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31, 2011

我哋可以走去邊?

日本核事故話俾世界聽,可以錯的事都會發生的。雖然特區政府相信大鴉灣核電廠,不可能發生日本的災害,因為並非處於地震區,所以,立法會討論這個議題,只有環境局作答,保­安居沒有出現。
正當日本同美國講緊發生事故,國民要離開糸區50公里還是80公里時,特區政府都唔出指引,當然,對於距離香港只有20公里的大鴉灣核電廠,如果出現事故,根本走都冇用。­唔知係咪因為咁,所以保安局網頁就說,若發生事故,要留意電台及電視台的報導,學曉趨吉避凶;又同時提出,現時與大鴉灣有足夠距離,就算有大量輻射外渉,亦不需要刻意留在­家或避開,都可以照常行街買嘢,政府會多留意食品安全。特區的應變,與其他國家真的相差太遠。

平手


當立法會議員有甚麼時候可以看電影?答案是坐飛機的時候;或許嚴格來說,應該是坐飛機又不能入睡的時候。在飛往歐盟國家途中,飛機座位的電視熒光幕上列出了十多齣電影,吸引我的卻是一齣名叫《127 小時》的電影。原因是這戲名有點古怪,而我又依稀記得有關電影中人物的新聞。

電影故事改編自一件真實事件。主人翁艾倫?洛斯頓(Aron Ralston)是一名美國年輕爬山好手。他年少氣盛,自覺天下無敵,因此爬山從不告知家人,也不帶電話。他於○三年獨自到猶他州(Utah)的峽谷爬山,在一裂縫中被墜下來的一塊巨大石頭所卡住,壓著他的右手,動彈不得。在與世隔絕的情況下,他最後經過一百二十七小時,為了求生而弄斷了自己手臂的骨骼,再用一把毫不鋒利的小刀慢慢切斷肌肉和筋絡,成功斷臂求生,成為新聞焦點人物。

整套電影是描述他與大自然搏鬥,在近乎絕境中奮鬥不懈,最後戰勝逆境,得以逃生。老實說,洛斯頓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態,我在年輕時也同樣如此。但這陣子着實令人不容忽視大自然的力量。四川、夏威夷、日本,像是一次又一次對世人提點:人永遠是戰勝不了大自然之力量的。但這電影故事又似乎同時提醒我們,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在某些情況下,人是有機會與大自然分庭抗禮的。

大自然也好,命運也好,只代表著一種人不能戰勝或改變的力量。當你在逆境中萬念俱灰、心力盡瘁的時候,可能唯一令你堅持的,只是你的理想和意志。自然定律似乎是規限着人最終是不可能戰勝這些超自然力量的。終有一天,我們每個人也要屈服於大自然的定律之下,也要接受死亡的來臨。到最後,大自然總會取得最後勝利;但在這一刻,只要我們堅持,也許我們有機會可與大自然打成平手。

Tuesday, March 29, 2011

同歐盟、英國議會交流就得,和人大溝通就唔得!

湯家驊說,根據憲法31條及基本法66條,立法會確立其立法的地位,可惜是自回歸以來,立法會在中央政府眼中,在特區政府架構上,一直不被視為中港溝通或互動的機制,雖然­其他國家的政治人物,雖不政到立法會發言,亦會要求與立法會議員作官式會面,反觀中央政府的官員,只會約幾位同聲同氣的議員,到酒店嘻嘻哈哈就交流了,絕少會找機會到立法­會找官式會面的機會。
其他國家的人,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因為立法會議員,從來未有以立法會議員身份到中央人民大會、或是與國內省、市議會交流。
近日,中國常常強調一國兩制下,一國的重要性,冇人會反對一國可以在基本法下行駛主權,既然如此,立法會在一國之下,是一個有位份的系統,雖然大家有見解及立場上的不同,­咁就設法去化解和磨合。
但特區政府過去的態度就顯得唔肯去做,就好似環珠灣區規劃事件,其實政府代表了香港在2006年一起研究,但從來都唔向港人或立法會交待,甚至迫得好緊要才放出18天的諮­詢期,點解行政關要單獨運作,然後事成之後才叫立法會通過?
所以如果有法定的溝通機制、不理解、不認同、不合作的行政立法事件,根本不會存在。

