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8, 2010

非不能,只是不為罷了!


香港财政司司长星期三发表任内第三份财政预算案,推出总额200亿港元的多项纾困措施 ,但泛民主派议员批评预算案只是继续派糖,缺乏长远承担,未能解决贫富悬殊等根本问题 。

多个民间团体一早在立法会大楼外请愿表达诉求。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用了约二小时宣读预算案。于卖地收入超出预期,现年度的赤字预算转亏为盈。今次财政预算案推出总额约200 亿元的纾困措施,包括宽减税收、差饷及商业登记费,向综援人士多发一个月援助金,以及 公屋住户免缴2个月租金等。

泛民主派政党批评预算案只是像往常一样派糖,用小恩小惠掩盖了贫富悬殊等根本问题,缺 乏长远承担。

香港立法会议员(民主党)何俊仁:整份预算案并没有回应社会对贫穷问题、对弱势社群所 面对的困境的诉求,纾困也是软弱无力。

香港立法会议员(公民党)汤家骅:他处理的都是一些临时性的、一些小补小修的问题,我 觉得这样的财政预算案其实未能完全回应香港有很多深层次矛盾要解决的。

香港立法会议员(职工盟)李卓人:不去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没有东西拿出来告诉市民如何 使香港市民真的可以分享繁荣的成果,完全没有,空白一片。

曾俊华则表示,自己不喜欢用派糖这个词汇,因为港府现在推出的措施,是针对性地帮助有 需要的人。

Friday, February 26, 2010

選擇


他皺著眉頭跟我說: 「我不認同有『變相公投』這回事,更不想投票被視為參與『起義』;但我又不想見到陳淑莊落敗,你說怎辦?」我只好搖頭苦笑,無言以對。

我不是第一次面對這一類問題。這陣子,差不多每天也有人向我提出相近的疑問;更多的質疑是「公投」成功了又如何?是否真的可以透過手中選票達到民主自決、加快普選步伐的目的? 「公投」還未開始,便與中央政府劍拔弩張,不是令需尋求共識的雙方互相越走越遠嗎?面對這些提問,真的不知如何應對。其實答案應該是由推動變相公投者提出,但也實在不知道他們有什麼回應,至少在傳媒及報章上看不見。

民主選舉和全民公投的最基本元素是選民透過理性討論和思索作出自願的選擇。選舉是選人,公投是選議題;若把兩者混為一談,問題便出現了。倡議者如何量化選人不選議題的選票?把這些選票視為支持或不支持公投議題,似乎對選民有點不公道,有騎劫民意之嫌。更有問題的是公社兩黨聲稱假若「公投」「失敗」便不排除轉投支持民主倒退的政改方案,其實也是一種威迫選民的手段。「公投」議題不是應否支持政改方案,贏了「公投」也不會導致政府收回方案,那麼若市民不支持行動,為何要作出違反一己政治理念和原則的決定?這算是符合民主精神的選擇嗎?

也有解說這是一場眾運動,是給予市民一個運用選票表達對民主的一種支持和決心的機會。但我們應如何量化被迫投票的人?

不參與投票的人又如何?他們應被定性為支持,還是不支持民主?如何尊重和量化他們的選擇?民主不是一種可推銷的商品,只要賣出便算成功。民主是如何彰顯和尊重理性的選擇。所有支持民主的人也應謹記這一點。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開始在哪裡?


回歸十二年,每年期望政府理財思維有所突破,但每年都失望而回。究竟何年何月政府才醒覺,小修小補、小恩小惠是不能夠解決深層次矛盾的?「經濟好、大家好」的理論不但已是過時,亦早被證實是沒有根據的。我們不要派糖,要的是社會流動之機會,要製造這些機會必須從減輕日常經濟負担着手:我們要持續投資於教育、房屋、交通、醫療等設施服務上,而非把責任推卸到民間團體、甚至商界身上!改善貧富差距非一朝一夕可達標,但始終要有個開始;這開始在哪裡?

Sunday, February 21, 2010

男歡女愛


聞說虎年不宜婚嫁,一眾有情人便在過年前展開搶婚戰,搶結連理,爭成眷屬。結婚當然是好事,只苦了我們這些每星期也要做人情的一群。中國人覺得結婚是莊嚴的,記得在倫敦註冊結婚時,我穿了借來的晚禮服, 太太著上自製的婚紗,到了柏靈頓(Paddington)婚姻註冊署,註冊官見了我們,很興奮的笑著說: 「一整天,你們是唯一不穿牛仔褲、T 恤來結婚的新人!」當時心裡在想:哈!是我們思想古老,還是世界早已變了?

