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太歲頭上動土?


有議員直指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和証監會「被外國人操縱」、「沒代表性」,應全部撒換!坐在議事堂內,聽着這些上市公司董事議員趾高氣揚的斥責兩會建議董事在年結至業績報告期間應停止買賣,我感到羞愧。禁止買賣期之目的是確保市場訊息公平發放、保障公衆投資者的利益和增強他們對市場之信心,提升企業管治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公開數據顯示,內幕者包括持有股票的董事之交易在交投額中只佔0.06%!而這些人在禁止買賣期間之市場活動卻佔他們全年交易之35%,可見這些不公平買賣是如何普遍。
上市董事對股東有信託責任,在市場買賣並非其職責所在,自我約制市場活動是理所當然,為何這些人會視提倡監管規限為在太歲頭上動土?說穿了這只是傳統家族管理文化作怪。他們視上市公司為私人企業,監管機構應為他們服務,不應有代表投資者的聲音。這種落後文化和心態完全與文明市場原則脫軌,只有在這政制失衡的特區才可得。兩會為這無理反對讓步,延遲實施期至四月,已給予國際投資者一個不良訊息:香港市場規率乃由這批人所操控,投資者的利益只可佔次席。香港要在國際市場樹立名聲、追英趕美,尚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Monday, December 29, 2008

老朋友


我有三位中學已認識的好朋友。我們相識大慨已有四十多年罷!這樣的朋友實在不多。其中兩位身在外地,餘下的一位雖然居於香港但卻長期在外奔走,大家見面的機會着實不多;儘管如此,實在想不起有比他們更親密的朋友了。也許正是因為大家見面的機會不多,所以我們特別珍惜大家的友情。我們有一個不明言的契約,便是每年最少會面一次。可惜數年前,大家正興高釆烈地計劃探訪其中一位時,他突然回港,原來發覺他患了癌症。不到三個月,他便去世了。
他的離去,令我們更覺這份友情的重要。每年聖誕便是我們會面的時候;無論多忙,我們也會空出時間來敍首一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生有三兩知己,尚有何求!

Sunday, December 28, 2008

聖誕你做了什麼?


聖誕做了什麼?聖誕夜在家中和家人交換禮物;我多了只手錶。唔!不錯!但太太老是愛送手錶給我,恐怕是暗中提點我要多留些時間給家人。唉!我當然明白啦!但還是那一句,人在江湖……
聖誕假期像是小學生放暑假一般,每天都打球。昨天終於樂極生悲,發球時弄傷了前臂,痛得要命。活該!誰叫你忘命狂歡?雖然當了議員後打球的機會實在大大減少,但始終是「上了年紀」,青春不再,運動也要小心點!拗不過太太,只好跑去看跌打。跌打醫生用奇異的眼光看了我一眼:「甚麼你也來?」嘿!難道議員不可以扭傷?大慨他不是我的支持者吧?甚麼他特別用力,弄得我叫救命!
這便是我的聖誕!你的聖誕又如何?

Friday, December 26, 2008

聖誕


聖誕從來不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是說聖誕有什麼不好,只是不大喜歡罷了。小時候很怕聖誕,怕看到別家小孩或同學收到禮物而自己沒有;少年時很怕聖誕,怕看見朋友或同學拖着心上人而自己卻要靠參與樂隊演奏掙錢過活;結了婚後很怕聖誕,因為我們遲遲沒有小孩而聖誕是小孩子的節日;小孩長大後很怕聖誕,因為兩夫妻在家中冷清清的,只會懷念孩子小時候過聖誕的那些溫馨快樂的時光。

你或會說這是很片面的看法。對!事實上大多數聖誕都是平靜、快樂的。我的案頭便有一張小孩剛出世兩個月,我抱着他和太太坐在家中的聖誕樹下所拍的照片。那棵聖誕樹今年還是放在大廳中;那照片還是我最喜愛的照片之一。但記憶中的聖誕確實有一些難過的片段。大學第三年的聖誕前夕,我和太太在她家中開派對,爸爸突然拍門到訪,把我們嚇了一跳。他說他想藉着節日見見太太的家人。那是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面。四天後,爸爸便去世了。聖誕是生命誕生的象徵,但為什麼也要與生命的終結拉上關係?

聖誕的故事都是完美的,都是超乎現實的。大概我們渴求的,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所以要有一些歡樂的背景,於是這些聖誕故事便應運而生了。這亦可能是供求問題,因為嚴肅的節日沒有市場。但這些聖誕故事表達的,就是聖誕的真正意義和精神嗎?

聖誕,或許應該說是一個關懷、寬恕和包容的節日,但這似乎並不是你和我的長處。

我們像正在刻意把它改變為一個貪婪、放縱、自我的節日。你也許在想,這是把聖誕的意義或精神扯得太遠了,只是另一個假期罷了,何必如此執著?也許你是對的,我要習慣把聖誕當作只是另一個假期……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最可怕的「罪行」