Sunday, March 27, 2011

冰封、破冰、還冰封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泛民主派與北京互不瞅睬已二十多年,這困局何時得以突破?嚴格而言,泛民主派並非對北京不瞅不睬,過往亦有個別人士與聲稱代表北京領導層的個體不時以非官式的會面、交流;但這些只屬個別事件,亦只屬個人關係。這些交流如何得以影響北京的決策亦不得而知。大家也只像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踏出困境之門。

政改方案成功通過,理應代表着北京和泛民的關係解凍。但事實是這樣嗎?記得當時傳媒廣泛描述普選聯到中聯辦討論政改一事為「破冰之旅」,但破了冰後又如何?究竟雙方是否已建立互信和諒解?關係是否踏前了一步,還是了無寸進?有誰說得出?有圈內人解讀,政改方案成功通過,只是雙方權衡厲害後,一個無可奈何的政治交易:北京不願政改再被否決而難以向外交代;民主派也不願政制停滯不前,寸進總比不進為好,才發生議決前四天的戲劇性轉變。現在政改方案通過了,從某程度來看壓力也消除了,這場戲便沒有再演下去的必要,一切回復「正常」,到下一個壓力點再算。

沒人敢說這解讀是否正確,但若是正確,這是極不健康,也可說是可悲的。無論從憲制角度還是政治角度來看,民主派和北京若繼續互不對話,是化解不了特區政制上的深層次矛盾,更不是達致普選應有的政治環境。特區的成立乃得到國家憲法第三十一條之確認。我們的《基本法》亦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設立。香港立法會既是中國一體下之憲制秩序的一部分,為甚麼立法會在國家層面上卻毫無官方地位,與內地的人民代表大會、省市政府,從沒任何官方形式的交流?這是因為泛民主派是立法會的主要成員嗎?泛民主派議員真的這麼可怕?

這陣子北京正一再強調一國之重要性。饒戈平教授和王振民教授最近亦分別訪港,細說在《基本法》下一國主權之重要性。對香港人來說,他們語重心長的解說實在毫無必要。中國在香港行使主權是理所當然的,但這主權之行使亦受憲法之制約,單是強調主權而不談兩制之分野,怎麼落實一國兩制?一國與兩制並非互不相干、暗存矛盾的個別概念。要令一國兩制落實,北京和香港必須共同存在互信、互諒、寬容和忍耐。假若雙方只是各執一詞,這一國兩制之宏願又如何得以實踐?一國之下要實行兩制並不代表任何一制須凌駕於另一制上。相反,要兩制共存,一制必須容忍另一制。如果香港立法會是國家政制架構之一環,便不應存在北京不願與部分立法會成員對話的情況。要尊重一國,便必須同時尊重一國下之民意代表。大家縱有不同意見,一國之下,為何不可通過對話化解矛盾?

也許北京與香港皆有一小撮人不希望兩者之關係解凍。也許這些人不願見到政改成功是希望可以維持既得利益或另有圖謀。要說服這些人並不容易,但只要有破冰之心,有甚麼不可能?我們渴望這大時代早日來臨。

Saturday, March 26, 2011

快樂


她才開口,便忍不住淚流滿面。她是家長會的代表;她情緒激動,想說的,是學校令她女兒改變的過程。這次到訪這間天水圍直資學校,是我繼續立法會政府賬目委員會調查披露特區直資學校混帳制度的跟進工作,目的是親身了解直資學校的運作情況和對學生、家長的影響。

