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4, 2011

新特首,你究竟躲在哪裏?


若說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是當今特區管治素質和政治生態的指標,相信一點也沒有誇張。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一直貫徹的管治理念是便利經濟發展,而把社會服務盡量維持於一個低水平。無論是董建華或曾蔭權的班子,他們對基層市民的訴求皆抱着一副極度懷疑、寧緊莫寬的厭貧心態。這種重商輕貧的管治文化,直接導致貧富懸殊隨着經濟飛騰反而日益加深的怪現象。同樣重要的是,久而久之,這文化更令特區管治班子忘卻了為民生作出長遠規劃的根本責任。

當社會缺乏長遠規劃和資源追不上民生需求時,小市民,特別是弱勢社群,便被逼互相爭奪有限資源,甚至互相仇視,造成社會嚴重分化。在這氣候下,個別群體如綜援人士、新移民、低收入在職人士等便成為理所當然的攻擊目標。這一切都是因資源錯配而起。但最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我們有的,卻正正是龐大的資源。

盲目派錢收買人心

我們可以看看一些簡單的數字。撇開今年不提,若把回歸後這十三年的盈餘和赤字加起來,再除以十三,得到的數字竟然是政府低估財政收入平均每年高達二百五十億!若把今年八百億盈餘加入這方程式,則發覺我們平均每年低估收入超過三百億!現時,我們的財政儲備已足夠支付二十多個月的支出。此外,我們還有龐大的外匯儲備。相比於其他地方,我們的特區政府在財政上,可說是實無後顧之憂。這些數字告訴我們,特區政府的收支並不平衡。這與《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所規定的《財政預算案》應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之原則,根本上是背道而馳。

政府持續只入不出,平均每年保持三百億盈餘,證實了我們最少有兩個可行的選擇:一、大量削減稅收,讓商界自肥,富者愈富;二、增撥社會服務資源,改善民生。特區各黨派對此當然是各有喜好,但現今政府卻偏偏選擇以現金盲目派錢為政治工具,藉以收買人心,爭取部分政黨之短暫支持。如斯不負責任的短視行為,能不令人感到無限唏噓!

漠視民意港人失望

對一些社會及議會各黨派早已形成共識之民生議題,特區管治班子是否懵然不知?當然不是!事實是我們每年也歇斯底里地,不斷重複提醒政府很多早已得到議會及社會共識的民生議題 ———如臨時撥款條例不獲通過那天,議會所有黨派便在不用點票之情況下,再次通過了促請政府增撥資源、改善醫療服務的議案。我們所談的,只是每年增撥寥寥三十億的開支!又例如我們要求分批資助巴士公司更換環保巴士,改善空氣質素,談的也只是每年幾十億罷了。可見特區政府對這些民生議題的廣大訴求不是不知,不是不能,只是不為!

回歸十多年,我們見證了商人治港的失敗,也見證了公務員治港的失敗。從某程度而言,公務員那種因循守舊、只懂緊守主子意旨的心態,確實比商人治港更可怕、更要不得。事實證明,我們需要一位有能力、有視野、有願景、更有一顆正義關懷之心的新特首。新特首,你究竟躲在哪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