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30, 2011

談笑用兵


上星期有位親友跟我說,電視機中的我,給人面容憔悴的感覺。他勸勉我說: 「希望你能談笑用兵、放懷於天下。」我心中即時想,從政者如何談笑用兵?政治不是嚴肅的事情嗎?有些東西是勉強不來的。

但是回心細想,西方的政治家不是很多都有一套吸引人的幽默感嗎?林肯總統不但是一位傑出的演說者,他的幽默感更似乎是無人可及。他不是一位英俊瀟灑的人,亦因此曾經說過: 「如果我是兩面人,我會有這面孔嗎?」有些政治家很懂得利用幽默感來諷刺他們的對手。戴卓爾夫人便曾在一次晚宴中被安排於九位男士發言之後,到最終輪到她時,她笑著說: 「既然我是第十位講者,而我亦是女士,我只好說:公雞會啼,但只有母雞懂得生蛋。」邱吉爾也曾這樣比喻美國人: 「美國人懂得做對的事情……但只在他們嘗試過所有其他方法之後。」

西方領袖的自嘲本領也往往令人們難以厭惡他們。記得布殊在阿富汗被人擲鞋時,他便笑著說: 「我肯定那是一隻十號鞋!」可惜這種幽默感在東方領袖身上卻實在罕見。東方國家的領袖一向予人的感覺是冷冰冰、過於死板和嚴肅,很難塑造一種親民的形象。也許這是傳統民主國家與我們的分別。

從政者的主要工作是要爭取人民的認同。硬是說教,確實難以引起共鳴。但是有幽默感的從政者在香港實在有如鳳毛麟角。似乎我們有的,只是一些俗不可耐、低層次的搞笑動作和市井之言。老實說,在這失衡之制度下,要做到談笑用兵當真並不容易。但要持續爭取,便要沉得住氣;要沉得住氣,便要有解壓之良方。也許我們要學習的,實在太多了。

Thursday, April 28, 2011

政客、從政者與政治家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今屆任期尚有兩年便完結之時提出未來十二年削減國家庫房赤字四萬億的計劃,並定下短期任內的減赤目標,令人咋舌。這極具前瞻性和爭議性的建議頓時引起美國政界廣泛討論,甚至支持他的民主黨亦對這極具挑戰性的建議頗有微言。有人會問,任期只剩下兩年的總統如何能提出一個為期十二年之削減財赤計劃?就算奧巴馬能成功連任,也必然未能在任內把這計劃成功完成,那麼他如何能確保這計劃得以落實?更重要的是,這建議涉及增加稅收、削減醫療福利開支,必不受群眾歡迎,更可能導致連任無望,吃力不討好,為甚麼要提出來?

奧巴馬非為個人政治聲望

在每一個民主體制下,定期選舉確實可能引致民粹主義抬頭。一般政客為了討好選民,減稅、增加福利等承諾,似乎是參選的指定動作,為甚麼竟然有從政者冒着不能連任之險提出如斯不受歡迎的長遠政策?答案是:這便是政客與政治家之分。而從政者要走哪條路,很多時也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政治家應有甚麼素質,大家的意見肯定並不相同。但我覺得最核心的可能有幾點:一、對重要議題的執着和承擔;二、溝通和宣揚理念的能力;三、忠於自己的判斷和不斷自我檢討的決心。

先談對政治理念的執着和承擔。從政者的願景應是廣遠的,而非短暫的。他看見的應該是社會的崇高目標,而非個人政治利益或聲望。不要說這是簡單不過,對很多從政者而言,這卻是最難做到的一點。一時之掌聲、個人短暫的聲望和獲得群眾支持的美好形象是極具引誘力的。把這些令人興奮的好處放在一邊,冒着落選或不能連任的風險,堅持一己之理念,談何容易?

