。演說後的提問環節當然少不了反對公平競爭法的聲音。晚飯時,佛迪文大惑不解地說: 「處理公平競爭法近四十年,從未聽過這些似是而非的反對理由!」他看著我,表情似乎是問這是香港人的特色嗎?我略帶尷尬地回應: 「他們反對的是政治理由。政治是談不上甚麼邏輯對錯的。」

這番話令我想起另一例子。前些時薄扶林區議會補選其中一名候選人也是我的母校牛津大學的畢業生。按邏輯常理,他應是一個能言善辯、是非分明的年輕人,但他的選舉工程卻完全未能表現出這些預期的優點。反之,他依賴的竟是一些旁門左道、嘩衆取寵的低下手法,令我不期然地質疑,是否在香港談政治根本無邏輯對錯可言?

就是傳媒也把政治新聞當作娛樂圈新聞一般處理,只談風月,不作深入討論。也許這是迎合香港人的口味罷?但結果是,要找一些高質素的政治論述,談何容易?也不能盡怪傳媒或香港人,質素不高的政客,實在比比皆是。加上既有利益之操縱和缺乏公義的制度,空有胸懷十萬軍又如何?

在這政治沙漠中,從政者亦鮮有顧及政治論述需忠於自己的重要性。只要形象討好,得人歡心,便是特首也有機會做,甚麼邏輯對錯又有何干?政治便是包裝,包裝得好,自有民意支持,就算要洗底也絕非難事。事實上這種政治意識形態是最危險的。終日只着重不要行差踏錯、冒犯民意,自然養成一種自我審查、迷失目標的慣性,哪來為理想公義挺身而出的豪情壯志?也許政治和法律不同的地方便在這裡。法律是講邏輯、重公義、分對錯的;政治,不過是一場演不完的肥皂劇罷了!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甚麼房地產政策?


如果你問特區政府任何一位高官,甚至特首:「我們的房地產政策是甚麼?」答案肯定因人而異,但全都不着邊際。單看一些數字便不難察覺,政府的房地產政策是沒有房地產政策。九七年樓市高峰時,政府賣地收益為三百二十多億元;到經濟低迷時,賣地收入降至大約一百億元;去年經濟復甦,賣地收益是一百四十多億元。今年樓市飆升,五月至八月間政府已推出六幅住宅地皮拍賣,較去年整個財政年度推出四幅住宅地皮為高。四個月的賣地收益已錄得近三百四十億元,已高出去年收入的一點三五倍。估計本財政年度總拍賣土地收入到現時為止已逾五百億元,遠遠超出政府本財政年度土地收益三百四十一億元之預算,增幅高達百分之四十七。

賣了居屋買不到私樓

這些數字顯示,政府賣地只是要求跟隨樓市增加收入,不但不能遏止樓價飆升,反而導致樓價火上加油,令各地產商笑逐顏開。理由很簡單,政府囤地薄銷,是維持高地價的主要原因。特區表面上是低稅率經濟區,但高地價本身已是一項龐大稅收,加上限量發售和競投拍賣本質是以價高者得,樓價怎不能與日俱升?高樓價政策令地產商專注豪華住宅市場,加上政府買樓送移民政策,令高價樓市場旺盛,而其連鎖反應是帶動中下價樓宇價格亦不斷上升,令基層市民終日活在水深火熱的惡性循環之中。

特區現時有六十八萬公屋住戶。在○二年停建居屋前,總共有十七萬六千公屋住戶遷入居屋,但隨着居屋供應停頓,私樓價格飆升,公屋遷至居屋的流轉率近年已大幅減至只有大約三千多戶,減幅高達五成。流轉率勁跌的直接影響是公屋輪候期加長,政府需要運用更多公帑興建公屋及補貼。根據房委會數字,一個公屋單位的政府資助為一百零三萬元,相對於居屋資助為六十五萬元高近一倍。這些都是高地價政策為香港帶來的經濟黑洞,實在看不到出口在哪裏。政府去年大事吹噓說要活化居屋二手市場,但樓市高企,令意圖轉讓的客戶需付出與市場掛鈎的追補地價,賣了居屋,卻買不了私樓,這二手市場如海市蜃樓,根本改變不了特區樓價高企的不健康現象。

撤買樓送移民緩不健康情況

也許在這地少人多的地方,定期拍賣土地是難以避免的。但假若特區政府能增加賣地的透明度,規定每年賣地的數目及公開長遠土地供應的時間表,可令市場有較長遠的發展願景,減低地產商長期囤積土地的意欲。

至於保持樓價穩定方面,政府則必須增加供應量,回應中下價樓宇的發展需求,增強居屋住戶進入私樓市場、公屋住戶進入居屋市場之意欲和能力,藉以增加轉流量。有限量地復建居屋、寬鬆處理居屋補地價問題、取消買樓送移民政策,亦有助紓緩中下價樓宇供不應求的不健康情況。要令特區房地產轉為持續平穩發展,扭轉現時樓宇市場泡沫化之劣勢,特區政府必須一改往日墨守成規,抱殘守缺的慣性,把沒有應變能力的房地產政策改為推動更有想像力、能適應市場走勢、平衡中下價樓宇需求的彈性房地產政策。曾特首,你的《施政報告》可有考慮到為香港重新訂立有方向性的房地產政策?這點你做得到嗎?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就施政報告與曾特首會面