這間直資學校與我先前訪問過的其他天水圍學校之最大分別,是我感受不到其他學校那份沉重和無奈的氣氛。這裡每一位學生皆滿面笑容、精力充沛,對外訪者也極為友善。這位哭著對我訴說的家長也不例外。我察覺到那激動的心情背後有一份安祥和喜悅。她告訴我,女兒還未轉到這間學校前,跟她完全沒法溝通,甚至由她資助到外地旅行,女兒上飛機前也沒有跟她道別,回來後也沒有跟她分享旅遊經歷。母女像是陌路人,這份悲痛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當她女兒轉讀這間學校後,一切也迅速改變了。她們現在像兩姊妹一樣有說有笑;因此,她是非常感激這間學校的。分別究竟在哪裡?答案似乎很簡單,孩子在新學校快樂,快樂的人是比較容易溝通的。當你不快樂時,只想關上門,甚麼人也不想見、甚麼東西也不想談。這是自然的人性表現。

甚麼叫快樂?簡單來說,不是不快樂便是快樂。快樂是一種平靜安祥、滿於現狀的心境;快樂是正面的人生觀,是樂觀的基礎;快樂的感染力不遜於悲哀。這位家長的故事便是最好不過的實例。學校的快樂環境令到女兒快樂,女兒快樂令到整個家庭快樂;也因為女兒快樂,所以成績也進步了,一切也安定了。從這個故事,可以推斷到,快樂是不難尋找的。好的成果,不一定是得到快樂的根源;但快樂,卻是好的成果必要之基礎。

Friday, March 25, 2011

英國之旅


雖然帳目委員會的訪問行程非常緊湊,但我仍盡量抽出時間推廣我們的普選路線圖及就競爭法取經。在政改方面,我於昨天3月22日分別會見現任聯合政府外務大臣威廉海雅(William Hague)的議會私人秘書、資深保守黨成員基夫辛普森(Keith Simpson),和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各成員,包括前自由黨黨主席大偉士超(David Steel)。於23日,我約見自由民主黨上議院成員格林鍾斯(Lord Clement-Jones, CBE)和愛瑪雷洛斯(Emma Reynolds)。年輕的雷洛斯更是工黨的明日之星,她自2010年當選已被反對派領袖文立彬(Ed Miliband) 提升為影子外交部部長,協助影子外務大臣,成為最年輕的前排議員之一(Front Bench Member)。在這些會面中他們均表示關注香港政制發展及支持香港民主運動,令我感到十分欣慰。

在競爭法方面,我於23日會見倫敦大學競爭法權威,域殊教授(Professor Whish),詳細討論競爭法作為概括條文和立法後設立實務守則的重要性、港人對私人執法和罰款上限的誤解及進一步令中小企明白競爭法的好處等重要議題。

總括而言,我感到歐盟以至英國一行不但獲益良多,更已達到了吸引歐洲國際社會對港人爭取民主的關注。雖然行程緊密、頗為辛苦,但肯定是十分值得的!

Thursday, March 24, 2011

訪英第三天


今天我們旁聽首相答問大會和財政預算案的公佈。首相在三十分鐘內回答十四條問題和跟進,真是精彩不過。相比曾特首一般以一小時三十分鐘回答十多條問題也答不出什麼,真是天淵之別!人家財政預算案更把以後五年規劃說得一清二楚。最令我無地自容的,是和工黨的明日之星愛瑪‧蕾樂詩(Emma Reynolds) 談及我們的財政預算案時,她很禮貌地搖頭苦笑。他們的預算案雖然大刀濶斧改革,但完全不用諮詢,因為已得人民授權,哪來反對之聲?真是令人羨慕不已!

Wednesday, March 23, 2011

訪英第ニ天


今天與英國賬目委員會開會,發覺他們工作量遠比我們高,但最重的是,他們與審計處的合作更為緊密,原因可能是經費乃為國會支付。下午會見跨黨中國小組,發覺他們的主席(工黨)對特區政制發展亳不感與趣!唉,還好有其他議員感興趣。我會繼續努力宣揚我們的普選路線圖。

Tuesday, March 22, 2011

訪英第一天


到了英國展開第一天的官式訪問,卻出席師不利,原本要參觀的賬目委員會會議因為利比亞事件之緊急辯論而臨時取消。幸好大會辯論肯定更為精彩。只見人家是真正辯論,不像我們是自我發言;人家不時會被對手打斷發言,但仍能禮貌地互相忍讓。這是數百年的修養,還是制度上之平衡所致?