短暫民意支持乃借勢非領導

溝通和宣揚理念的能力也非簡單。有道要有良好溝通和說服技巧,從政者必須有最低限度的幽默感。硬繃繃、冷冰冰的說教,很少能奏效,更莫說只懂得依賴對抗文化。要堅持後者應該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從政者應了解這根本的分別。不要說支持溝通、倚賴說理是懦弱、缺乏原則的表現,只要你能做到以上說的第一點,堅守立場,溝通和說理是成功的必然工具。

同樣重要的,是從政者的判斷能力。只懂道聽途說或信任身邊人的意見永遠不是你自己的成就。當然,有良好的判斷力同時也必須具有自我檢討的決心,否則只會日漸鑽入牛角尖而未能對自己倡議的政治理念作出適時的平衡與修正。政治家要有立場,但這並非指所有忠言也不能入耳。

相對地,政客的定義便是以上所說的素質之相反。政客只會隨波逐流,只會按眼前政治利益和個人形象辦事。政客不需依賴溝通和說服力,因為他們所依賴的,是短暫的民意支持。他們不是領導,而是借勢。亦因如此,他們即時得勢的機會當然大,但在歷史上的評價卻總是那麼的渺小。從政者所面對的抉擇便是這樣的簡單和直接。只可惜抉擇是容易,真正成功卻永遠是那麼的困難。

Friday, April 22, 2011

要看、要感受、要相信


究竟是人生倣效藝術,還是藝術倣效人生?答案很多時也不是這樣容易弄清楚。今年暑假將會有一齣高爾夫球迷期待多時,名叫《烏托邦七日》(Seven Days In Utopia)的電影上映。電影改編自著名小說。故事很簡單,男主角是一年青球手,在一次重要賽事中,他幾可奪標,但最後卻錯手令成功在手中溜走,失意之餘更遇上一宗小車禍,被困在一個叫烏托邦的小鎮中,最終找到了人生的道理。

橋段似乎是有點老土,但人生往往便是這樣。才兩星期前,一位二十一歲,名叫麥爾萊(Mcllroy)的球手在每年四大滿貫賽事之一的名人大賽中,在決賽前以低四桿領先所有球手。他年紀輕輕已戰績彪炳,很多人都看好他會成為活士(Woods)接班人,成為最年輕的大滿貫奪標者。但在這最後一天賽事中,他卻完全失去信心,最後竟然打出超八桿的成績,成為歷史上在大滿貫賽中最後一天成績最差的球手。他的故事正與《在烏托邦七日》的警寓不謀而合。

是什麼令成功在望的人突然下滑至人生最低點?政治圈中不是有很多這種實例嗎?以麥爾萊的故事來比喻曾蔭權、曾俊華等可能是抬舉了後者,但那政治上自我毁滅的傾向,卻是如出一轍。唯一分別是麥爾萊是在力求上進中因受不了壓力而失敗,而這些政客卻是因為缺乏原則理念而失敗。

電影中的男主角在烏托邦七日所得到的,是醒覺到要創造命運,就要正如提點他的長者所說: 「要看、要感受、要相信!」目標是生命中的方向,但亦是心魔的根源。爭取達標是重要,但不是生命唯一的真正意義。要戰勝心魔,必須要顧及生命的平衡,及明白愛與關懷的重要性。目標達到了,卻迷失了自己,才是生命最大的失敗!據說烏托邦是美國一個真實的小鎮;但事實是,真正的烏托邦,常在你我心中。

Friday, April 15, 2011

答案正在風中飄搖

很難想像卜?戴倫(Bob Dylan)已變成一位遲暮老人。但星期二晚上的演唱會卻似乎正證實了這點。我說的不是他的容貌、舉止和神態,而是他內在散放的生命氣息。他剛從上海轉至香港。這是他第一次到中國演唱;但怎也想不到,這位民權歌手也會為五斗米折腰,與國家當局約法三章,不演繹「鬥爭歌曲」。