澳門特區在特首何厚鏵卸任前突然推出二十三條立法的草案文件,頓時令香港關心人權和言論自由的人士極度關注。毋庸置疑,這是一條極具爭議的法例。通過這條法 例的先決條件明顯地是要有一個具民意代表及尊重民情的民主政府和社會上公開及廣泛的諮詢和討論。可惜澳門特區現今仍缺乏這兩項重要條件,特別是後者。公開 及廣泛諮詢的重要性在於讓市民能清楚了解條文對他們的基本權力有沒有被削減或侵蝕,以及公民社會與保障國家安全的界綫應該如何界定及是否清晰。這些都是任 何一個文明社會極為重要的議題。
無奈澳門特區政府一方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推出草案諮詢文件,另一方面卻盡量壓抑理性討論和意見表達,令 人質疑澳門特區政府的居心何在。雖然澳門特區政府上星期提出建議收窄「預備行為」罪行和「國家機密」的定義,但這些修訂並沒有觸及草案條文中其他不勝枚舉 的法律陷阱。其中一項最令人不寒而慄的當然是以言入罪的煽動「顛覆中央人民政府」罪行。
澳門特區政府的 《維謢國家安全法》草案條文第五條規定「公然及直接煽動」顛覆中央人民政府行為,均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可被判監禁一至八年。「煽動」當然是以言入罪的一 種;但何謂「公然」?甚麼算是「直接」?草案條文並沒有就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煽動模式作出任何定義或解釋。從字面來看,「公然」當然是公開或在公眾場所煽動 群眾的行為。但直接呢?草案文件的第二部分「立法背景、指導原則及主要內容」提及「直接」是指「直言不諱地鼓動他人」。在沒有任何規限的條文下,「直接煽 動」可以包括個人互相交換意見或談論的行為。要是如此,這罪行與一般煽動罪有頗為重要的分別。
一般煽動罪行皆建基於煽動群眾作出嚴重暴力破 壞行為。原因很簡單,缺乏群眾的支持或參與,個人如何可作出令政府安全穩定受到威脅的行為?回看香港特區二十三條立法的諮詢文件有關煽動叛亂的條文可見到 當年香港特區政府的建議,亦只局限於刊物的印製、發布、出售、分發、展示、複製及該等刊物之輸入與輸出等行為。換言之,當年香港特區二十三條立法亦只限於 以文字入罪,而非擴闊至其他溝通的模式。就是現時被喻為「惡法」的《公安條例》的煽動罪亦有較為明確及狹窄的定義。《公安條例》第二十六條訂明「任何人如 無合法權限而在公眾聚集中發表任何聲明……意圖……明知……會煽動或誘使他人….殺死任何人或任何類別或群體的人,或傷害他們的身體……摧毀或破壞任何財 產;或用武力或威嚇手段永久或暫時剝奪他人對任何財產的管有或使用」均屬犯罪,一經定罪可監禁五年。由此可見這條「惡法」也只是規限在沒有合法權限下對群 眾煽動作出嚴重暴力行為,才構成煽動罪。
個人直接對話亦被納入為嚴重犯罪行為的可怕性是在缺乏錄音或文字紀 錄下,誤解或濫用的機會必會大為增加。更重要的是個人通訊或對話若加上定義含糊不清的顛覆行為,只會令市民人人自危,保持緘默,以致公民社會完全崩潰。以 言入罪是最可怕的文字獄根源,亦不為現今自由文明社會所容。澳門特區政府在沒有充分民意授權及廣泛公開諮詢討論前就此立法,是強權政府所為,是摧毀公民社 會之開始。但望澳門特區政府能作出理性公平的反思,把這製造白色恐怖的罪行刪除。

聖誕快樂!


民主黨以宗教團體施加壓力為由,出爾反爾,反對民主派早前要求修訂《家庭暴力條例》使之可包括同性同居者之建議。政治之取決原則是否單是迎合部分選民之喜惡?在這充滿着宗教色彩的季節,不其然心中滿是問號。
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極之專重所有宗教信仰。我相信所有宗教信仰都是教人向善、宣揚愛義的。既是如此,為何有些宗教卻視過時道德觀念比家居生活安全更為重要?為何有些宗教可以容忍歧視、甚至暴力和戰爭?宗教不是廣傳博愛的嗎?為何有些宗教卻視異教徒為死敵?宗教是平靜心靈的理想境界,但喜好糾纏於世俗之爭又如何可以達至這境界?我們為什麼要有信仰?為什麼宗教不可以共存?每種宗教都視自己的主是世上唯一的真神,那不是間接說其他宗教是欺世盜名?有什麼可以證明?但願我有足夠智慧解答這些問題…….
聖誕快樂!

Tuesday, December 23, 2008

聖誕最討厭幹什麽?


聖誕最討厭幹什麽?最討厭買禮物!一向不喜歡行街買東西,又怕買不到合適的禮物;但更怕的,是掛一漏萬,忘記了買一份禮物給應該送給禮物的人,那是多尷尬和內疚!人家買了禮物給你,你卻沒有什麼回贈,也不是一種好的感覺!
其次最討厭簽聖誕卡!不但費力費神,有的真不知是為了什麼?不環保不在話下,有些人真是一年也不見面,甚至有空也不想見,硬要寫一兩句客套的說話,談何容易!自己也覺得有點虛偽。
幸好買了禮物、簽了聖誕卡,算是交了功課,還了心願,沒欠人情,假期便過得份外輕鬆,特別平和。這就是聖誕!

Sunday, December 21, 2008

拒人於千里


拒人於千里,如何消除誤解,尋求共識?害怕人民的政權,本身便根本不穩定。不敢面對真理的政權,必然自知詞窮理屈。依賴保密和壓抑人民知情權的政權,只能在白色恐怖中成長。自古試圖控制人民思想的政權,有那一個成功?為什麼世上還有這麼多人認為強權可以壓倒一切?這已不只是民主不民主的問題,而是基本管治原則的問題。究竟何時這些人才會醒覺?

Friday, December 19, 2008

誰的社會責任?


巴士取消優惠被稱為沒「社會良心」、缺乏「社會責任」。令我想起特區政府義正辭嚴的向商界訓勉,要負起「社會責任」扶助社會企業。這是政府的角色混淆,還是有心卸膊?

在一個資本主義商業社會裏,營商者縱是從事公共服務,其目的亦必然是賺取利潤,否則教它們如何面對股東?當然,若營商者以不公平甚至不誠實手法牟取暴利,必定會受到社會的道德批判甚或法律制裁,但期望商人不牟利,似乎不近情理之餘,更有點妙想天開。既然商人可以牟利,那麼什麼水平的利潤才算符合情理, 才算有「社會責任」?如果有這量度的話,又應由誰來決定?

在這方面,政府固然可以在出售或外判公共服務時,以合約形式甚至透過立法來規管利潤幅度,但若把公共服務私有化,服務的營運方針必然是根據商業原則來決定,政府是無從左右的。這亦是政府一向的立場。港鐵便是一個最好不過的例子。政府縱有百分之七十五之股權,也從來不肯利用大股東的身分要求港鐵給予傷殘人士票價優惠,更何港府不是有關商業機構的股東?

政府與商界兩者之間,誰有責任照顧社會的弱勢社群?在這方面,政府的責任是毋庸置疑的。政府既然要堅守「大市場,小政府」原則把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出售或外判,便不能期望商界放棄商業原則,代政府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環看其他負責任的民主國家,它們若是把公共設施或服務私有化,至少會為需要幫助的社群提供額外的補貼,而不會空談什麼「社會責任」。說穿了,特區政府應負上最大的社會責任。這責任之所在,是把市民的利益而非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政府與商界的角色各異,是不爭的事實,把自己的責任推卸於商界身上,本末倒置,是有負市民期望的可恥行為。

這是十號鞋!