Sunday, March 20, 2011

哪個政府不為民?


放眼世界、古今中外,哪個政府不為民?政府的存在價值不只是為了管治,不只是為了徵稅,不只是為了發展經濟。政府的基本存在意義是維持一個公平、符合公義、化解紛爭、消除矛盾的生活環境。

政府徵稅不應只是為了自肥,而是要集腋成裘,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提供公共服務,共謀福祉。這是淺而易見的大道理,為什麼政府官員竟然不明白?

環顧世界,相信特區政府是唯一每次派錢也被罵通街的政府。看看新加坡、澳門,他們派得比特區政府為少,為什麼唯獨在香港派錢會弄至成千上萬的市民憤怒地上街譴責?粗略一算,假如一家數口的中產家庭已有一位成年兒女,他們可獲得一萬八千元現金、一萬二千元退稅、二萬元免差餉及一千八百元免電費,埋單一算,合共五萬多元!但若你沒有永久居留權、只有最低工資而無稅可交、只是租住床位或板間房,你便什麽也沒有!是他們活該,還是他們不應被視為社會一份子?

為什麼教師、公務員等中產人士也齊齊上街?要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資源充沛的政府更要對社會長遠發展有願景,有能力和決心作出長遠規劃,改善民生。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何特區領導層看不見,聽不明?

假若正如特區首席政策顧問劉兆佳所言,社會正面對臨界點,那麼為何政府在此之前察覺不到這臨界點?財政預算案不是經過了多個月的諮詢嗎?中央政策組不是每周都做民調嗎?立法會不是每天都在討論貧富懸殊的問題嗎?為什麼時至今日,特區政府才如夢初醒,但仍左閃右避,拿不出一套能平息民憤的管治方針?

今天特區的憤怒已超越了警戒線,明天會是如何?

Tuesday, March 15, 2011

給曾俊華、陳家強、張炳良的公開信


政府正全力打壓泛民,為保皇黨於選舉造勢。請廣傳以下文章,以正視聽!

你們透過傳媒對泛民鋪天蓋地之指控,既嚴重違反邏輯,亦與事實不符,有極大誤導成分,我就以下四點提出反駁:

一、不支持撥款條例和財政預算案是把預算案「政治化」

這說法漠視立法會在憲制上的政治功能。立法會是特區憲制下的政治架構;在《基本法》下,立法會最重要的政治功能是審核、通過財政預算及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等政策。只要預算案不符合廣大市民利益,立法會有權、亦不應通過預算案。撥款條例既為預算案之一部分,故亦不應獲通過。立法會不是橡皮圖章、不是政府喉舌,每一項投票均為政治行為,有政治取態;要立法會不「政治化」,是行政霸道的表現。

二、不支持撥款條例,令政府無糧出、停止運作是不負責任

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撥款條例處理的,是政府新財政年度,即4 月1 日至明年3 月31 日之支出。先不談政府各部門每年均有經費剩餘,從3 月9 日至31 日,政府最少有3 星期之提案機會,只需略為修改,便可向立法會重新提出,政府本星期提出之新決議便是鐵證, 「無糧出、停止運作」之說根本是危言聳聽!更重要的,是立法會既如政府所說有「建制」和「反對」派之分,為何政府要依賴「反對」派來支持政府決議?政府是否要立法會變為一言堂?又或北京兩會期間,泛民有「責任」搖身一變,轉為盲目支持政府的建制派?

三、否決撥款條例和財政預算案是以政治利益凌駕市民利益、與民為敵

這是指鹿為馬、本末倒置的說法。泛民堅持:遏抑樓價、重建居屋、增建公屋、增撥資源改善民生及收窄貧富差距,多年來不但是社會共識,更是立法會之跨黨派共識。最好的例子便是在撥款條例當天,立法會全票通過改善醫療制度之動議,這正是泛民提出以200 億改善民生的建議之一,所需費用只為30 億!泛民堅守民間訴求,為廣大市民爭取改善民生之政策怎可說是漠視市民利益、與民為敵!相對而言,政府瘋狂派錢400 億,只為平息一時民憤,這才是政治手段、以短暫政治利益抹殺市民長遠利益!