中國人對愛情的看法並不守舊,但男人和女人看愛情的角度卻始終不同。男士們,特別是年輕的,到結婚那一刻,始終有點「從此被困」的感覺;但女士們那種從心底甜到面容上,卻像是告訴所有人:這是我最美麗的時刻!最近的「世紀爭產案」,便正好突顯出這男女間的矛盾。導火線當然是女方送給男方數以億計的「愛情風水費」——一班朋友茶餘飯後對女方的豪情慷慨嘖嘖稱奇,可能心裡多少存著有點羨慕和妒忌(但要是有女人用這種方式向他們示愛,肯定不會覺得有甚麼問題!);太太們的看法卻甚為不同,她們瞪著眼睛說:女人對男人愛得死心塌地,有何不妥?只是你們男人從沒有這感覺罷了!我心中有點不忿,但也不能否定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例子實在是絕無僅有。男人便是這樣現實,特別是上了年紀的,已不知浪漫為何物了。

也許男人的感情是比較含蓄,儘管文人可以寫得天花亂墜,但對一個普通的男人而言,要毫無畏懼地表示愛意,實在感到有點困難。談情說愛非男人所長,結結巴巴的始終說不出一句浪漫溫馨的說話毫不出奇。幸好女人的領悟力高,對感情特別敏感,否則我們必然注定終身只好做王老五!

無論虎年是否宜婚嫁也好,在這裡先祝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有情人終成眷屬!

Friday, February 19, 2010

盡一己之心


放假幾天反覆思量,最後還是決定既然公民黨致力推動補選,無意提出2012政改具體方案,始終爭取普選是我從政的唯一目標,我絕不能容許政改擦身而過。今天趕上了政改諮詢尾班車,在最後一天限期前提交了以下的意見書,以盡一己之心:

二○一二年政改意見書

首先,在這裡再次要求政府接納二○○七年之泛民共識普選方案。在這前提下,就二○一二年之政改有以下建議:

特首選舉
1. 取消現有四十二名區議會代表;
2. 加增所有直選區議員為委員;
3. 維持現有一百名提名門檻,但加設提名上限為二百名及個別委員可提名多於一名候選人。

立法會選舉
1. 於《基本法》附件二第一﹙一﹚段新增以下一段:
「第六屆
功能團體選舉的議員 25人
分區直接選舉的議員 45人」
2. 修改《基本法》附件二第二段為:「於第六屆前,立法會議員個人提出的議案…………. 均須分別經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員和分區直接選舉……產生的兩部分出席會議議員各過半數通過。」
3. 新增功能團體選舉議員及分區直接選舉議員各五人。其中功能團體方面新增五席區議員代表,以全港單區比例代表制,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出五位現任直選區議員為立法會議員。至於現有一名區議員代表,則由直選區議員互選產生。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0

「被選權」的重要性


在一片鋪天蓋地的「公投」、「起義」爭議聲中,儘管傳媒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早已偏離政改討論,我們始終還是要處理政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功能組別的去留。對此,不少還是關心政改細節的不同黨派人士和學者相繼提出由功能組別,包括區議員提名全民普選的模式。也有倡議者認為這也是可以接受的普選模式,甚至乎可以成為終極普選方案之一部分。

屬民主選舉重要一環

這類建議其實沒有甚麼新意,過去也不斷有人提出,但卻從沒有人面對這建議中的核心問題:由功能組別提名是否符合憲制下所保障的「被選權」。簡單來說,被選權是民主選舉的重要一環,與選舉權是二者不能缺一的完整民主權利。《基本法》第二十六條明文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權。」「依法享有」是指依據法律定下行駛權利的程序而非指普通法律可削減或否定《基本法》所保障的權利。在這方面《基本法》第十一條有清楚的界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有關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本法的規定為依歸……任何法律,均不得同本法相牴觸」。同一時間,《基本法》第三十九條亦確認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下簡稱《人權公約》)在香港「繼續有效,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予以實施。香港居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除依法規定外不得限制,此種限制不得與本條第一款規定牴觸」。

《人權公約》第二十五條亦有這樣的規定:「凡屬公民,無分任何區別,不受無理限制,均應有權利及機會:一、直接或經自由選舉之代表參與政事;二、在真正定期選舉中投票及被選……三、以一般平等之條件出任本國公職」。由此可見,被選權之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翻查紀錄,《人權公約》在聯合國討論時,蘇聯曾提出「權利」應被局限為只是指行使機會而非實質權利,惟獨這建議最終被大會否決。在最後的法國和南斯拉夫的草稿中,「被選機會」被改為「被選權利」,意味着所有契約國均有直接責任保障這權利之行使。著名《人權公約》學者洛維特(Nowak)在他的《人權公約論述》一書中(第447頁)便提及契約國不但須把「被選權」盡量擴大至包括最多公民,更須採取正面行動以確保這些公民能真正行使此「被選權」。