哈!政治真是神奇!小布殊被人掟鞋成為全球新聞,大快人心之餘卻又反而為他挽回一些面子。首先,有人大囋他訓練有素,身手敏捷;但更重要的,是他有「大將之風」,一句輕鬆笑語「這是十號鞋!」化解了一場對他來說是極度尷尬的鬧劇;而那邊廂,扔鞋者雖然要受皮肉之苦,但亦即時成為人民英雄,也算是值得。唯一輸家反而是伊拉克總統,那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表情,和曾特首目睹扔蕉的表現,不相佰仲,突顯了那應對能力不足之處。故事教訓我們,從政必須有忍受的能耐和幽默感,才能化險為夷。唔…這是五花蕉,多謝!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似曾相識


澳門特區政府昨天宣佈提出兩項修訂:第一、收回部份「預備行為」的罪行;第二、國家機密的定義應被收窄為犯罪行為前已訂定為國家機密的訊息或資料。
澳門特區政府此舉動當然有助收窄《國家安全法》的涵蓋面,但關乎最令人擔心的第五條(「直接」煽動顛覆國家行為) ,和第六條(竊取國家機密包括澳門特區以外非政治團體「刺探」「國家機密」行為) 仍然原封不動,絲毫不變。這兩條條文最令人不寒而慄的地方是煽動顛覆國家行為一般被認為是一種煽動群眾的行為;而第五條卻包括對個人的煽動行為,令社會白色恐怖更為加深、人人自危。試問一個人的思想如何可危害國家?這條文的理據何在?
同樣地,一般人視竊取國家機密為外國政權偷取國家機密籍以危害國家安全之行為,而第六條卻竟然包括香港傳媒或非政治民間團體查詢被視為國家機密之行為。假若只是查詢而未得到資料,為何要被訂定為危害國家安全罪行?
澳門特區政府提出之修訂,未有觸及整條草案最令人擔心之兩點,令人回想起03年香港特區政府在七一前夕作出之「退讓」。希望澳門特區政府早日細心聆聽不同的意見,不要像當年董特首一般一意孤行,漠視國際公認的基本人權原則。

Tuesday, December 16, 2008

藍藍的我


藍是我最喜愛的顏色。我愛大自然;所以我愛藍藍的天、碧藍的海。但我更愛藍藍的音樂。少年時愛上了搖滾樂,但很快便給歌頌和平人權的民歌所吸引。談戀愛的時候,很自然便愛上了爵士樂和怨曲。如果爵士樂代表着熱戀的話,那麼藍音樂便最能道出那患得患失、為情所困的心態。但藍音樂不只是失戀的情歌。當你感到憤怒、失望或情緒低落的時候,藍藍的音樂最能量化你的心聲。在這秋去冬來的晚上,藍藍的我,最需要那藍藍的音樂……

藝術模仿人生,還是人生模仿藝術?


近日迷上了「白宮群英」(West Wing) 。一口氣買了五季。沒有時間也盡量幾天看一段。也許是因為片集是以政治為背景,所以看得特別有代入感。外國片集劇本編寫與香港片集編劇實有天淵之別。當人家談及一些政治議題時,他們的深入討論有時比我們現實生活的議會辯論來得還要有深度。對角色的描畫更是獨特細緻,充滿人性。片集中人物對政治的投入、激情、對堅守原則的執着更是從政者的上好教材。我當然明白到這些和現實生活必然有相當的距離,但縱使只是一本劇本,內裏表揚的政治立場卻是真實的。難怪老是弄不清究竟是藝術模仿人生,還是人生模仿藝術?

Sunday, December 14, 2008

今天是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罕有地,今天竟然沒有公眾活動!不大相信,再查看PDA,確實沒有活動。兒子剛從英國回來,卻整天不見影踪。唉!始終女朋友比爸媽重要。想找本書看,卻發覺滿屋都是不是沒有吸引力,便是看了一半又沒興趣知道結局的書藉。沒興趣知道結局是因為從來都覺得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反正結局是意料之內。
抱起結他,又記不起有那首歌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反正沒心情撥琴低歌。轉頭跑進厨房,Marty和Prince像從來不認識我一般的呆呆的看着我。哈!難得一個空閒的星期天,怎麼像是什麼也不對徑?
看着窗外藍藍的天,竟然有點兒渴望處理立法會每天各項沉悶的議題。肯定是患了末期的老人痴呆!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日落日出


有沒有留意日落與日出的景色是同樣的動人心弦?特別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那碧藍的天空襯托著橙紅的光輝,美麗得令人透不過氣。但日落與日出所帶來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細想欣賞日出的次數實在並不是那麼多。依稀記得第一次靜靜的坐下來看日出是在美麗灣。大概是聖誕前夕吧,我和我的初戀女友與譚詠麟及他的女朋友,從派對中溜走,跑到海邊,縮作一團欣賞日出。奇怪的是我當時並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第一次真正欣賞日出是在台灣的阿里山,那強烈的激動和喜悅令自己也嚇了一跳。但這感覺隨着時日卻漸趨平淡。最近一次欣賞日出是在黃山。看着那太陽緩緩地爬起來照遍大地,令我在平淡中感到安慰。

日落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觀看日落的機會多得很,但感覺卻會隨著當天或那陣子的心情有很大的差別。最難忘的日落也是在聖誕節,當時我和太太均正在就讀大學,不知怎的跑到了飛鵝山看日落,第二天爸爸便去世了。那日落為我生命的第一節劃上了句號。最近一次感到動人心魄的日落應該是在伊豆。我和太太、兒子入住了一間溫泉酒店。到了下午,職員安排我們坐在酒店大堂窗前;時間一到,傳來一首極為浪漫的音樂,窗前的帳幕亦緩緩拉開,顯示出那嬌艷動人的夕陽,職員更送上香檳以示慶祝。那應該是一次最隆重其事的欣賞日落。

古人歌頌日出的詩詞不多,但描繪日落的詩詞卻比比皆是。宋朝寇準的一首《書河上亭壁》最能繪畫這略帶傷感的季節:「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是美麗的東西皆短暫,還是短暫的美麗最值得懷念?