四、特區議會制度已變了質,不再是英制模式,以後會增加爭拗

這是無知的說法。特區之政治制度早已放棄殖民地時代的英制模式。現今政府堅稱是行政主導,集大權於特首一身。這是貼近美式總統制度多於英式議會制;如此下去,1995 年美國出現的議會否決財政預算案之情况,也不難在香港見到。今天只是對撥款條例投棄權票,不應大驚小怪,自暴其短。

由此可見,曾司長、陳局長和張教授之言論是不負責任、本末倒置之無知狂言。本人就此公開要求他們收回言論及向公衆致歉,我並誠邀他們與本人或其他泛民代表就此公開辯論。

Saturday, March 12, 2011

沉痛之政改辯論之後,也要收拾心情,搞笑一下!

謝偉俊掀出的修訂,又說要精英化、又說身高要限定、又要身家唔準多,不過講咗咁多,佢又係好似上次高鐵修訂一樣,自己都會投反對票,湯家驊話為咗尊重佢,就離席唔投票係最­好

Friday, March 11, 2011

活該!

湯家驊說,唔明點解其他議員要提出增撥資源的議案及修訂建議,心底裡即時想到說一聲『活該』,因為財爺做預算、財爺周街派錢時唔去堅持,竟然走到議會要大家支持,支持有何­用?醫管局的不濟、醫護人手的不足,一直在議會都係咁講啦,而且根本唔會有人唔支持,大家都知投咗票都唔會有成效啦!
但黃金機會卻在眼前,泛民同財爺講增加經常性開支,醫療的數目只是30億,相對財爺每人6000元之400多億的撥款,都可以,點解在議會提motion就咁多人去修訂,­同財爺堅持30億又咁難開口?

Thursday, March 10, 2011

請社會各界不要上網上線:一、撥款條例非重要議案,政府從沒無糧出、運作停頓的危險!二、從不認同議員的責任是因循守舊,盲目支持政府!請不要侮辱我,把我看作保皇黨!

19位泛民議員帶著希望同財政司司長講要他承諾做3點修改,包括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興建居屋及多建公屋、及增加政府經常性開支,財爺只是冷淡回應說要靠互動,不同範疇的事­搵不同的局長傾,懶理泛民議員的建議是具長遠性及前瞻性。
陳家強局長提出的公共財政議案,就提得不合時宜,剛剛遇到劉兆佳所講政府同泛民的臨界點,不過又咁啱開人大會議,好多建制派的人都唔不在,就咁個議案在不足半足同意之下被­否決
湯家驊說財政預算案是有史以來令人氣憤,因為突顯了政府在政黨之間的岐視與分化,當初說沒有修改的空間,4天後又說有強烈聲音要求派錢,根本就唔知自己要點做財爺。
湯家驊說過去政府的議案,98%都得到民主派支持,今次,是政府迫泛民議員要反對來同佢來個「互動」。

2010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 二讀與三讀投票取向



對於條例草案投票取向,湯家驊又要先表明心跡,對吳靄儀的修訂難以投反對票,又唔可以投贊成票,因為他唔可以接受一個有雙重標準的自己。
吳靄儀的修訂,雖然近乎、甚至可以說是最為大家接受的完美普選方案,但因為有07年人大決定的框架在前,縱是不認同,在憲法上是不可能今天通過一個與框架完全背離的選舉方­案。
第二是同意在政制改革接納中途方案,不可以無口齒,將中途方案改頭換面變成終極方案。
第三是爭取普選走這「超級區議員」策略,湯家驊相信這是爭取-普選的可行路線。功能組別雖然是絆腳石,但即時要除去它,阻力太大,除了不為中方接受,特區內部亦有阻力,吳­靄儀的修訂更是無可能,亦不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對於最終落實真正民主普選,吳靄儀在修訂帶出全民可有提名權、全民可有參選權、全民要有投票權,湯家驊係支持的!但今天,這不是可支持的修訂。