也許我是錯怪了他。一位主張透過理性對話解決政制紛爭的從政者,有甚麼資格批評一位藝人在表演上妥協?但這妥協確實改變了他在我心中那近乎超然的社會詩人形象。我從來不覺得他是一位歌手,因為他的唱功實在太不敢恭維。但在我們那年代,有誰不為他歌詞中的大時代氣息所動?他在《時代正在轉變中》(The Times They AreA-Changing)對政客的指控、在《答案正在風中飄搖》(Blowing In The Wind)對人性的質疑、在《花兒都到哪裡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對戰亂的慨嘆,影響了多少人的價值觀?但今天醒來,那些激情、那些質疑、那些勇氣,去了何處?

也許他妥協背後的思想是對的。避過正面交鋒,只要聽眾能繼續接受到現代思想和核心價值的衝擊,終有一天,封建的籬笆會被衝破。但在這艾未未、劉曉波、譚作人、趙連海等人無辜受辱的土壤上,要靜心等待改變實在需要更大的信念和耐心!

也許四十年在人生中確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往日的豪情壯志、詩人氣息,是會隨着年月而變得圓滑務實的。自己也尚且有此可能,為什麼不先自我檢討,卻去怪責他人?話雖如此,腦海中不斷轉著的,卻還是他那帶著疲倦和無奈的粗獷歌聲,似乎是反覆地追問: 「時代是否正在改變?」只可惜,答案只在風中飄搖……

Thursday, April 14, 2011

人是沒有生殺之權的!

湯家驊說以為工聯會潘珮璆及民建聯的陳克勤講得咁感人,以為會讓動物逃過人道毀滅之災,可惜最後說都不會反對削減開支,所以,他好失望亦好痛心。
他說自從回香港居住以來,一直都有養狗,覺得見著牠們老死,心痛無比,並非因為有信仰所以唔認同要人道毀滅冇人收養的動物,而是對大自然的生物的生命的一種專重。
可惜,對著立法會,只可以的無奈,不同於法庭,如果有理據,可以在法庭取勝;但在立法會,政治交化只可以講支持政府,不能支持反對政府的任何傷訂,那怕違心,建制派議員都­要支持。泛民議員無力反抗,因為在議會內,議員不能定政策、不能提交法例、不能組織政府,只可以全力支持政府。
所以近日民調說立法會民望極低,當然可以因為市民見到議員無力否決政府任何政策;亦可以因為有議員盲目支持,唔願去改變任何不公平之事。

新特首,你究竟躲在哪裏?


若說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是當今特區管治素質和政治生態的指標,相信一點也沒有誇張。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一直貫徹的管治理念是便利經濟發展,而把社會服務盡量維持於一個低水平。無論是董建華或曾蔭權的班子,他們對基層市民的訴求皆抱着一副極度懷疑、寧緊莫寬的厭貧心態。這種重商輕貧的管治文化,直接導致貧富懸殊隨着經濟飛騰反而日益加深的怪現象。同樣重要的是,久而久之,這文化更令特區管治班子忘卻了為民生作出長遠規劃的根本責任。

當社會缺乏長遠規劃和資源追不上民生需求時,小市民,特別是弱勢社群,便被逼互相爭奪有限資源,甚至互相仇視,造成社會嚴重分化。在這氣候下,個別群體如綜援人士、新移民、低收入在職人士等便成為理所當然的攻擊目標。這一切都是因資源錯配而起。但最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我們有的,卻正正是龐大的資源。

盲目派錢收買人心

我們可以看看一些簡單的數字。撇開今年不提,若把回歸後這十三年的盈餘和赤字加起來,再除以十三,得到的數字竟然是政府低估財政收入平均每年高達二百五十億!若把今年八百億盈餘加入這方程式,則發覺我們平均每年低估收入超過三百億!現時,我們的財政儲備已足夠支付二十多個月的支出。此外,我們還有龐大的外匯儲備。相比於其他地方,我們的特區政府在財政上,可說是實無後顧之憂。這些數字告訴我們,特區政府的收支並不平衡。這與《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所規定的《財政預算案》應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之原則,根本上是背道而馳。