昨天會見曾特首,在提出260多項建議之餘,重點要求特首關注以下關鍵課題:
政制: 1. 設立中、港、民三方平台,為普選細節尋求共識;
2. 全面檢討政治助理及副局長制度;
人權: 3. 盡快就坊間廣傳中央要求特首於任內完成23條立法澄清,以釋港人疑慮;
4. 立法把未經許可利用私隱資料牟利界定為刑事行為;把不小心破壞私隱界定為民事行為;
5. 制訂法例全面保障消費者權益,包括引入冷靜期及集體訴訟權;
經濟: 6. 設立外資投資專員,為外資提供一站式投資服務;
7. 透過復建居屋、多批小形住宅發展用地,增強居民由居屋遷至私樓及公屋遷至居屋之能力和意欲,增加中下價樓宇供應量;
交通: 8. 收購東隧,計劃與中隧聯營,透過適度調控流量解決西隧高收費及流量不足問題;
9. 容許小巴增設座位,籍以減低收費及加設安全帶。
席上,便進一步提醒特首最近民調顯示「第四代」港人社會流動「下流」20%之嚴重轉變,促請政府關注年青人就業問題。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何必愁眉苦脸?Why Worry Now?

今天晚上回家時,看見維港上空,雨散雲收,一環新月像對着我微笑:「不如意事,每天都有;但明天又有一番新氣象,何必自怨自艾!」Tonight on my way home, I saw the new moon rising over a clear sky over victoria Harbour, smiling at me, "Life is not a rose garden every day. Tomorrow will be a brand new day, so why worry now?"------希望您喜歡!Hope you like it!

國家主義


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指收到曾特首信件感到「受辱」、釣魚臺事件令很多人要求中央政府「亮劍」,以至九一一美國人焚燒《可蘭經》都可說是國家主義作怪。不是說維護國家尊嚴不重要,但以政治外交解決問題是化解矛盾的最重要一步。要政治外交成功,必須互重互諒。單以或着重是否有損「國體」為出發點,是加深矛盾的根源。「受辱」論、「亮劍」論和焚經論,都是把紛爭升級的政治意識形態,實在看不到對任何一方有什麼好處?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911 應是寬恕的日子


什麽宗教宣揚仇恨而非博愛?燒了《可蘭經》又如何?對方燒你的《聖經》你會怎樣回應?這傷口何時得以復原?真不知這位美國神父如何面對他的主?已經有這麽多人傷亡了,還不夠嗎?希望今天我們紀念的,是如何寬恕、如何共容!

Friday, September 10, 2010

沒言語的語言


與莫斯科眾多美輪美奐的東正教教堂相比,這幢坐落市長辦公廳不及一箭之遙的教堂,可以說是毫不起眼。便是在教堂內的聖壇也是較為樸實,一反一貫東正教穿金戴銀的華麗裝飾。主持人安排我們坐下來後,十一位身穿黑袍的僧侶便走到聖壇前為我們唱出動聽感人的詩歌。他們的音樂造詣實在令我讚歎不已,由雄厚的低音至響徹雲霄的中高音,都是那麼傳神和極具感染力!奇怪的是他們雖然唱著我們一竅不通的俄文,但那抑揚頓挫歌聲所流露的感情,卻是清楚不過。最後,指揮家和主持也加入合唱團為我們唱出一首離別的詩歌,那誠懇的關懷和親切的祝願,令我深深感受到感情的表達並非一定要依賴語言才能做到。

沒錯,語言是人類溝通和表達的主要工具,但很多時也是融和共濟的障礙。不同的語言令不同的群體產生隔膜,甚至互相歧視。其實大家雖然語言不同,但感受和訊息的傳達卻是絕對相同的。只是為了語言不同而忽略了人的共通點、甚至猜疑非我族類的言行,對建立和諧大同不但毫無幫助,更是令人惋惜的行為。

當然,就是言語相同,用詞和表達方式也可以是構成猜疑和缺乏互信的主要原因。不是單說辭不達意那麼簡單,而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造成誤解。所以如何好好運用語言,也是一門高深而必須的學問。

正因如此,一些跨國界、民族的表達方式,如音樂、藝術,實是值得我們珍惜和推廣的。此外,關懷、微笑、眼神接觸和身體語言,有時更勝千言萬語。這些都可以說是世界建立和諧大同的主要語言,只可惜我們不大懂得如何運用這些表達方式來傳遞一些更深奧、更具邏輯性的訊息罷了。

坐在教堂內,我是完全感受到這些俄羅斯僧侶所希望表達的善意和祝福。在這一刻,我們不需要語言,也沒國界和民族的分野。我們只是活在不同環境的一家人,團聚或分離均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我們心靈相通、毫無隔膜。這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精華。

Tuesday, September 07, 2010

曾蔭權,今朝且看你如何還招?