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面對經濟萎縮 應以保業為先


金融海嘯首先帶來一片裁員之聲,令打工一族聞之喪膽。裁員一向被視為經濟萎縮之先兆,但亦是經濟下滑惡性循環的因果。經濟不景令僱主裁員,失業的人 沒有能力或不敢消費,令經濟萎縮加劇,導致僱主繼續裁員,致使經濟更見萎縮,周而復始,是一個難以擊破的惡性循環。這惡性循環更會令社會對前景失去信心、 士氣低落、憂患不安,使早日恢復元氣,更形困難。相對而言,通過基建上馬,甚至開發新行業創造就業和刺激經濟,短期內也只能擴大某些工種的僱員,未必可以 挽回大量裁員的禿勢。因此,創造就業極其量只是對金融海嘯帶來的衝擊提供半個解決方案,首要工作還是要避免僱主大量裁員。
要避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裁員,特區政府必須關注兩個相關但不同的層面:一、營商信心;二、現金周轉。先談營商信心。當經濟萎縮時,做生意最擔心的是能否渡過經濟危機,這亦是夥拍營商者的銀行所最關注的。
要增加雙方互信,特區政府除了提出借貸擔保支援外,亦必須採取措施令銀行對中小企前景增加信心;在這方面,特區政府可採取的措施有二:一、增加銀行對中小企 營運及企業健康狀況的認識;二、把中小企的營運風險通過不同形式分散。把「出口信用保險局」業務擴張至包括本土企業在內,是一個可行的方法。進一步而言, 利用「出口信用保險局」所持有的信用紀錄系統,發展為一套本地的信貸紀錄系統,可增強本地中小企的營商及借貸信用,亦會直接增加銀行對中小企的信心。政府 亦可仿效英國為港資企業提供公司健康專業意見服務,提升企業營運健康可信性。
在現金周轉方面,特區政府可以做到的有以下各點:
一、暫緩繳交預繳稅:這是一項對政府稅收架構改動最少,而又能令中小企得到一個九個月至一年喘息空間的措施。政府除了在本年度會錄得龐大赤字外,將會沒有太大的損失,但中小企卻可得到一筆額外的流動資金。
二、現金援助:外國的經驗告訴我們現金援助,特別是對部分中產和基層人士給予現金援助,是最能刺激經濟的措施。現金援助可令中下階層市民通過購買日常必需品和食物刺激經濟,繼而令中小企受惠。對活在水深火熱的貧困人士而言,亦有雪中送炭之效。可算是一舉兩得。
三、減免租金:租金是中小企營商成本最重要的一環。如果特區政府可以帶頭,甚至影響領匯,以至社會同時間削減租金,可以減低相當數目的中小企的營運成本。
四、縮短結算期:政府應該帶頭縮短外判工程和其他商業往來的結數期限。現時結算期限為六星期,政府可以帶頭把期限縮短至兩星期,以紓緩中小企現金短缺的壓力。
在創造就業方面,特區政府應該積極考慮推動綠色經濟、資助及參與推動社會企業、早日令小型地區工程上馬。這些都是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的緊急措施。
農曆年前後將會是中小企倒閉及企業裁員的高峰期。這兩個月的裁員人數,會是金融海嘯殺傷力強大到那一地步的一重大指標,亦是特區政府救市是否成功的試金石。 香港經濟命懸一綫,救亡行動分秒必爭,特區政府能否把握時機,果斷處理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經濟危機,將會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風花雪月


有朋友質疑我的日誌太嚴肅了。通俗一點、趣味性多一些,不可以嗎?談一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解解悶,有何不可?其實我從來沒有刻意的去扮嚴肅,去避談風花雪月。但風花雪月乃隨興樂事,而非刻意安排得來的。每天十多小時呆滯在立法會內,那來風花雪月?
風花雪月當然可以活現在腦海裏;風花雪月當然可以是一種心態;風花雪月更可以是一種人生觀,也可以是一壺解悶消壓的美酒。這看法比較容易接受。也許我過於執着、過分上心了。也許我應該每天嘗試想一想風花雪月、試圖活一活風花雪月,對自己,對每天面對的官員都可能好一些……..

Monday, December 08, 2008

靜思明辯38


我的工作報告第38期出版了,請到以下連接流覽:
http://www.ronnytong.org/fs/view/bulletin/Bulletin_38.pdf
如要訂閱,請到我的網站: http://www.ronnytong.com/

Sunday, December 07, 2008

你說呢?


前兩天帶領了一班小六學生參觀立法會。出奇地,他們對議員也有相當認識。其中一位更頗嚴肅的問我,在議事堂扔蕉是恰當的行為嗎?一時無言以對。甚樣向一位小六同學解釋把鬥爭帶進議會的得失錯對?可以理性解決問題,當然不需要鬥爭;但鬥爭最終可以解決問題嗎?可以的話,代價是什麼?不可以的話,鬥爭會帶來什麼後果?拋頭顱、灑熱血,是多麼英雄?對有理想的人,特別是對年青人是多麼吸引?
這麼多問號,自己一時也未必弄得清答案在那裏;更重要的是,這答案隨着時勢環境是會不同的,也不是絕對的。
我甚樣回答她?我只是笑一笑:「你說呢?」

Friday, December 05, 2008

朋友


朋友的定義是什麼?有一面之緣,點頭問好的是朋友嗎?還是推心置腹、肝膽相照的才算是朋友?交了朋友後,是否無論什麼事情發生,大家永遠是朋友,還是朋友會因應世事變遷而消失?或是可以信賴的人才稱得上是朋友?如果是的話,你可有點算過你身邊有多少位這樣的朋友?

我發表的上一份扶貧報告,其中重要的一環是研究貧困長者有多少個可信賴的朋友。

調查結果頗有啟發性。調查數字顯示,貧困長者約有20 個朋友,但當遇上突發事件,貧困長者認為可以幫忙的朋友平均只有0.9人!

知心的朋友和可信賴的朋友也有分別。有些名為知己的其實並不可以信賴,相反不算深交的有時反會仗義幫忙,捨身相助。現任終審庭大法官列顯倫在1972 年塌樓事件中被埋在瓦礫下近36 小時,他憑着一位好友通宵在現場督促消防員搶救,才得以生還。

有這樣的朋友,算是幾生修到?我和他不算是深交,但當我在英國不名一文的時候,他在毫無條件和要求下借給我500 鎊,解決了我當時的困境。我不時自問,他算是我的救命恩師,還是朋友?

不知怎的,總覺得年輕時的朋友比較可以互相扶持、互相倚賴。年紀愈大,人愈成熟,卻發現可以信賴的朋友反而愈少,大有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之感。是他們變了,還是自己變了?記得鍾妮米曹寫的那首Both Sides Now(《今天兩面看》)便有這樣的幾句:「但今天老朋友都表示奇怪,他們搖頭說我變了。生命永遠是有失落,也有得着的;我看透了生命的兩面,但仍只是記得生命的幻夢,我實在一點也不理解生命!」失落到處見,得着哪裏尋?我也實在不理解生命。

Thursday, December 04, 2008

不知不覺還是後知後覺(第二集)?