政府持續只入不出,平均每年保持三百億盈餘,證實了我們最少有兩個可行的選擇:一、大量削減稅收,讓商界自肥,富者愈富;二、增撥社會服務資源,改善民生。特區各黨派對此當然是各有喜好,但現今政府卻偏偏選擇以現金盲目派錢為政治工具,藉以收買人心,爭取部分政黨之短暫支持。如斯不負責任的短視行為,能不令人感到無限唏噓!

漠視民意港人失望

對一些社會及議會各黨派早已形成共識之民生議題,特區管治班子是否懵然不知?當然不是!事實是我們每年也歇斯底里地,不斷重複提醒政府很多早已得到議會及社會共識的民生議題 ———如臨時撥款條例不獲通過那天,議會所有黨派便在不用點票之情況下,再次通過了促請政府增撥資源、改善醫療服務的議案。我們所談的,只是每年增撥寥寥三十億的開支!又例如我們要求分批資助巴士公司更換環保巴士,改善空氣質素,談的也只是每年幾十億罷了。可見特區政府對這些民生議題的廣大訴求不是不知,不是不能,只是不為!

回歸十多年,我們見證了商人治港的失敗,也見證了公務員治港的失敗。從某程度而言,公務員那種因循守舊、只懂緊守主子意旨的心態,確實比商人治港更可怕、更要不得。事實證明,我們需要一位有能力、有視野、有願景、更有一顆正義關懷之心的新特首。新特首,你究竟躲在哪裏?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曾俊華,你不要含血噴人!

湯家驊說本來以為人是理性的動物,所以做決家有經過理性考慮。由於財爺說他的財案聚焦在幫助有需要的人,所以,對財爺最初提出注資6000元入強積金,免致即時派錢會引起­通脹,尚且可以唔出聲,但事隔4天,竟然180度轉變,又提出人人派錢,仲可以退稅,湯家驊問這就是做到對有需要的人的幫助嗎?仲有,一些移居海外的人,都可以有錢,他們­都是有需要的人嗎?
唯一可以說是財爺只想用錢買人心!
社會有很多長遠政策要用錢去推行,今年輕易地派出了,明年又點呢,長遠地的政府政策又如何推呢?
最令湯家驊氣憤是財爺義正詞嚴指責反對預算的議員"不要為了短期政治利益,否決了這些確實惠及市民的措施",如果正如財爺所說,派錢是市民贊成的,一班走出來反對派錢的議­員,站在議會上講說話,豈不是與民為敵,又如何贏取短期政治利益?所以,財爺的說話是倒非為是,令人反感!

Monday, April 11, 2011

腰痠腿疼,但都是值得的!


昨天是忙碌的一天!早上與350名基層兒童和家人到迪士尼。下午跑到維園參加反短視預算案遊行。黄昏再折返迪士尼和小朋友共看煙花。腰痠腿疼,但都是值得的!

Yesterday was a busy day. I took 350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to Disney in the morning. Then went to Victoria Park in the afternoon to join in the Oppose Budget March. Then rushed back to Disney to join the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for an enjoyable evening. My feet hurt like mad and my back is killing me. But it was all worth it!

Friday, April 08, 2011


上星期一個清晨,睡意正濃,朦朧間聽到鄧光榮離世的消息,頓時有一股百般無奈的感覺。我從不是鄧光榮的影迷,大家也只見過一次面,但對我來說他和眾多粵語片年代的演員始終是我們成長中的一部分。有與他相熟的朋友轉告,他是躺在年過九十的母親身邊,因睡眠窒息症而離開的,去得安祥瀟灑,也算是他的「福氣」。聽着這番話,一時間,也不知應感到羨慕、妒忌,還是可惜?