Wednesday, March 09, 2011

政改方案的過程和因由。

湯家驊說,政改方案絕對唔完美,尤其它並非由下而上的方案,它更混雜了政治角力的原素,令到選擇支持中途方案的泛民議員及政黨,要背負出賣群眾、遠離民主之名。
儘管如此,湯家驊認為這個方案在絕望中撐出來,它不是妥協得來的,是07年泛民共識,而09年在普選聯力推而出的,反而吳靄儀就方案的修訂,與政改方案有衝突,與07方案­有不同。為了面對自己的決定,所以,就算市民、泛民覺得支持方案的決定是錯,湯家驊仍得以此方案,作為落實走向民主普選的根據而支持。

Monday, March 07, 2011

湯家驊提及功能組別的敗筆,可能唔係d議員唔得,係冇認受性,因為選民人數少,但卻與直選議員一樣,在議會有相同的票數。功能組別的議員,可能入到議會內,會突然眼界大開­,以社會大眾利益而不再以自已選民的利益出發,但唔會有人信,就算佢真係咁做,新一屆就不可以在功能界別去參選,因為冇人會去選你,甚至提名你。
更多見到在立法會事務委員會內,功能組別的議員會話大眾利益同他們界別利益其實都是一樣,所以撐界別利益根本唔會損害大眾市民,就係咁,大家永遠都唔可以走在一起。
功能組別要自己多d認受性,將選民基礎擴大,有何不何?不過咁,基於提名權、參選權、投票權仍然侷限,功能組別都無謂妄想自己一言一行,會被歸類為顧及公眾利益的議員。
回應吳靄儀說他有迷思,湯家驊話不認同,他認為本來他可以靜靜雞唔講嘢,投票時離場就避開了令泛民及公民黨的尷尬,但他有種追求完美的邏輯性性格,太追求累白分明,所以要­在議事堂出聲講點睇個修訂議案,心情好複雜、每次發言都有艱難,但他不是求嘩眾取寵,只認為09年6月的決定是爭取民主普選的可行之路。

Sunday, March 06, 2011

忠義兩難全.......

湯家驊話一直支持吳靄儀在二讀時所作出的修訂,在三讀投票這刻,他要面對投票決定,唔想俾人話佢變面,轉馱,那一刻走出議事堂,留下一張空椅子,但仍要對著與自己走了三年­組黨路的盟友及泛民的議員說,爭取普選特首是從未有改變。

Saturday, March 05, 2011

全票制是最不民主的民主選舉!

湯家驊話林瑞麟口口聲說要讓特首的選舉委員會有廣泛代表性,趨向多元化,但選舉委員會已經係間選、間選出來,只有立法會直選的議員仲可以講係有民主的化表性。
雖然唔覺得選委會民主化多一點,可以合理化選委會的民主成份,但亦唔可以讓它的組合狹窄,因為會成為特首的提名委員會,如果民主成份進一步削弱,普選特首是無意義的。

Friday, March 04, 2011

特首要中立,因此不可有政黨背景?廢話!

湯家驊不滿選舉出來的特首,不可以有政黨背景,否則就唔可以中立,這種說法無厘頸,香港人要特區首長,係想佢有能力、有視野,為市民做事。從歷史、從外國政治的發展光譜來­說,這樣的人最好經過民主洗禮,佢可以有政黨人才去支援他的施政,其他國家的首長都是這樣出來,點解特區的首長卻要做孤獨的從政者?
基本法從來冇寫低特首要中立,況且,中立的人,冇政治取向的人,市民唔會知道他有什麼抱負的人,他從政必會失敗,因為中立的人根本冇料同選民講,咁點投佢票呀?

三無


她坐在碌架床下格,眼泛淚光,目無表情的對著電視攝影鏡頭說: 「一年復一年,我們對財政預算案已沒有甚麼期望!」她身邊的小女孩抱著娃娃,一邊好奇的看著媽媽,一邊向鏡頭展示她那動人的笑容,像是說大人的煩惱與我何干?我還是快樂的!