星期天保安局副秘書說泰國局勢穩定,政府決定不包機接回港人。星期一保安局常任秘書說泰國局勢趨惡化,政府決定包機接回港人,但結果因沒足夠時間通知滯留港人,包機只接回七十人。兩天後曼谷機場重新開放。
結論:政府後知後覺,對局勢民情毫無掌握。
紅的收費短加長減,但政府拒絕立法禁止乘客議價,令按錶收費政策形同虛設、折扣黨繼續橫行。政府明知紅的短加長減方案會令綠的司機極之不滿,卻毫無處理方案,事情弄大了,又不知所措。
結論:政府後知後覺,對局勢民情毫無掌握。

Wednesday, December 03, 2008

哭笑不能!


曾特首設宴款待立法會議員,在席上竟然聲稱不談正務只講笑話。他更毫不諱忌的說:「我已習慣了出台政策要收回的感覺。」此語一出,引來哄堂大笑。我卻一點兒也笑不出。
政府要不時收回政策是代表着什麽?這代表着:一、政府不能掌握民情、不能想市民所想、與社會脫節;二、政府的政策只是對某階層有利,卻漠視另一階層的利益;三、政府缺乏認受性或社會的支持。留意我是說缺乏社會,而非議會的支持。這是因為我們的議會本身非普選產生,亦缺乏認受性。單單依賴保皇黨的盲目支持是不足夠的;四、政府因缺乏認受性而對激進行為特別敏感,害怕事情「搞大了」只會引來更大的反嚮、更大的不穩定。政府一次被激進行為「嚇怕了」,便會開始了一個你進我退的惡性循環,導至政府管治威信盡失,步向民粹。
曾特首不就此反思求變,反而以此作為說笑解悶的材料,真是令人哭笑不能!

Monday, December 01, 2008

不知不覺還是後知後覺?


泰國政局不穩,港人被困他鄉,特區政府卻毫無表示、不理港人死活。連澳門特首也懂得以包機拯救澳門人,我們的政府卻望天打掛,聽天由命。一時說商業航機有足夠能力接回港人,一時又說問題不出在機位上,總之藉口多多。人道官者父母心,我們為官的卻似是對子女毫無感情,直至搞出人命才有些少悔意,但仍死不認錯。到終於動用專機又不給被困港人足夠通知,要求港人自行在兩小時內由曼谷趕到布吉,這算是什麼拯救行動?
唉!總之一塌糊塗,無絲毫決策能力,更無愛民之心!究竟這是不知不覺還是後知後覺?

Sunday, November 30, 2008

「驊叔!你好!」


從澳門回來排隊上船的時候,前面有位阿伯正在大聲大氣的高談闊論。談話的焦點正是在下。大慨他剛見我走過吧,便拿我作為話題,與他的同伴「介紹」我生平和批評我一些言行。也許他不知道我只是站在他後面不遠的地方,愈說愈興奮,高聲說:「星期六跑到澳門來,也不知是來吃玩,還是工作?」他的同伴頗有良心:「星期六到這裏吃玩,也沒太大問題吧?」「沒問題!他是大律師,有的是錢!」很想走上前解說實在沒有時間、金錢到這裏消遣;但回心一想,市民的批評,是他們的專有權利,有什麼好解說?既是從政,面對這些近乎無理取鬧的事情,只好一笑置之。
落船之時,終於有機會和這位阿伯面對面遇見。以為他會繼續批評我,誰知他卻對着我裂口而笑:「驊叔!你好!」接着他轉頭跟他的同伴說:「這位便是我跟你說的湯大狀議員了!」一時無言以對,有點哭笑不能的感覺……

Saturday, November 29, 2008

紙醉金迷的白色恐怖


再到澳門談23條立法,發覺跟上次到訪一樣地,澳門人無論是學生還是普通市民都害怕在討論23條立法時以真面目見人。澳門民主派議員吳國昌解釋說,澳門人口才50萬,是一個內向形的小社會;加上單一經濟模式,人際關係是就業的決定性因素,公民社會幾近不存在,搞羣眾運動實在難似登天,不要說以民意逼使特區政府讓步,就是要喚起市民對23條立法的興趣也相當困難,難怪極小數敢言之士也不敢以真面目見人。好一片紙醉金迷的繁華卻隱藏着無名的白色恐怖!
更恐怖的,是先一天人還未到澳門,自己的電郵户口已被人入侵。入侵黑客明顯地可隨意檢視我所有的電郵,更模仿我的行文,從我的電郵户口發出帶有病毒的附件電郵給予研討會主辦者吳國昌議員和準備與我同行的何秀蘭議員。直至他們回郵給我,訴說不能開啟附件才發覺有人利用我的電郵户口散發虛假訊息。看着那連自己也可以被騙的假電郵,實在感到不寒而慄。邪惡的勢力像是無處不在,正在恐嚇着我們,白色恐怖即將來臨!

Friday, November 28, 2008

雙城記


上星期應邀到澳門就二十三條立法與當地學生、工運領袖和民主派議員會面及交流。

今天的澳門跟以前已是截然不同了。像我們開會的北區,跟其他內地的小市鎮沒有多大分別;但葡京酒店附近一帶,卻竭力模仿美國賭城,給人有點東施效顰的感覺。

第一次到澳門大約是中學時代吧,記得那時我們坐船到澳門要一整夜,一家人睡在三個牀鋪上,天還沒亮便到達澳門了。在澳門留宿,住在大馬路的澳門飯店。那時候的澳門,滿街都是三輪車。跑到被稱為「賊船」的水上賭場看看,只見煙霧迷漫,賭客用小籃子把賭注由周邊的閣樓吊下至大廳落注,令人聯想起電影中的民初賭檔。這便是我記憶中的澳門。

再上一次到澳門應該是幾年前吧,我受聘於當地一位富商議員,多次坐直升機往澳門開會,大多是黃昏出發,往返途中,看着日落於珠江口岸,美麗得令人透不過氣。澳門與香港,就像兩名小兄弟,攜着手互相扶持,一同成長。

但這兩兄弟走的路似是相同,卻實各異。

澳門似乎只是希望成為亞洲拉斯維加斯,我們卻以紐約、倫敦為目標。澳門《基本法》沒有我們香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及六十八條的普選承諾,但我們有了這承諾又有什麼分別?現在,澳門很快便就二十三條立法了,我們離這一天又有多遠?澳門的大學生對我說,澳門人對政治冷淡,我心想,香港人又何嘗不是?香港人看澳門人可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我曾經撰文說,澳門就二十三條立法與香港的關係是唇寒齒亡;日後到澳門的機會只怕會是愈來愈少了。這兩兄弟將來的命運是相同,還是相反,亦難以估計。留下的,可能只是一些美麗回憶的片段。

Thursday, November 27, 2008

懷才不遇


和兩位傳媒朋友吃午飯,其中一位問:「你近來是否很怨憤?」一時會錯了意,笑着說:「當了四年議員,能不感到怨憤嗎?」她忙着解說:「我指的是公民黨於立法會選結果不如理想,選舉後更像沉了下去,是否感到有點怨憤?」選民作了抉擇,有什麼怨憤可言?雖說公民黨始終是自己催生的政黨,但在一個非民主的制度下,才成立兩年的公民黨未能發揮潛能,是意料中事,並沒有什麼怨憤或懷才不遇的感覺。
有朋友說我自視太高,自覺懷才不遇所以總是鬧情緒。常鬧情緒可能是實事,但從來不覺得什麼懷才不遇;相反,庸人當道可令我更為憤怒。可是人老了,一切都似乎看淡得多了!人生不如意事八九,那有什麼怨憤不怨憤?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08

金融海嘯?什麼金融海嘯........?


