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8, 2011

政客、從政者與政治家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今屆任期尚有兩年便完結之時提出未來十二年削減國家庫房赤字四萬億的計劃,並定下短期任內的減赤目標,令人咋舌。這極具前瞻性和爭議性的建議頓時引起美國政界廣泛討論,甚至支持他的民主黨亦對這極具挑戰性的建議頗有微言。有人會問,任期只剩下兩年的總統如何能提出一個為期十二年之削減財赤計劃?就算奧巴馬能成功連任,也必然未能在任內把這計劃成功完成,那麼他如何能確保這計劃得以落實?更重要的是,這建議涉及增加稅收、削減醫療福利開支,必不受群眾歡迎,更可能導致連任無望,吃力不討好,為甚麼要提出來?

奧巴馬非為個人政治聲望

在每一個民主體制下,定期選舉確實可能引致民粹主義抬頭。一般政客為了討好選民,減稅、增加福利等承諾,似乎是參選的指定動作,為甚麼竟然有從政者冒着不能連任之險提出如斯不受歡迎的長遠政策?答案是:這便是政客與政治家之分。而從政者要走哪條路,很多時也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政治家應有甚麼素質,大家的意見肯定並不相同。但我覺得最核心的可能有幾點:一、對重要議題的執着和承擔;二、溝通和宣揚理念的能力;三、忠於自己的判斷和不斷自我檢討的決心。

先談對政治理念的執着和承擔。從政者的願景應是廣遠的,而非短暫的。他看見的應該是社會的崇高目標,而非個人政治利益或聲望。不要說這是簡單不過,對很多從政者而言,這卻是最難做到的一點。一時之掌聲、個人短暫的聲望和獲得群眾支持的美好形象是極具引誘力的。把這些令人興奮的好處放在一邊,冒着落選或不能連任的風險,堅持一己之理念,談何容易?

短暫民意支持乃借勢非領導

溝通和宣揚理念的能力也非簡單。有道要有良好溝通和說服技巧,從政者必須有最低限度的幽默感。硬繃繃、冷冰冰的說教,很少能奏效,更莫說只懂得依賴對抗文化。要堅持後者應該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從政者應了解這根本的分別。不要說支持溝通、倚賴說理是懦弱、缺乏原則的表現,只要你能做到以上說的第一點,堅守立場,溝通和說理是成功的必然工具。

同樣重要的,是從政者的判斷能力。只懂道聽途說或信任身邊人的意見永遠不是你自己的成就。當然,有良好的判斷力同時也必須具有自我檢討的決心,否則只會日漸鑽入牛角尖而未能對自己倡議的政治理念作出適時的平衡與修正。政治家要有立場,但這並非指所有忠言也不能入耳。

相對地,政客的定義便是以上所說的素質之相反。政客只會隨波逐流,只會按眼前政治利益和個人形象辦事。政客不需依賴溝通和說服力,因為他們所依賴的,是短暫的民意支持。他們不是領導,而是借勢。亦因如此,他們即時得勢的機會當然大,但在歷史上的評價卻總是那麼的渺小。從政者所面對的抉擇便是這樣的簡單和直接。只可惜抉擇是容易,真正成功卻永遠是那麼的困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