是我們變了,還是什麼變了?那些不願接受社會福利的援助,力求自力更生,每月只是賺取最低工資,租住板間房,卻又輪候公屋多時仍未能上樓的一群,為什麼會被遺忘?我們不是應該鼓勵基層人士自力更生嗎?他們的堅持不應被尊重嗎?我們的高官是否真的不食人間煙火、不看時事新聞,只求找尋自我良好感覺,生活於同一鼻孔出氣的一群中便已足夠?六七十年代的社會流動力到哪裡去了?為什麼經濟愈繁榮,流動力愈滯後,貧富差距愈拉闊?

回歸後我老是想不通,為何政府這麼歧視基層市民?政府永遠假設貧者會欺騙或濫取公帑,誓要設下重重關卡以確保這一群人就算歷盡千辛萬苦也只可拿得一千幾百的援助。但為什麼那些地產商、城中富豪可以在嚴謹的規劃架構中尋找發大財之路,政府卻隻眼開隻眼閉?嘉亨灣、紅灣半島、大富豪的住宅等的例子屢見不鮮,成億上萬的公帑可以放棄,但一千幾百的援助卻點滴不漏!這是什麼政府?什麼經濟政策?什麼理財之道?

那些無綜援、無公屋、無納稅、無電表的一群,也是最無社會地位的一群。在一眾政府高官和特首眼中,他們並不存在,更不是社會的一份子!所以所有社會發展計劃、紓民解困措施,皆沒有他們的份兒是最正常不過的!因為這是一個三無政府:無關懷、無視野、無能力!

Thursday, March 03, 2011

為何要到這地步? I

在爭取民主普選之路,泛民政黨與群眾都是走在一起,雖然有從政者空喊口號,雖然有從政者做事博取小數人的掌聲,湯家驊是可以接受,但不能認同有雙重標準的政客。
一直以來,泛民認同可以用2個策略去爭取民主普選,1是在群眾運動,第2是在建制框架下進行,湯家驊覺得自己只可以走第2條路線,但唔知點解,走建制路線的一群人就被解讀­成背叛群眾、背叛民主!
在爭取普選路上,有3個框架未能跳出
1. 人大2007年落了個決定
2. 現時講的並非終極方案,而是中途方案
3. 自己都沒有路線圖,為何要否決他人的提案
既然不能跳出07年人大框架,普選聯只是提出是中途方案,對於仍未有普選路線圖的政客或市民來說,批評似具有雙重標準。
因為曾經同盟,現時大家存在心病,所以心痛。

為何要到這地步? II

湯家驊對泛民諸公晉一言,放下立場,接受變動,可以嗎?
對公民黨表不因為從政在先,組黨在後,所以眾有不同,仍會為達到普選而站在政治舞台。
湯家驊對自己就條例草案的心聲剖白,余若薇同吳靄儀說沒有因為大家立場不同,而對這位黨員不滿。

退稅、補貼與通脹


政府一直堅持現時整體通脹率只為百分之二至三,不算很嚴重,但整體通脹率隱藏着的,是交通、食物和居住費用的通脹率。這些費用屬通脹周期中最敏感的物價,而這些物價卻佔了絕大部分市民,特別是基層人士多於一半的支出,因此亦對基層人士影響最大。政府於 ○八年推出食物銀行,藉以紓緩基層人士的壓力,但聲稱不應與綜援制度重疊;但根據社聯最近一項調查發現,近五成半到食物銀行領取食物的市民亦有領取綜援。由此可見,在通脹持續下,綜援金水平不但出現滯後情況,就連輔助福利如食物銀行,對大多數市民而言也只是杯水車薪。


