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8, 2013

一子錯

怎麼也想不通,為何英雄蓋世的項羽可以為市井流氓的劉邦所敗。項羽有那麼多的機會可輕易除去劉邦,為何鴻門夜宴會放虎歸山?同樣道理,我也不明白為 何曹操可以輕易放過劉備。莫非項羽和曹操只懂婦人之仁?當然不是!項羽火燒阿房宮,殺人無數;曹操更是那「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的人,對他毫 無威脅的呂伯奢一家也可殺了,哪會下不了手殺劉備?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一個錯誤的決定,令我們永遠以自稱漢人而非楚人為 榮,可見政治判斷是那麼的重要!前幾天,王光亞接見特區一眾副局長和政治助理,訓戒他們要保持「高度敏感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番話明顯地是衝着特 首和他的問責司局長而說。要有足夠政治敏感度,簡單來說,便是政治判斷要準確和及時。這是從政者最重要的素質。成功或失敗,便往往是取決於電光火石之間。

可 惜,特區的政治人物卻偏偏缺乏政治判斷能力。也許這是時勢使然。在這政制失衡、強權當道之下,建制派狐假虎威,當然不需要作甚麼政治判斷。這邊廂,民主派 一向處於劣勢,只懂街頭鬥爭,玉石俱焚是大道理;哪怕硬碰硬,死亦為鬼雄,哪用談甚麼雄才偉略?這可能正是特區政治生態的悲哀。沒有人願意作政治思考,更 不用說作什麼政治判斷。

有人說這是個人主義及急功近利所致:政黨和一些政治領袖看的只是下屆選舉之得失,犯不着冒甚 麼政治風險。要冒的話,由他人冒罷了。站在道德高地是最安全的,是最容易的。也許他們是對的,反正押下的賭注不是個人命途,而只是特區政治前途罷了!在這 關鍵時刻,這是最容易不過的抉擇。

Monday, September 23, 2013

特首人才何處尋?

上星期,被認為是黑馬特首候選人的陳智思在報章撰文慨嘆特區沒有特首人選,因為放眼現時沒政治人物有「行政經驗」。便是民主黨的劉慧卿也認同自己缺 乏「行政經驗」,所以不是特首理想人選。環顧國際民主經歷,這實是一種難以置信的歪理!為甚麼在民主制度下,一區之首需有「行政經驗」?

曾 蔭權、梁振英不是皆具極豐富的行政經驗嗎?他們是怎樣的特首有目共睹!相反,美國的奧巴馬、列根,英國的卡梅倫,哪一位有「行政經驗」?作為一區之首,最 重要的不是行政經驗,而是政治才能。港人需要的不是富有行政經驗的執行官,而是有雄才偉略的領袖。畢竟選特首與選政務司長是完全兩回事。一位好的管治者需 要的,是有廣闊胸襟,是能包容兼聽,是具廣闊願景,才能帶領港人步向光明。

有人說特區的民主黨派和著名的政治人物只 懂用個人主義、民粹主義爭取普選或民生議題,既要站在政治道德高地,又不肯冒政治風險,只是一些壓力團體或其成員罷了,說不上是政黨,或具政治才能。這些 批評有它的道理。但在這政制失衡、強弱懸殊之形勢下,堅持以街頭抗爭的心態從政是可以理解的。普選真正來臨的一天,便是這鬥爭完結之時刻,形勢自然會迫使 這些政治人物重新思考政治才能的重要性。

無論如何,經過民主洗禮的從政者始終能比較準確地掌握民意,懂得接納不同意 見的重要性。相比那些唯命是從、缺乏原則的建制派議員,始終是比較可以接受的特首材料。更重要的是,缺乏人才並不是拖遲政制改革的藉口。船到橋頭自然直, 只要有真正的普選,特首人才自然會冒出頭來,我們便拭目以待吧!