沒錯!我一向認為要走的話,千萬不要拖泥帶水。如有選擇的話,在睡夢中告別人間必然是最佳選擇,但世事哪會盡如人意?有多少人可有這「奢侈」的選擇?當知道大限將至的人,他們的心情是可以想像的。有的會歇斯底里、呼天搶地地問為何?有的則氣定神閒,堅毅不移地戰至最後一刻。也有盡量利用餘下時間做一些一直想做、卻未能如願的事情。老實說,除了第一類外,我也不知自己的選擇會是什麼。但肯定的是,走與不走並非你和我可選擇的。

在這清明時分,這話題不斷地在腦袋中打轉,甚至感到心情沉重是在所難免的。但周末跑到西貢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打球時,卻發覺不知何時滿山已開遍了一棵棵俗稱「米仔蘭」的白色小花。略帶涼意的海風吹來一陣陣清新的香氣,令人精神一振。那路邊的小花、欄杆上的小鳥、碧海中的小艇像是不斷地提醒着我們,在大自然中,我們只是微不足道的配角罷了。在這深不可測的生命舞台上演員隨時可以更換,但這玄妙的劇本卻是永恆的。

在那一刻,我忽然恍然大悟:何時走、怎樣走、走了有誰懷念……這些都並不重要,你今天所做的一切,才是你存在的最忠實評價!

Thursday, April 07, 2011

在議事規則委員會同意要限制議員擾亂行為,不是要打壓,乃是要有平衡,議員在議會表達意見時,亦應該要尊重議會運作;
談到歐洲之行,歐盟同意他的判斷,縱使政改方案不好,但它確實突破了政改停滯不前及民主派可以和中央對話的機會。
與公民黨關係及政見上分岐,確是當前的事實,但離是否退黨仍遠,反而泛民之間的分裂及對罵,卻是更大的隱憂,攪不好的話,要市民投票都難,建制派就輕易在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取得漁人之利

Wednesday, April 06, 2011

沒有危機感的政府只會因循守舊!

湯家驊說如果根據過去13年政府盈餘計,政府每年低估收入平均有250億,如果計埋今年的數額,政府收入較開支平均每年多出可以多及300億。
湯家驊話如果他是曾特首,有250億在手,可以在教育、醫療、房屋及環保政策上做好多嘢,足以減低貧富懸殊、提高社會福利質素,,可惜,今日的特區政府,危機感不足、問責­制全無,所以,他們全無動力,只以守舊因循的方法去管治社會,因為唔變就最安全。官員冇危機意識、官員唔駛問責、官員唔會有被挑戰的疑慮,他們又如何知道,現時這個有20­個月政府儲蓄的政府,其實完全沒有會香港社會的矛盾:唔公道,貧富懸殊差距大!
基本法很少對政府的施政方向加以規定,唯一可以基本法107條提及財政預算案以量入為出、避免出現赤字,現時年年都有盈餘,都可以算是違反基本法,因為政府政策守舊保守,­所以才不得人心,就算派錢都會俾人鬧。
在這政府冇能、議員利用議政能力去促使政府改革,只是在無可奈何下可以做的工作,其他國家都會否決財政預算案,得出的結果是政府會變,這就是開放及有為政府可以做到的東西­,議員希望政府有盈餘不是派錢,而是投放在長遠的社會政策,議員動機良好,政府何需覺得議員是不合理反對?
政府仲唔係去反省嗎?

Tuesday, April 05, 2011

政府幾時才不偏幫地產商?

