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2, 2010

民主路與路綫圖


有時真也弄不清哪些人在民主路上是爭取民主,哪些人是謀求功利?哪些人尊重、包容大多數人的意願,哪些人借民意之名自我標榜、打壓異見?這條路本來已是荊棘滿途、困難重重,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談可容易?更何況找一個所有人皆同意的方向?

要定下方向,首先要認定目標。二○○七年,泛民議員在我和一些民主派人士極力游說下,終於願意坐下來討論港人應爭取一個怎樣的普選方案。經過六個月的諮詢和討論,泛民終於達成一個政改共識方案:在行政長官普選方面,我們同意二○一二年的提名委員會應由現有八百名選舉委員會委員加上四百名民選區議員組成,而提名門檻則應只限於五十名委員;在立法會普選方面,泛民同意採用「混合選舉模式」,即一半議席按分區以單議席單票制產生,而另一半議席由全港作單一選區按比例代表制產生。

政改有助各界顧其利益

這亦是所謂「一人兩票」概念之來源。當日的構思,是全港作單一選區以比例代表制選出半數立法會議員,這樣將會便利獨立人士、零星政黨、工商界及專業人士,以致弱勢社群均能參與議會工作,藉以兼顧社會各階層不同的聲音和利益。這目標自○七年以來從沒改變過。

達成一人兩票共識方案後,我籌得一筆款項,以聘請港大民調中心為泛民主派作一個為期六個月、共十二次的民調諮詢。總括這十二次的民調結果,顯示該方案平均得到六至七成港人的支持。到了○九年,泛民議員及其他民間團體亦曾召開「武林大會」就最終普選模式再一次確定了○七年的共識方案。唯一的改變,是增加了十萬名市民可提名特首候選人的建議。

非「急就章」僅普選第一步

到了今年,普選聯於三月提出之終極普選方案和路綫圖,亦是以前述之 ○七、○九年的泛民共識方案為基礎,建議立法會最終應由一百名議員組成:一半由分區直選產生,另一半由全區以比例代表制產生,貫徹了一人兩票的基本概念。同時間,普選聯亦定出了現時坊間唯一的路綫圖。在這構思下,我們希望二○一二年增設十席分區直選議席及十一席以全港為單一選區以比例代表制選出之「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我們建議到了二○一六年,立法會增至一百席,四十席由現有分區直選產生,三十一席由全港比例代表制產生,其餘現有之二十九席傳統功能組別議席則維持不變,直至二○二○年全面取消為止。這路綫圖定出之後,普選聯通過不同渠道向各方廣泛宣傳和游說,可惜傳媒對此不大感興趣,致被人誤解今次政改之提議是毫無討論和諮詢基礎下之「急就章」。由此可見,剛通過之改良政改方案,確是朝着一人兩票之終極普選方案而走出的第一步。

普選聯的一人兩票普選路綫圖當然不是港人必須遵從的唯一路綫圖。但在中央拒絕展示其心目中的路綫圖,以及其他民主黨派不願談論路綫圖之下,這是我們唯一經過深思熟慮及得到多數民主黨派認同的普選大方向。政改一役後,更凸顯了香港民主派及其支持者必須嚴肅面對如何制定一個各方皆認同的路綫圖。沒有這普選指南針,我們只會迷途於政改路上。切望民主各黨派放下成見、摒棄功利,真心盡力為香港民主奮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