Thursday, September 19, 2013

沒有公民提名的真普選

    政改諮詢還沒開始,公民提名已把北京與泛民主派推至劍拔弩張,互不相讓之地,令人慨歎香港政治只着 重於強調分歧,而不懂於尋求共識。民主黨派及各領袖既要普選,又要道德高地,更不肯冒政治風險,與中央的既想民主派就範,又不願與之交流,真是一對標準冤 家。中央應了解港人提出公民提名是對提名委員會(下稱提委會)缺乏信任的一項嚴正抗議。因此,盡早討論提委會的組成和運作,才是化解這場政治災難的唯一出 路。

「可參照」也可不參照?

  為甚麼港人不信任提委會?起因可能始於人大常委會於○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對普選問題的決定。這 決定共有四段,但在結尾時卻這樣說:「會議認為,根據香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須組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可參照香港《基 本法》附表一有關選舉委員會的現行規定組成。」問題出自「可參照」這三個字。首先,嚴格而言,這段論述只代表一種意見而非決定之主體;其次,「可參照」這 三個字也可理解為「可不參照」;無論如何,「可參照」與必須參照尚有一段距離;再者,「可參照」不代表換名不換質,只需把選委會改稱為提委會便算符合了 《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基本法》訂明要有一個「廣泛代表性」的提委會,提名更需符合「民主程序」。相信絕大部分香港人也不認同現有的選委會可算是 「有廣泛代表性」。廣泛代表性不單在於代表範圍或階層,也應着重代表質量。換言之,若港人的真正民意代表只佔提委會之極少數,那麼這個機構便缺乏廣泛代表 性。

  在這一千二百人的選委會中,究竟有多少真正民意代表?答案是,真正由市民直接選舉出來的只有三十五位立法會地區直選議員。經間接全民投票選舉的也只有各區議會代表合共一百一十七人。但這一百一十七人是由持有全區議會多數票的黨派選出的,因此很多香港人認為這些委員也缺乏真正代表性。至 於其餘一千多名選委會成員絕大多數均由各種不同界別以團體提名,由團體選民投票選出。莫說這些委員不能代表一般市民,便是從事各有關界別工作的市民也代表 不了。其中最為人詬病的,當然是選委會的第一及第三界別。這兩界別之選委均為商界及建制派團體所壟斷,可以說代表性極低。要增強提委會之認受性,增加真正 民意代表的成員是無可逃避的選擇。

理性討論才是真正出路

  當然,提委會也須代表建制派利益集團,但若商界與港人各佔一半提委會之議席,也不失為一種合理的安排。只要沒有任何形式的篩選,這樣組成的提委會經一個合理的提名程序,提名各位不同政見人士參選特首選舉,相信必然會為港人所接受。

  叫囂對罵、惡意批評,本質上是落實真普選的絆腳石。包容兼聽、理性討論才是香港民主的真正出路。大家既然對公民提名各持極強之不同意見,那麼為何不先把這問題放在一邊,着力探討如何改革選委會,令它能成功地升格為一個真正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委會?政改討論已逼在眉睫,我們要好好把握餘下的時間,重回正軌,齊探共識,為落實真普選盡最後之努力!

Friday, September 06, 2013

獅子山下

求學時期家境反覆,大學時我家在黃大仙,每次從大學回家,下了巴士,還要走一段頗長的斜路,抬頭所 見的便是獅子山。不止一次想過爬上獅子頭回看香港,但始終沒有時間或勇氣,只好作罷。儘管如此,失意之時它總像向着我微笑,感到窮途沒路時,它總像給予我 安慰。我便是這樣捱過了求學的日子。


那是無綫電視節目《歡樂今宵》的全盛時代。一家人用過晚飯便圍在那殘舊的黑白電視機前看着汪明荃的維他奶廣告,竟然也百看不厭!剛出道的李小龍在電影《唐山大兄》也改變了所有人對港產武打片的看法。那種對社會公義的渴求,更喚出了廉政公署。

港 英政府首次推行六年強制免費教育,學生們也成熟了。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在維園舉行保衛釣魚臺巨型集會,成為了七一大遊行的先驅。離開香港往牛津深造的那年, 港英政府正推行十年建屋計劃,展望一百八十萬人十年內達致居者有其屋。第一條過海隧道也在這年建成了。第一所惠康超市也在這年代開業,當時我們都叫它為 「鬼佬街市」,這便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香港。

為甚麼到了今天,這些早期建樹全都變了質?免費教育變了國民教 育、廉政公署變了並不廉潔、電視台變了自我政治審查、遊行示威變了「慣例撒嬌」,年輕人找不了居所,交通費用成為了生活的巨大負擔。甚麼時候我們迷了路? 羅文唱的那 「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究竟是甚麼名句?