湯家驊問限呎建屋之外,會否限定發售的時間,才可以有效地解決單位供應問題,李鄭就重彈阻礙自由經濟的老調唔肯做

Monday, April 04, 2011

我們必會克服……


聽聞哥連費夫(Colin Firth)勇奪奧斯卡金像獎,感到一份驚喜。記憶所及,第一次看他演出是在《BJ 單身日記》(BridgetJones's Diary)。他在片中飾演一位戇直可愛但卻不拘言笑的大狀,與曉格蘭特(HughGrant)飾演華而不實、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形成一個強烈對比,相映成趣。也不知是片中他飾演的人物,還是他演活了這角色的神髓,令我愛上了他。

今次得獎的影片中文譯作《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譯名抵死調皮,引人遐想,不知內裡的可能會誤會為是一齣搞笑色情片,但其實故事嚴肅,描述的是英王喬治六世克服口吃的故事。在政治舞台上,說話結結巴巴確實是很大的障礙。莫說政治是否騙人的藝術,說話沒有感染力,怎樣說服他人,更遑論推廣一己之政治理念?

有人說口吃是自卑或缺乏自信的表現。貴為皇族,卻缺乏自信或感到自卑,那是多麼的諷刺啊!但人便是這樣奇怪,想我幼時便是非常缺乏自信和常有自卑感。小學時面對一位心儀的女同學,卻始終拿不出勇氣和她交談,她移民了,還沒跟她說過一句話。到了中學,我可以在很多人面前彈琴高歌,卻從不敢公開講話;辯論隊不敢加入不在話下,更遑論想過當律師。到了大學,愛上了法律,但仍對公開發言感到一種無窮的恐懼。那時很想當大律師,卻怕口齒不清,更怕詞不達意。直至畢業前和現在聲名大噪的陳景生大律師一次模擬法庭辯論比賽中,才尋找到今天的自己!那份自信如何拾回、那份自卑何時揮去,到今天還是弄不清楚。

這是命運嗎?還是環境逼成?電影中喬治六世從沒想過當皇帝,更莫論帶領國民參戰抗敵,他不願令國家失望,但最重要的,可能是不願令自己失望。有時最軟弱的人,也可以是最堅强的。電影以喬治六世對國民的參戰宣言中,那至今已是人盡皆知的名句為總結: 「有神之助,我們必會克服!」神的幫助可能是創造人類,但克服萬難的,還要靠自己!

Sunday, April 03, 2011

小巴的存在是為了什麽?

湯家驊認為要講的不是應否限制小巴維持在某一限定數目,而是檢討政府如何看待小巴在公共交通服務上的角式,因為政府一直認為它只是輔助系統,因此,他的數量及收費,只要不­影響主要的交通公具營辦事就可以了。但今時今日,很多市民都以小巴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所以,他們的存在會影響一些交通營運者,例如的士,所以,的士商才要求不要接受小巴加­座位的申請。雖然,有民調顯示,乘搭小巴的人不是乘搭的士的常客,但因為候車時間長及中途站冇得上車,他們才不能常常使用小巴。
所以,湯家驊認為這是政府改變的好時候,政府的交通政策,不是要幫肋營運者,而是想想市民如何利用交通工具的方便。現有的交通工具營運者,政府自然要設定措施令他們繼續營­運,但時代改變,新的營運服務亦要推展,才可以讓市民受益,小巴商希望增加座位來有效經營,既可以讓乘客安全、有穩定車費,又可以改用環保車輛,但政府因著不求新但求不變­的因循習慣,遲遲不肯讓小巴改善服務、增加他們與其他交通工具競爭的機會,如此,政府又如何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交通與輸的方便呢?

Saturday, April 02, 2011

民主:世界核心價值


○五年第一次到歐洲宣揚香港民主運動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英國政府和歐盟政府對香港民主發展不同程度的關注。歐盟政府和國會不但對特區的民主進程極為關注,更隨着我們當年的訪問及後在議會通過支持香港市民爭取普選的動議。然而,英國政府卻對香港的民主運動頗為冷淡。記得當年我從歐盟轉到英國時,雖得到英國廣播公司的專題電視訪問,但會見當年工黨政府負責香港事務的外務大臣比利臣(Pearson)時,卻發覺他只着重與英國有關的經貿發展而漠視香港人的民主訴求,令我義憤難填,當場直斥其非,結果會議不歡而散。