在這情況下,當政府庫房出現嚴重水浸時,市民期望政府協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是最合理不過的。市民心中的疑問是:政府的存在意義是甚麼?我們為甚麼要有財政儲備?答案很簡單,政府的存在是保障市民生活平穩、維護公義;財政儲備的存在,是為了積穀防饑,以便社會不時之需。但放眼一看,自金融風暴以來,庫房從未出現過囤積數目減少的現象;相反地,今年的數字顯示,財政儲備由去年的五千億飆升至五千九百億,相等於政府二十三個月的開支。試問有哪個政府會二十三個月沒有收入?這樣的政府必不為市民所接受,肯定是在倒台邊緣。那麼維持財政儲備於二十三個月的開支實質意義在哪裏?更重要的是,只為積穀而漠視市民之困,違反了最基本的管治和理財原則。

政府說現階段還富於民、進行退稅會刺激通脹。政府有其說法,但這說法並非絕對。一般而言,處理通脹除在利率或匯率上做工夫外,最基本的措施是壓抑消費和價格。在一個資本主義社會裏,一般政府會採取補貼基本物價模式來壓抑通脹。在其他世界大城市,補貼交通費用更是長期穩定社會的經濟政策。最新數字顯示,二○一○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間率為百分之二點四,相比於○八年的百分之四點三,尚有一段相當大的距離。而私人消費開支增長率亦只是百分之五點八,仍然滯後於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之百分之六點八。再從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看,本港每人擁有近二十五萬港元。這些數字均顯示,假若政府願意補貼中下階層市民之生活支出,對通脹之影響將極為有限。

那麼政府為何不善用盈餘,為水深火熱的基層市民做一點事?政府並非缺乏有關的經濟數字或基本通脹常識。在所謂《財政預算案》諮詢過程中,本人及各政黨亦不斷提醒財政司司長之最低責任,及市民對政府經濟措施的期望。那為甚麼這份《預算案》到最後只是放生地產商,任由樓價繼續飆升、送錢至基金經理口袋裏,令他們平白即時增加近五億元收入、漠視那些寧願放棄領取綜援,每月只求賺取最低工資,輪候多年仍未能上樓的四無人士?財政司司長曾言之鑿鑿地說,不會派糖,只會聚焦協助最需要協助之市民。言猶在耳,不單止是派糖,卻仍然忽略了在社會福利網外最需要幫助的一群。他們雖然不需要納稅,但他們對社會之貢獻在比例上並不比其他人少。為何他們一年復一年的被政府遺忘?如果你還有顆正義之心,如果你一年復一年的對《預算案》感到失望,如果你眼看官富民貧日益嚴重,你能不感到憤怒嗎?這個星期日三月六日,請你站出來表達你的憤怒。

Wednesday, March 02, 2011

不認同暴力,但最少他們願意接受後果.......

家驊說走進議事堂前,正在考慮如何去討論這個暴力行為的議題。當在電視見到d青年人的­行為,大聲講有冇攪錯,即時在facebook寫底絕對不認同任何形式的暴力。當聽到­梁國雄、陳偉業及黃毓民的說話時,他們表示有錯,會願意接受法律制裁,而唔需要將議題­推廣到議事堂暴力行為。
講到議會暴力,他個人在道德上接受唔到,但走到議事堂,以一個從政者的角度來說,湯家­驊認為只可以有兩種制裁,那就是法律制裁及受選舉制度制裁。如果有人投訴有議員以其身­份,使用暴力,可以用法律制裁佢地。又或者勸喻市民不要再賦予他們議員的身份,所以,­今天的休會辯論成為毫無意義!
想到點解青年人或有議員使用激烈的方法表達訴求,是因為政府明頑不靈,不願意聽市民的­意見,所以要用這些方法!
在6年的議會生涯中,因為太氣憤,都有拍檯鬧官員,去表達自己的不快,原因是政府做事­不公平、不公正,激到人好怒!
想通了,議事堂根本唔需要講議會暴力,唔需要修改議事規則,因為就算有混亂,都不過阻­住了5分鐘,唔通議員唔可以等5分鐘再去開會嗎?
雖然唔認同暴力,不過不得不說,在思量過後,覺得要尊重唔同人的表達方式,只要他們對­自己的方式帶來的後果負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