昨夜實在忍受不了整天永遠說不完又一事無成的煩悶會議,偷偷跑到蘇豪一家意大利餐館鬆鬆口氣。想不到小小餐館卻坐滿了人,街上也不見得少了四出消費的人。今天不是星期二嗎?香港不正是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嗎?這些夜夜笙歌的消費熱點,我一年也到不了三四次,但感覺上這些地方肯定和一般香港人出入的地方有很大的分別。香港就是這樣,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花一億元辦一個婚禮,有沒有人誇大其詞不得而知,但肯定花費可養活不少貧困人士,甚至可能救生幾個為生活不景而自殺的香港人。
有人說我是「最左」的公民黨成員。在香港,對這稱號我不覺得慚愧。

Monday, November 24, 2008

為什麽激進政治行為有市場?


今天有學生問我,為什麽激進政治行為有市場?自古至今,人民可以透過理性對話爭取的,都不需要以激進政治行為爭取;相反,只有官逼,才會民反。當權者以長官意志管治,對人民合理的訴求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而制度上又沒有渠道渲涉怨憤,久而久之,以激進的方式表達意見是唯一亦是必然的現象。回歸以來,示威遊行日多,激進議政行為愈受歡迎,是民憤積聚的結果。今天激進政治行為的市場,只會愈弄愈大。社會已嚮起了警號,再不處理,便為時已晚了!

Sunday, November 23, 2008

什麼政府會害怕人民?


什麼政府會害怕人民?人民會害怕什麼政府?究竟政府起源於有需要便利一些專貴的人當權,還是有需要為人民建造一個生活安穩、和諧共處及符合公義的社會?究竟是政府需要保護,還是國家需要保護?如果政府需要保護,那麼誰來保護人民?如果人民人人自危,國家便安全嗎?如果個別人民行使基本言論及表達自由便能危害政府,這政府是否太脆弱?如果這政府太脆弱,是否剝奪了人民的基本言論及表達自由便能令政府不脆弱?
這些問題的答案,亦是23條立法的答案?

Saturday, November 22, 2008

多謝澳門特區政府的熱情款待!



數星期前獲澳門各大學同學會誠邀到澳門出席23條立法研討會,誰知研討會卻於出發前一刻突然被迫取消。但同學們還是希望我到澳門就23條立法交換意見和分享經驗。為悍衛人權自由出力當然義不容辭。想不到一個私人平和的聚會也惹來澳門特區政府的高度關注!
首先在入境處被邀請到「會客室」靜坐十分鐘。接着更有鐵騎三勇士分秒相陪、追隨左右。就是我們開會吃飯,他們也形影不離,在門前守候,真令人受寵若驚!既說諮詢,又怕有人討論或表達意見,這算是心虛還是專橫?

Friday, November 21, 2008

你會說「不」嗎?


她面容消瘦蒼白,坐在我地區辦事處的會客室內,以呆滯帶點失望的眼光望著我。她要求我為她「申冤」。事件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她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甚至被迫害,一定要平反。了解細節後,我坦誠直接地對她說:看不出當局當時處事的方式有甚麼不妥當或違反原則的跡象,況且事隔這麼多年了,還是忘記它,收拾心情面對現時生活中種種挑戰吧。她以帶點怪責的語氣跟我說,找過了很多位議員,沒有一位叫她放棄,為什麼我與其他議員的說法不同?

沒錯,現今要找一位向市民說「不」的議員確實不是容易的事。環顧立法會的同事,那怕市民的要求是怎樣不合情理,或超乎現實,他或她們也會盡力迎合選民的要求。這是否便是「以民為本」或符合「民主原則」的精神?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但必須明白的是從政者最重要的質素有二:一、堅守理念和原則的自信和決心;二、準確的判斷能力。留意我並不是說這兩點是從政者成功之因素。從政成功與否,除了本身的質素外,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但從政者的目標不應只是為了成功可帶來的聲望或爵祿。

但堅守理念和原則並不等同盲目地堅持己見,這亦帶出了準確判斷能力的重要性。從政者要有容人之量和聆聽的耐性。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在他的勝利演說中便有這一句:「我會聆聽你們的聲音,特別是當我們不同意之時。」但聆聽之後如何抉擇,便是測試你判斷能力高低的關鍵。從政者的政治理念和原則,很多時是幫助作出正確判斷的重要工具。只是盲從民間意見,是民粹主義行為,也是政客與從政者的分別。

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

病了


也不知是否探望母親時在醫院感染了感冒,總之便是病了。誰也知道病不是一種好的感受,特別是病也不能休息那種感覺。小時候每年也會大病一兩場;每次都是喉嚨發炎及發高燒。考大學入學試時便是因為病了而改變了我一生命運,頗有點塞翁失馬的感覺。記得有一次到倫敦辦案,一個人在異鄉之地病了還要日以繼夜的趕寫法律文件,真是悽涼得要命!
有人說小病是福,但當立法會議員的我卻似乎是無福消受!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自由市場?還是壟斷温床?


似乎政府對所有商業利益凌架公眾利益問題上,不是視如不見便是束手無策。油價高企如是,三隧各自加價亦如是。在這21世紀時代,特區政府還是迷信於90年代、連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也認是失敗的自由市場經濟論。這只是官商勾結的借口罷了。自由市場在偏坦大商家的不公平競爭下是壟斷者的温床,是漠視公眾利益的罪魁禍首。不是說要做到「大政府、小市場」,但目前的平衡點實在遙不可及。
著名諾貝爾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說得好,現代經濟學已不只是以效率為中心的了,我們應該同時關注社會公義及公平原則。從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角度而言,成功經濟的目標不應只是令小衆商人得益,而是使大衆市民得以受惠!
什麽時候我們的政府會醒一醒?