國家主席高調接見李嘉誠實有害而無一利。最大問題是削弱特區政府管治威信。曾特首素來不是一個硬朖的管治者,他親疏有別的心態更是深入人心,叫市民如何信服現時不是地產商治港?叫市民如何信服特區政府有決心、有能力打擊樓市?對商界也不公平,為何老是長江獨大?甚至可能引起反效果,暗地裏偏不賣特區政府的脹! 曾蔭權,今朝且看你如何還招?

Saturday, September 04, 2010


我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我並不是一位無宗教主義者。我相信冥冥中有主宰,但我不敢肯定有天堂地獄這回事;又或這位主宰每天都在決定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小節。年輕時,記得曾經花了一整晚時間,與我信教的弟弟辯論神是否博愛、是否萬能。弟弟是一位虔誠的信徒,但在離婚後對信仰的熱誠便逐漸冷卻了。

有時我很不明白是甚麼規範著虔誠的信徒之日常表現。最近到訪耶路撒冷,到達那天剛好是猶太教的安息日,只見街上擠得滿滿的,都是一些頭戴黑帽,留著長長的鬍子,一身黑衣的人在四十度烈日下漫步。導遊告訴我們,虔誠的猶太教人在安息日不能駕車,不能在家煮食,所以只好入住酒店。他們搭升降機也不能按鈕,所以每間酒店必然會設有一部每層樓都會自動停留五分鐘的升降機。

不要誤解,我一向對每種宗教非常尊重,特別是他們導人向善的理想和決心。但我也認識不少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亦比很多虔誠的信徒更為言行誠實、關懷他人和願意付出。而每次看到或聽到因為宗教排斥異己、迫害他人,甚至傷害殺戮、發動戰爭,我也會感到義憤填胸,為他們的信徒感到羞愧。

人類自有思想以來便已有宗教信仰。所信的神或主可能各有不同的名稱,不同的形象,但其中心思想必然有最少三個共通點:承諾、信服和傳播。那怕你有很多不同的教義、不同的信仰程序或方式,一門宗教最終也離不開這三個基本元素。而這些元素的中心點,便是行善博愛。假如你連這中心點的意義也忽略了,你便不配被稱為信徒。

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我尊重宗教,我更尊重宗教背後的博愛理念。只希望一眾信徒不要只沉迷於信仰的形式、習俗、慣例和規條,而忘卻了宗教背後的真正意義。

Friday, September 03, 2010

湯家驊對二○一一施政報告之建議----想聽聽大家意見


經濟:

規管樓市

1. 針對樓市過份熾熱,建議立例規定一年內轉手單位需徵收加倍印花稅。
2. 取消買樓投資移民政策。
3. 增加拍賣興建小型單位土地。
4. 有限量復建居屋。
5. 立法監管現時賣樓花陋習。

財經:

投資

1. 研究成立單一金融監管機構,統一監管模式、標準和水平。
2. 現時金管局管理銀行業務,卻又負責制訂政府投資策略,透明度及問責性均不足。建議成立獨立於政府架構以外的專責投資公司。
3. 設立特區投資專員,為外資提供一站式服務及為投資特區拆墻鬆綁。

保障私隱權及消費者權益


1. 立法規定刻意破壞私隱牟利屬刑責行為,不小心破壞私隱則屬民責行為 。
2. 賦予私隱專員權力及資源代市民向侵犯私穩人仕/機構提出檢控。
3. 全面立法保障消費者權益,引入購物及服務冷靜期,廢除購物合約不合理條文,並增設集體訴訟權。

福利 :

1. 提供升學/開學補貼。
2. 推出失業貸款計劃。
3. 增加長者及弱智人士宿位。
4. 向傷殘人士提供乘搭巴士優惠及增加交通津貼。
5. 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及醫療計劃。
6. 設立公屋加租紓緩機制。

政制 :

1. 成立中港民政制研究小組,盡快取消功能組別、落實雙普選。
2. 委任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以來成效不彰,劣評如潮,要求廢除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制度。
3. 確立高官問責制向市民問責之清晰指引。

其他 :
1. 重新訂立廣播條例,檢討政治廣告定義。
2. 在發展局下成立保育郊野部門,規管可能影響生態發展之商業及建築活動。
3. 重新檢視及改善種族歧視條例與竊聽條例。
4. 東隧專營權將於2016年期滿,政府應立即研究回購東隧,將紅隧與東隧聯營,以紓緩現時交通擠塞情況,及為長遠回購西隧鋪路。
5. 全面檢討監管小販政策,包括研究成立地區小販專用區推動地區經濟。

經諮詢後新增了以下的建議:-
1. 設立公屋加租紓緩機制。
2. 增加小巴座位,藉以減低車費和增設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