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1, 2009

香港投資銀行


金融海嘯帶來了一套新的金融管理思維,亦為金融機構自由發展理論畫上了句號。毋庸置疑,在這新思維下,特別是經濟不景時,國營銀行的吸引力正日漸增強,國家資源投資專業化亦日漸被重視。環顧我們周圍,新加坡政府早於一九八一年成立新加坡投資公司,專責管理新加坡之外匯儲備;該公司現時掌管的外匯投資額已高達一千億美元。中國亦於二○○七年一月十九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研究成立專門機構,管理部分國家外匯儲備。同年九月二十九日,國營外匯投資公司的籌備工作終於完成,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亦於北京正式成立。該公司的註冊資本為二千億美元,是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在國際金融投資市場上舉足輕重,有強大的議價能力。
相比之下,特區的金融管理局則給人非驢非馬的感覺。金管局掌管着香港超過一萬億的外匯基金和近五千億的儲備,控制着香港的金融經濟命脈,但卻是一個最不透明,最缺乏制度的獨立王國。金管局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功能:一、監管特區之銀行體系;二、為我們的外匯基金和儲備作策略性的投資。原則上,這兩種功能的執行是有一定程度的矛盾,這矛盾逼使大部分的策略性投資必須在港外進行。加上法例上除對金管局監管權力有所規範外,金管局的投資活動卻完全缺乏法律制定和透明度。翻查金管局的記錄,該局於二○○七年聘請外界基金經理費用高達八億八千萬港元,然而絕大多數的投資項目和平盤交易卻普遍集中於歐美市場,因而不能令本地金融業務受惠,此已早為本地金融業所詬病。
一個跳出特定框架的想法是:為何我們不考慮成立一家特區建設投資銀行,把我們的公共資源投資管理專業化?此舉不但可使我們的金融管理完善和制度化,更可為特區帶來不少實際利益:
第一,投資銀行可以全面擔當中央銀行的角色,以便金管局全力專注監管銀行業務的重要工作,徹底消除投資與監管這兩種互相矛盾的功能;
第二,可以把我們的巨額投資管理制度化和專業化,特別是統一投資策略及管理,建立一股強大的經濟力量令適切數量的平盤交易可轉移到本地結算,在既可惠及本地金融業發展,同時亦可進一步奠定我們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三,我們的金融行業正嚴重流失一批管理人才,政府建設投資銀行可以趁着這時機防止優質管理人才流失海外,亦同時可減低這方面的失業率;
第四,在拯救中小企方面,建設投資銀行可親力親為,直接向中小企提供合理的貸款而毋須依賴以包底方式管理個別私營銀行,為遇上困難的中小企作出適量借貸。
建立一家公營的建設投資銀行,當然並非易事,但以我們的豐富人才、專業水平、高投資額而言,確是值得考慮的。我們現正值非常時期,能準確掌握時機,決策果斷,才真正可化危為機,令特區經濟和金融地位一飛沖天。不知道曾司長對這建議有甚麼看法心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