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這便是香港?


經社區組織協會及立法會安排,昨天會見了一班籠屋及板間房居民。他們聲淚俱下的訴說面對生活困難、居住環境惡劣的苦況。自己沒有住過籠屋,但也曾生活在板間房近十年,那種無奈、無助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但那是近五十年前的事了。五十年前香港整體是貧困的,但今天我們已經是中國第一大城市、國際金融中心、世界大都會;我們的社會是這麽富裕,人均收入稱冠東南亞,但貧富懸殊卻也是世界之最,經濟愈好窮人卻愈多!經濟不景了,低收入一群更是民不聊生,怎麽辦?一張床位也要一千元租,尚有水、電費、按金,而綜援又不包括後者,怎算?一位單親母親含着淚說,她人工只有大約二千元,又不想別人嘲笑不肯領取綜援,小孩子又沒人照顧……….
不願當議員,為的就是痛恨這無助無能的感覺!

Sunday, November 16, 2008

夢....


昨晚我在夢中回到中學時居住的馬頭圍新邨。開了門只見到一間白色的房間,什麼傢俬也沒有。我的日常用品整整齊齊的被放在一角。站在房中央的是我的父親。他消瘦了一點,但那熟悉的面容卻一點兒也沒有改變。我感覺到他要走了,跑上前抱着他,一時忍受不了,痛哭起來。便是這樣,我醒過來了。看看床頭的鐘,才凌晨四時。
父親去世已近四十年了,但他的音容卻永在心中。他不能算是個好爸爸,但我又何尚是個好兒子?只是覺得,今天他若還健在的話,我們的溝通肯定會比以前好得多。但生命永遠是事與願違....

Saturday, November 15, 2008

昨天、今天....


今天到河套發展區視察,中午到馬會雙魚會所吃午飯。雙魚會所歷史悠久,是馬術比賽的場地。像才是昨天,兒子喜歡到這裏看馬術比賽。那時他才兩歲吧?我書房還有一張他穿着一件紅色外套,依着白色籬笆的相片。他笑得多麼開心!那段時間,直至他十一、二歲,我們很多個星期天都在這裏吃午飯.....
我愛夏天,我愛香港!因為這裏有這麼多快樂的回憶....

Friday, November 14, 2008

靜悄悄地走.....


昨天百忙中跑到醫院探望母親,她卻正睡得甜甜的。不忍心喚醒她,只好呆呆的坐在床前,希望她會醒過來。忽然發覺,我也記不起上一次我可以諍靜的坐下來是什麼時候了。太太有一次對我說:「除了家中的事,全香港的問題都是你關注的!」有人說從政之途乃獨身漢子的路;這話當真?
坐在這裏,看着母親雪白的頭髮,不期然有點百感交集。母親已八十九歲了。近年來,進了醫院三次,一次比一次嚴重。這是否每個人也必須經歷的?
轉眼下一個約會的時間又到了。她還是睡着,我只好靜悄悄地離去。趕回中環途中不斷在想,我缺乏勇氣面對老年的煎熬;有選擇的話,我希望在此之前,靜悄悄地離去.........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法庭與立會的分別


唉!經過八小時的辯論,傳媒還是弄不清法庭與立會在雷曼事件之角色分別。
我昨天發言時已清楚指出,法庭與立會的角色是極為不同的。法庭只可調查、處理法官面前雙方之紛爭。法庭的調查範圍是由訴訟雙方所規限的,判決亦只可約朿訴訟雙方。
相反,立會的調查範圍由立會決定,對衆是制度和政策而非個人。立會的調查主旨是就制度和政策提出改善的建議和查找官員不足之處而非解決民間紛爭。因此,法庭與立會的功能,無論從目標、程序和結果層面來看都有相當方別。硬把兩者拉在一起混為一談,只會突顯說這些話的人之無知。

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為何自廢武功?


立會辯論了一整天應否運用特權法徹查雷曼事件,真是愈聽愈氣、愈聽愈不明所以!議員找藉口推卸責任、自廢武功層出不窮:
1. 徹查事件會令本港金融地位動搖:若我們的金融地位真是如此脆弱,更應徹查其不足之處!
2. 徹查事件會不公平地披露「機密資料」:第一、私隱資料是屬於投資者而非銀行的!第二、如果銀行的銷售手法和評估風險程序也算「機密資料」的話,那麽我們設立種種監管法例、規條、指引豈非亳無意義?
3. 徹查事件會「拖慢甚至阻延賠償進度」:這算是威脅還是交易?銀行若要作出賠償,這是因為它們違規推銷,此乃它們的法律責任!要求立會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作為銀行履行法律責任的代價是侮辱立會及市民的智慧!
最後必須一提葉劉淑儀的反對理由。她說徹查事件不如由政府和銀行合資設立基金回購雷曼產品!若銀行並無違規推銷,為何要用公帑賠償投資失誤?若銀行有違規推銷,為何要用公帑代銀行作出賠償?這算什麽理由!誇她說得出口!

Monday, November 10, 2008

微涼....


昨天第一次感到涼意。對自己說,秋天終於來了。一向對秋天既愛且恨。愛的是那爽朗籃天、滿山彩葉的景像。恨的是那夏去冬來、遲暮惆悵的感覺。古人眾多詩詞均以秋愁為主題,那哀傷歲月的意境似乎是永遠也洗脫不了。
不知是否天意,多位知心故交都在這季節乘風而去,能不令人慨嘆人生苦短。望着那火紅的木綿花,耳中仿佛傳來林憶蓮的哀怨歌聲:「微涼的秋,蕩來傷口;微涼的酒,苦澀輕透。微涼是我,未忘藉口,道別某個深秋。」
這是詩一樣的季節,請不要怪我滿腦子詩一般的情懷!

Sunday, November 09, 2008

23條立法又回來了.....!


23條立法又回來了.....!

澳門特區政府宣佈準備為23條立法,但超過六成澳門居民卻不知23條為何物?澳門律師會認為不用為23條立法大驚小怪,難怪澳門居民對此漠不關心。社會要依賴民主法治去保障基本人權,但誰可保障民主法治不為當權者蠶食鯨吞?沒有你和我看守着基本人權的邊界,我們的自由社會很快便會變質。這絕不是鬆懈的時候!今天的澳門,便是明天的香港!
快對23條立法表達你的關注和意見!

