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區辭職、補選動員 無助推動民主進程
公 民黨和社民連決定發動的5 區辭職、補選,無論是社民連稱之為「5 區總辭,變相公投」,抑或公民黨名之曰「5 區補選」,我們認為透過這些操作,能夠實現他們的政治訴求的可能很微,而以對抗方式推進香港民主進程,以當前中央的處事作風而言,相信不會有成果,極其量 只能讓民主派宣泄不滿。最後更可能出現泛民、中央、特區政府和市民皆輸的局面。
民主派政治動員成敗視乎建制派參與程度
政改諮詢文件發表後的第二日,公民黨和社民連即發動5 區辭職,參加補選名單亦初步擬定,無論民主黨是否參與,辭職、補選已箭在弦上。這次行動實質是政治動員,要起到所謂公投的效果,然後挾民意向中央和特區政府施壓,以實現他們的普選訴求。在這次政治攤牌勢在必行之際,我們仍然要提出4 點質疑,希望泛民陣營裏能有多些清醒的腦袋。
首 先,本港憲制並無所謂公投或變相公投機制,5 名議員辭職,特區政府只是依法辦理補選,就算泛民陣營全數勝選,他們在選舉之中提出的訴求,政府並無實行義務。因此,參與辭職、補選的民主派,要向選民交 代清楚,若他們勝選而政府不理會其訴求,則他們會有什麼跟進行動,屆時會發動23 名泛民陣營議員總辭?若總辭、補選之後,政府仍然一意孤行,則還會有什麼行動?我們認為民主派要講清楚,以免淪為為辭職而辭職、純屬擺政治姿態的操作,特 別是安排選舉涉及逾億港元公帑的開支。
其次,這種帶有公投性質的政治動員,必須市民廣泛參與才有意義。公投一般都是針對特定議題投票,對公 民參與的門檻要求較高。以台灣的公民投票為例, 「投票人數達全國(即整個台灣)、直轄市、縣(市)投票權人總數一半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一半同意者,才算通過。投票人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或未有有效投 票數超過一半同意者,均為否決」。由於門檻高,由2004 至去年,台灣曾進行過6 個公投案,都因為投票人數未過半而失敗。
本港過去3 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分別是2000 年43.57%、2004 年55.64%、2008 年45.2%,其中04 年較高的投票率,被認為是2003 年七一50 萬人大遊行的效應所致。補選投票率高低,關乎投票結果的權威,以及顯示市民關鍵性表態的重要。補選投票率之高低,民主派的議題能否感動市民,動員市民出來 投票,是重要因素;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建制陣營會否全力參與補選,配合民主派的政治動員,把市民都「谷」出來投票。
補選結果若有閃失泛民公投破功失否決權
一 隻手掌拍不響。若建制陣營冷待補選,不配合演出,沒有組織對組織的對抗動員,縱使有名不見經傳的其他人參選,整個選舉宛如民主派候選人唱獨腳戲,投票率難 以扯高,選舉結果的意義也大大降低。最消極情况下,事態有可能以鬧劇收場。因此,民主派這次辭職、補選的政治動員,能否在形式上成功,與建制陣營的參與程 度息息相關。這是此事的弔詭之處。
第三,公民黨和社民連的主觀設計,是以單一議題形式為補選定調。但是選戰熱烈開打之後,有關議題肯定五花 八門,並非任何人可以控制,若認為透過操控議題就可以實現主觀意願,可能是太樂觀了一點,例如選舉往往都會出現一些針對候選人的「黑材料」。一旦出面這類 的情况,選舉結果就很難解讀為完全只跟普選有關。
第四,市民除了顧及候選 人的政治理念和立場,候選人的表現相信也會是考慮因素。公民黨和社民連初步提出來的5 區辭職、補選名單,其中社民連3 子過去1 年多在議會的表現備受爭議,予市民的觀感,總的而言是負面多於正面。另外,社民連3 子的極端政治立場和政治表演,在以往的選舉中,也只能得到最極端取態的5%至10%市民支持。他們之所以能當選,只是因為地區直選是採取有利於「可觀少數 派」(substantial minority)的比例代表制而已。一旦舉行地區補選,由於每區只有一個議席,因此會變成單議席單票制的選舉。這樣的話,社民連3 子的形象和表現,能否得到社會上取態溫和、但佔主流的選民支持,肯定是一大疑問。
若在辭職、補選中,參與的民主黨派未能全取5 席,則所謂「公投效應」於焉破功。而泛民陣營目前在立法會所擁有的23 席的否決權也會拱手讓出。其間利弊得失,很值得商榷。
公民黨和社民連發動辭職、補選之後,對於泛民陣營最具實力的民主黨構成很大壓力。民主黨下月13 日舉行會員大會,屆時會決定是否參與辭職、補選,迄今所見,民主黨在這次政改的表現,在泛民陣營仍然最具宏觀視野。
宏觀視野切合實際民主黨迄今拿揑精準
公民黨和社民連的辭職、補選議題仍未拍板,但是社民連以2012 雙普選為單一議題,完全脫離實際,因為人大常委會早於2007 年已否決了2012 年「雙普選」的可能。現時舊事重提,其實等同要求市民跟人大常委會對着幹,相信此議難在社會上得到廣泛共鳴。
公民黨則提出兩點,一是不遲於2017 年普選行政長官,而門檻不高於2007 年,二是不遲於2020 年普選取消全部功能組別的立法會。這兩個訴求,民主黨方面較早前也提出了,顯示民主黨人在掌握議題和訴求,還是比較精準和切合實際。
民 主黨的最終抉擇,我們認為他們的考慮點除了民主黨的自身利益,還要顧及市民的利益、香港整體的利益,還有是推動香港民主進程的利害得失。若民主黨加入辭 職、補選行列,形成泛民陣營整體與中央和特區政府對抗的格局,將是最壞的情况,無論補選結果如何,泛民、中央、特區政府和市民皆輸,而且香港政制極可能因 此而原地踏步,令民眾渴望的普選目標更難實現,唯一贏家恐怕只是三幾個激進政客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