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7, 2010

「公投」後記


無論你同意或喜歡與否,很多人已把「五區公投」視為香港民主派,甚或民主運動的分水嶺。從此,建制派、激進派和溫和派將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當然,很多民主派的支持者仍是不肯接受這現實,還是堅持民主派必須為團結而「團結」;但正如社民連前主席黃毓民所言:「民主派沒有不分裂的本錢。」無可否認的是,莫論從表達方式、行為表現和政治思維而言,激進派和溫和派之分別是愈來愈明顯,雙方愈走愈遠。這不是說我樂於見到這發展。相反,我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去阻止事情的發生。到了今天,對我來說,這只是一個極為痛心,但卻是難以否定的事實。

倔強對立兩敗俱傷

我曾經嘗試去探討溫和派和激進派的根本矛盾,除了在行為方面,究竟在哪裏?在無數次與激進派的成員及其支持者的對話中,我漸漸感覺到大家極為不同的心態。我發覺在每一次的對話中,儘管他們不斷高叫「一向支持與中央對話」,他們的面上都不知不覺流露了極為不屑的表情。他們在你面前時可能不會說甚麼,但在你背後,他們會用一些極為低貶及侮辱性的說詞,形容你是「賣友求辱」、「紙上女星,不惜犧牲色相」、「跪地乞求與中央對話」。在他們眼中,溫和派是毫無原則、毫無尊嚴、毫無誠信、毫無智慧的懦弱者。

我理解他們的心態,我們也實在是等得太久了。更重要的是,在香港人眼中,中央政府確實有很多難以接受的言行。撇開政改不提,對六四、異見人士、維權人士、通訊自由、新聞自由、豆腐渣工程、毒奶粉事件、貪污處處、袒護權貴等等種種不符合公義的言行,確是很難令港人認同的。我從沒嘗試為中央政府辯護,事實是中央政府亦不需要任何人為它辯護。但在這環境下,爭取以對話方式去改變中央對普選的立場,毋庸置疑是困難重重的。但除此之外,還有甚麼其他的方法?正如趙紫陽在他的遺作中指出,天安門學生的錯誤判斷,結果是把中央政府推往更為倔強的對立面,最後只有兩敗俱傷。歷史的訓誡,是不容忽視的。

民主派已經分裂

與其說民主派沒有分裂的本錢,不如說溫和派沒有存在的本錢。沒錯,在需要通過政改方案前,溫和派是掌握了關鍵性之否決權的。這亦是他們唯一的政治籌碼。但政改之後又如何?在這三分天下的局面裏,顯而易見,溫和派是最弱的一環。他們沒有激進派的政治道德高地,更沒有與中央博弈的政治條件。他們的存在價值完全在於中央對普選的態度和那飄忽不定的民意。今天我們確實見到了表面上,中央和民主派是跨過了二十多年互不瞅睬的冰河期。這是我從政多年以來極力爭取的目標之一。但這改變能否持續,可能只在中央領導人一念之差。這是那麼的脆弱、那麼的飄忽。

民主派是分裂了。中央二十多年不能做到的事情,今天正擺在眼前。但這分裂是有其根源的。這是香港民主派及其支持者自己的決定,與人無尤。最重要的,是如何理順這鼎足而立的局面,而非呼天搶地,為三分天下之現實而痛哭。

3 comments:

af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Anonymous said...

我想你不用太擔心吧,因為我信相大部香港人都是理性的.現在大家看到的激烈行為,大部份都是那些較"年青"的一輩.

從人口結構上,"年長"的人仍是佔大多數,而年長的人處事一般較有理性及懂得顧全大局.所以,單是較"年輕"的人,暫時未成大氣候.另外,從今次所為公投的結果,我想已反映客觀事實 - 香港人不支持這種激烈行為.

我同意你的觀點,溫和派和激進派存在着根本的矛盾.我亦同意你引用趙紫陽在他的遺作中,天安門學生的錯誤判斷,結果把中央政府推往更為倔強的對立面,最後只有兩敗俱傷.從歷史中,我們明白,中共的作風是有自己的一套,從不由人強加什麼什麼,否則當年的六四已經成功了.

所以,我想大部香港人都傾向民主黨的温和沉實路線.

另外,我想表達的是香港人(或地球人)只是希望活得開心,民主與否並没有保證人人能生活愉快.美國並不是没有貧窮,没有貧富懸殊,沒有低收入人士,没有歧視.實行民主與否要看社會大部份人是否有共識,但我覺得刻下要決定的是民生問題.

Anonymous said...

Many people are discussing it as well in another corners (e.g. various discussion forums). There are always pros and cons. In general, I think people are in general against the re-election/the theme of the re-election/the "5" politicians.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12156367119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