歐盟承擔港民主未減退

時移勢易,○五年至今,中國和特區與歐洲的經貿發展何止一日千里?這回到歐洲,早已有心理準備,但發覺歐盟政府官員和議會代表對民主的承擔卻從未減退。雖然人事已有變遷,總統巴羅素(Barroso)之內閣成員及外交顧問汴愛羅先生(Pinheiro)與總統的亞洲顧問鄧先生(Dun)對香港的政治情況卻仍掌握得甚為準確,並對香港民主運動表示極度關心;及後會見不同部門及階層的官員、議會代表等,結果也沒兩樣,特別令人感到鼓舞。

到了英國,雖然英國官員皆聲稱因處理《財政預算案》、日本核電危機及利比亞事件而未能接見,但亦有機會會見現任聯合政府外務大臣威廉海雅 (WilliamHague)的議會私人秘書、資深保守黨成員基夫辛普森(KeithSimpson)、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各成員包括前自由黨黨主席大衛浴史釗(DavidSteel)以及自由民主黨上議院成員格林鍾斯(LordClement-Jones,CBE)和工黨的明日之星愛瑪雷洛斯 (EmmaReynolds)等。雷洛斯更是來頭不少,她雖然自一○年才當選為議員,但已被反對派領袖文立彬(EdMiliband)提升為影子外交部部長,負責協助影子外務大臣,成為最年輕的前排議員之一(FrontBenchMember)。這些議會代表對香港民主運動發展的態度與當年工黨政府大不相同,他們不但表示極度關注,並一再強調在可能範圍內,他們會盡力協助港人爭取民主。

歐英支持認同政改方案

這次歐洲之旅的最大成果可說有三:

第一、獲得歐盟及英國國會代表對二○一二年政改方案獲得通過的認許和支持。他們均不約而同地表示雖然進程不大,但仍代表了兩個小突破:一、打破了政制停滯不前的僵局;二、打破了北京與民主派互不對話的困境。

第二、令他們了解到未來幾年最具爭議性的政改課題乃是普選的定義。這不但是指普及而平等的投票權,而是更進一步包含普及而平等的參選權,及得到他們表示支持特區市民爭取這普世認同的民主核心價值。

第三、令他們理解和得到他們支持民主派繼續爭取與中央對話,消除誤解,這是為香港民主進程共同努力的目標。

這些成果得來不易,亦只是漫長民主路的起步點,但一點一滴,也是最終成功的基礎。特區是一個國際城市,民主是普世核心價值。得到國際社會對特區民主運動的關注和認同是重要的;因為我們知道,在這漫長的民主路上,我們並不孤獨。

Friday, April 01, 2011

唔怕被規劃,最怕無規劃!

湯家驊說今天議事堂講十二五規劃,大家爭拗在規劃還是被規劃的內客,似乎不對題,不過亦不及特區政府,議員講的是特區政府如何發展民生及經濟策略,以配合大陸政府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只派出商務及經濟事務局的局長回應,連特首辦、發展局等人都沒有在場。
這又難怪,特區政府根本唔想有長遠計劃,若非如此,又怎會拒絕泛民議員提出的一連串長遠地解決民生、福利事務的措施?王國興覺得為市民爭取到6000元現金,市民就滿足,­真的嗎?葉國謙在動議上提出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照顧弱勢社群,為何不向財爺提議呢?中國政府提出十二五規劃,是督促政府部門做好改革準備,過往因為追求高速的經濟發­展,令貧富問題加劇,現在是時候讓政府的支出,向民生事務傾斜,香港處於同一境況,所以溫家寶總理提醒特區政府要有長遠策略,解民生困苦。
規劃與被規劃不是重點,重點是是否知道國家提出的十二五規劃想講乜?他是要特區政府為香港設計一個有利社會民生及經濟發展的長遠策略。
建制派議員及特區政府,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