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01, 2011

下一位是誰?

港台一下子宣布不再跟兩位時事節目名嘴周融與吳志森續約,令全港嘩然。但恕我借用曾特首的一句話:真是見怪不怪!可能很多人忘記了明年是重要的選舉年,若此時不借機除去政壇名嘴,更待何時?君不記得同樣事情於○七年時亦曾發生?黃毓民和鄭經翰便是○八選舉年的犧牲品。有人覺得周融有點無辜,誤當了吳志森的陪葬品也說不定,但也有可能這故事的真正啟示是任何批判性的新聞節目也不能在這重要選舉當前繼續運作。

刪烽煙節目如削新聞自由

言論和新聞自由一向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之一,是我們賴以成功之基石。但言論和新聞自由存在與否究竟是如何量度?特區有很多烽煙節目、有很多免費報紙,更將會有更多全天候新聞電視台,是否便代表了我們擁有新聞自由?答案當然不是。新聞自由不但代表言論和新聞可以自由發放及接收,更重要的,是這些訊息是否真實。○六年美國《編輯及出版人》雜誌曾作出一項調查,發現百分之三十九從事新聞行業的被訪者懷疑他們的訊息來源是故意存有誤導性的;百分之三十一的被訪者認為他們曾被誤導;百分之三十五的被訪者認為他們報道的新聞資訊帶有虛假消息;而百分之三十三的被訪者曾經因此而聘請律師給予意見。由此可見,新聞來源是否可靠,是新聞自由的一個重要測試。

新聞處理和報道並不局限於訊息發放。處理和發放的批判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近日我們發覺特區的新聞發放一天比一天的虛假和帶有誤導性。一般所謂「河蟹」式的新聞節目,根本不能從批判角度討論任何重要社會議題。眾所周知,烽煙節目的聽眾很多都是政治打手,目的是製造虛假輿論,影響市民的判斷;他們的言論根本無從確認是否一般市民的真實回應。因此,「個人意見節目主持」是進行批判性新聞發放和處理的重要一環。把這些主持辭退了,剩下的盡是只聽不評的「中立」主持人,只會令特別包裝的虛假新聞,得以大行其道。當市民之知情權被大大削弱時,便是新聞自由壽終正寢之日。

減批判聲音是失敗的開端

有人會問,轉換節目模式,是自然發展,為甚麼要假設陰謀論之存在?首先,就算沒有政治圖謀,客觀事實是,社會少了批判性的時事節目,批評政府施政失誤的聲音自然也相對減少。再者,在選舉期間,少了批評政府的聲音,保皇黨亦可避過監察而更容易蒙混過關。

大家不難明白被公開批判不是一種好的感覺。不要說是政府,就算是以爭取民主公義為目標之政黨,很多時亦對公開批判者有去之而後快的想法。這正是從政者最致命的弱點。消除了批判者並不代表是被批判者的勝利。相反,失敗的,是被批判者,甚至整個社會;因這正代表失去了言論和新聞自由。這些道理淺而易見,為甚麼港台老是看不見?這樣的領導層如何可兼負公共廣播之重責?

如果說港台的言論和新聞自由已被扼殺,那麼商台亦可說是岌岌可危。周融和吳志森走了,餘下的只有黃永與李慧玲。如果個人意見節目主持正瀕臨絕種,那麼下一位會是誰?前車可鑒,你們的合約甚麼時候到期?我們正以惶恐之心等待答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