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6, 2010

選擇


他皺著眉頭跟我說: 「我不認同有『變相公投』這回事,更不想投票被視為參與『起義』;但我又不想見到陳淑莊落敗,你說怎辦?」我只好搖頭苦笑,無言以對。

我不是第一次面對這一類問題。這陣子,差不多每天也有人向我提出相近的疑問;更多的質疑是「公投」成功了又如何?是否真的可以透過手中選票達到民主自決、加快普選步伐的目的? 「公投」還未開始,便與中央政府劍拔弩張,不是令需尋求共識的雙方互相越走越遠嗎?面對這些提問,真的不知如何應對。其實答案應該是由推動變相公投者提出,但也實在不知道他們有什麼回應,至少在傳媒及報章上看不見。

民主選舉和全民公投的最基本元素是選民透過理性討論和思索作出自願的選擇。選舉是選人,公投是選議題;若把兩者混為一談,問題便出現了。倡議者如何量化選人不選議題的選票?把這些選票視為支持或不支持公投議題,似乎對選民有點不公道,有騎劫民意之嫌。更有問題的是公社兩黨聲稱假若「公投」「失敗」便不排除轉投支持民主倒退的政改方案,其實也是一種威迫選民的手段。「公投」議題不是應否支持政改方案,贏了「公投」也不會導致政府收回方案,那麼若市民不支持行動,為何要作出違反一己政治理念和原則的決定?這算是符合民主精神的選擇嗎?

也有解說這是一場眾運動,是給予市民一個運用選票表達對民主的一種支持和決心的機會。但我們應如何量化被迫投票的人?

不參與投票的人又如何?他們應被定性為支持,還是不支持民主?如何尊重和量化他們的選擇?民主不是一種可推銷的商品,只要賣出便算成功。民主是如何彰顯和尊重理性的選擇。所有支持民主的人也應謹記這一點。

1 comment:

Ruth Tam said...

I will still vote for them, though I don't agree their using resignation and re-election as a way of expression.

I think this time, people like me will still support them even we don't agree with this way of expression. However, I don't know how many time people will do this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