Thursday, September 05, 2013

自由黨可成為泛民嗎?

過去一年,經歷過特首和立法會選舉後,立法會內的政治形勢在不知不覺間已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如果你有留意立法會的各項議題,你不難察覺自由黨在多項民生以至政治議題上,立場愈來愈靠近泛民主派,令不少人笑語自由黨已是「半個民主派」,泛民應該考慮邀請他們加入飯盒會!
當 然,戲言還戲言,說自由黨已非建制派實言之尚早。但事實是,自○三年「七. 一」大遊行後,自由黨似乎再也不是特區政府唯命是從的金牌保皇黨了。形勢轉變可追溯至林健鋒失落自由黨主席,毅然退黨另起爐灶,最終成立經民聯。也許是記 恨於田北俊在二十三條立法一役中臨陣倒戈,也許只是因應新的政治形勢需求,但無論如何,昔日自由黨之棄將一時間成為了政府跟前之政治紅人;林健鋒入了行 會,梁君彥也坐上了立法會第二把交椅成為內會主席。相對而言,被打入冷宮,甚麼也不是的自由黨肯定滿不是味兒,甚至有被邊緣化的感覺。政治是現實的,那麼 今天的自由黨會何去何從?

為走向直選顧及民意

另一個必然的改變,是今天所有黨派無論左中右,均積極為全面普選作好準備, 自由黨當然也不例外。要走直選當然要顧及民意,加上梁振英本來便是特首選舉的敵人,當選後梁振英的用人唯親可能連自由黨也看不過眼。說甚麼「香港營」只是 癡人夢話!如果梁振英當選時,自由黨曾有甚麼幻想的話,這幻想應早已煙消雲散了。
政黨在政治圈子裏不進則退,說自由黨有機會就此滅亡可能毫不誇張。在建制內撈不到油水,自然便要面向市民。所以過去一年的轉變事實是絲毫不出奇。問題是自由黨的最新定位為何?對民主派的影響又在哪裏?

嚴格來說,自由黨若可以在政治上真正做到是其是,非其非,沒有甚麼理由他們不可以走進泛民營。唯一的障礙只是他們對普選的立場和傾向。假若自由黨最 終醒 覺走北京路綫未必可以生存,應該領悟到在民主波瀾壯闊的浪潮前,功能組別是沒有前途的。至於特首選舉,一二年的教訓對他們來說應是當頭棒喝。伴君如伴虎, 由上而下的特首選拔賽是靠不住的。事實也是他們對普選特首一向並沒有多大的反對意見。只要他們同意取消功能組別,自由黨與民主派兩者是沒有理由不能合作 的。民主派一向希望能把民主運動擴闊至商界,只要解決了政制問題上的分歧,民主派陣營肯定有足夠空間容納一股代表商界的政治力量。

民主運動冀擴至商界

從民主派的角度而言,若在全面普選前多一個政治盟友,在立法會中能掌握多五票,繼而令民主陣營更能貼近半數議席之政治目標的話,也可說是一得着。當 然, 這將會是一頗具難度的極大挑戰。但只要自由黨能明白到在一人兩票之普選立法會下,商界政黨在這資本主義商業社會裏不但仍有生存空間,更有發揚光大的政治潛 力的話,全力擁抱普選立法會又有何不可?在這政制改革之關鍵時刻,每一位從政者、每一門政治黨派也應仔細撫心自問,自己應該站在市民那一邊,還是苟存於建 制勢力之下?希望自由黨與民主派能夠在普選問題上達成共識,為香港人共創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