Saturday, November 08, 2008

娛樂圈式的特區政治



娛樂圈式的特區政治

如果你是一位外來人,你會誤會特區的政治是那麼的膚淺!不是嗎?政壇花絮比娛樂新聞更富娛樂性、立會報導錯漏百出,有時連什麽人說什麼話、誰提出什麼修訂也弄錯。評論政治的,更是但求出位、不加思索,什麼左左右右,什麼政治綱領,管他!有時看了這些評論,實在令人哭笑難分,什麼公民黨是「中間偏右」,「可考慮與自由黨合併」、公民黨「忽略」、「不喜」做地區工作....等等;也用不着找位黨員來談談、引證,反正見了報便有人信,有人信便可繼續說,繼續說便成為專家、成為專家便可日夜出鏡、上電台...甚或做個節目主持人,有何不可!
唉!總之冇眼睇!

Friday, November 07, 2008




相信差不多所有政客或從政者也曾在他或她的從政生涯中引用「改變」來爭取支持;因為他們明白到人心思變的力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個「改變」策略是很多政客或從政者成功的秘訣。為什麼在政治上人心會思變?為什麼求變永遠是人民的根本訴求?
求變的動力可以來自多種因素,但求變也可以是社會不穩定的先兆。最可怕的求變動力莫過於憤怒。美國黑人候任總統奧巴馬在今年三月十八日一次演說中就有這樣的一段話:「憤怒不是永遠有成效或有收穫的。憤怒很多時會分散解決問題的注意力……但憤怒是真的、是強烈的。只是把憤怒的存在輕易抹去,或不試圖了解其根源而加以譴責,只會使誤解的鴻溝繼續擴大……。」
這番話的主題是針對美國的種族問題而發,但箇中意義卻明顯地適用於所有社會不同議題所產生的矛盾和張力。最近特區的立法會選舉便是一個好的實例。為什麼這麼多選民會推選一些表面上號稱以非理性手段議政的人進入議會?為什麼激烈行動越來越找到市場,甚至可以博得很多年青人激掌叫好?只是譴責激進者的行為是忽略了激進行為背後潛着的憤怒。而當越來越多選民支持激進者進入議會的時候,便是社會響起了警號的時候。要化解這種激進行為,首要工作是要尋找這種行為所代表的憤怒和它的根源。把這些憤怒冠以「非理性」之名是忽略了問題的存在。正如奧巴馬所說,這只會把矛盾的鴻溝繼續擴大、把張力加強。我們的政制一天不能還政於民,社會的怨氣和求變之心只會與日俱增;隨著憤怒會帶來不穩定,隨著不穩定會帶來失敗。歷史便是最好的證明。

Thursday, November 06, 2008

社會流動力


社會流動力

日前收到了一封市民寄來的信。她不認識我,住在港島,亦非我的選民。她的信長達三頁,寫得甚為感人。她說看過了一篇我在明報刊登的文章(大概是一篇關乎我兒子,名為《21》的文章吧?),令她想起了她兒子的故事。她從兒子出世說起,直至他最近到英國讀醫,字裏行間,表露盡了作為母親的驕傲。
看了這封信,我很替這位母親感到高興。我自己亦是依靠社會流動力在植民地時代由一個窮家小子變為一位大律師,今天更成為一位民選議員。現今教育制度令社會流動力名存實忘,要靠努力讀書脫穎而出,談何容易!希望這位女士的兒子早日學成歸來,回報母親多年來的心血!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08

秋心


秋天是傷感的季節,難怪秋心為愁!自小被人說多愁善感,也不知是好是壞。好者是敏感的人,多是能者;感受不到,如何改善?壞者是若非能言善道,一生哀愁不得以表達渲涉,如何是好?
昨天未能盡每日一誌之承諾,卻竟然有人留意到;總算是世上有知音,人生幾難求?但是不如意的事,實在太多了,有時教我如何執筆?
今早讀了一首好詩,只好借詩紓愁:「一角西峰夕照中,斷雲東嶺雨濛濛。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好一句「秋在萬山深處紅」!這是否正是我的寫實?

Monday, November 03, 2008

夾band年代的人.....


昨天是星期天,但仍是忙過不了。参與了保護維港集會及遊行後又須出席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週年晚宴暨頒獎典禮。席上見了不少夾band年代的朋友...Uncle Ray,Teddy Robin,Ricky Fung,黎小田....都是一些不算熟稔,但亦算相識了近半個世紀的朋友。寒暄問候之餘卻沒有人提及另一位夾band年代的人,陳任。也許大家都假設陳任的離去已是衆人皆知的事吧!但我這個無事忙的人,卻還是夜上回家後,看見了報紙的頭版報導才知道陳任先行的消息。
和陳任不算是知交,但也有不少共同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是夾band年代的人。這是一羣思想年青、音樂口味懷舊的限量版音樂人,去一個便少一個。不期然,Joan Baez的歌聲又像是遠遠傳來:「There but for fortune, go you and I, you and I.....」

Saturday, November 01, 2008

萬聖節


萬聖節

萬聖節其實是11月1日,也有地方如墨西哥的鬼節是11月2日。但既然是鬼節,當然要在夜上慶祝,所以變了10月31日晚上扮鬼扮馬。
孩子在身邊的時候,喜歡和傭人坐在大門外派糖果給其他小朋友。我們住的屋苑多外國人居住,所以一向萬聖節的氣氛非常好,一到入夜,穿得鬼五馬六的大孩子、小孩子便通處跑、拍門索取糖果。遇到了打扮出色,衣服嚇人的大小朋友,孩子會躲在傭人後,但又要堅持親自遞過糖果給這些鬼怪們......
今天門外照常裝飾得十分應節,什麼骸骨、蜘蛛、糖果盤也有,只是少了遠在英國的孩子。
孩子,你那邊的氣氛如何?

Friday, October 31, 2008

這是為了什麽?


這是為了什麽?

在議事堂上就施政報告「辯論」了三日三夜,為了什麽?我們說什麽也沒用,傳媒只對最終誰投了什麽票感興趣。沒有人會花時間坐下來,想一想,這些人在說什麽?批評施政不是新聞,掟東西是新聞。
成年人不感興趣,因為他們知道說什麽也沒用,因為什麽也改變不了。唯一可令曾特首改變的,是阿爺的一句話或保皇黨的倒戈。23條如是、外傭稅如是、生果金也如是。
年青人不感興趣,因為我們不是天天掟蕉。不知道從那裏可拿到施政報告,如何談施政報告是什麽?就是知道了又如何?反正我連誰是湯家驊,誰是陳克勤也弄不清?還是無線的「娛樂新聞」或「珠光寶氣」好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