功能組別機 制違反《基本法》

任何由功能組別提名選舉立法會的機制,必然會限制市民參與該種選舉的權利因而違反了以上所說,受《基本法》所保障的被選權。另一重要指標是雖然《基本法》第四十五條有明確要求特首選舉應經過一個提名機制才可實行,但《基本法》第六十八條關乎普選立法會的條文卻無此規定。在普選立法會的程序上強行增加一個提名機制,是為普選立法會增設一額外關卡,明顯地,不是一個符合民主原則的「普選」模式。由此可見,立法會議員經功能組別提名後普選產生,不但違反了《人權公約》之普選定義,更違反了《基本法》第二十六條和六十八條的規定,在憲法上、在人權上、在情理上均是行不通的。

Monday, February 15, 2010

香港....香港....


好不容易溜到沖繩島來,只是想避一避靜,清一清腦袋,希望為新的一年找到一些新的思維,無奈差不多每天卻都碰到香港人。今天午飯坐在鄰枱的,聽他們說更是與我們同一飛機到埗的。不過新年期間他鄉遇故里,始終有一份喜悅和親切感。
坐在這裡,看着窗外微微細雨,替那滿山色彩繽紛的樹林掛上一層薄紗,與遠處天連水、水連天的一片灰白成一強烈的對比。滿腦子政改的問題,也隨着雨水沖走得無影無蹤。若不是每天總有一刻忍耐不住,偷偷看看香港的新聞,這次避靜也可說是比較成功的了。
罷了!還有幾天的假期,也不用刻意去忘掉香港和那些煩惱,只要每天打高爾夫球時不要傾盆大雨便心滿意足了!唔….. 還是看看今天晚上到哪家店子吃石燒和牛罷!

Friday, February 12, 2010

年年歡樂歡樂年年


昨天起床,腦子裡不斷轉的是媽媽的一句說話: 「年廿八,洗邋遢!」昨天是年廿八,過往是大掃除日,包括清洗理髮,有消災去病之效。但今時今日的年廿八,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作天罷了。

沒錯,小時候農曆年是每年的焦點,是最歡樂的時刻。但現在農曆新年只是一連串的假期,是出外旅遊的機會,哪來新年氣氛?也有問過自己不同的地方究竟在哪裡?市面上不還是張燈結綵,一片紅色的賀年裝飾嗎?不還是有一碟又一碟的年糕、蘿蔔糕和其他糕點、糖果盒等嗎?過去幾年,雖然孩子身在外國,但不是每到年三十晚,均和太太靜悄悄的將一對紅封放在兒子的枕頭下嗎?

兒時喜歡新年除了是因為有利市、新衣、新鞋、新牙刷等外,最開心的可能還是由年三十晚到年初二開年前都不用洗澡和洗頭!中國人習俗嘛!另一個習慣便是全家人穿著新衣拍一張照。只可惜這些照片早已流失了,留下的只是一些褪了色的回憶。另一帶來歡樂氣氛的新年習俗當然是燒爆竹。記得小時,我們幾兄弟喜歡在街上燒電光炮。這種爆竹並不便宜,但威力甚大;我們會把爆竹放在一些月餅鐵盒下,爆竹一爆發,整個鐵盒被彈得半天高,我們都跳著拍掌,震臂高呼,多麼痛快!

相比之下,近年來親戚朋友連互相拜年的習慣也懶得做了。大家相約吃一頓飯,稱之為團拜便草草了事。連自己也因為過去一年工作繁忙、心情煩躁,巴不得乘著假期出外走一走,清一清腦袋,就是團拜也可免則免!

也不知到了孩子那一代,過新年會是甚麼光景?只希望他有機會讀到這篇文章,想像一下中國人過年應該是怎樣的。也希望在這裡恭祝各位年年歡樂,歡樂年年,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0

要明白80後,先放棄家長政治!


立法會辯論青少年政策,無非因為80後就社會參與之高漲情緒,過於一群現時50及60 歲之官長及議員所能想像到。現時在建制內可以屬青年參與的平台,裡面的成員平均人數為 40多歲,要佢地講中年人之困惱就可以,青少年喎?佢知d乜呢?!如果要由青年人政策著手去改善這些政治及社會階級的深層次矛盾,放棄家長政治,開放青年人社會參與或參政 的平台,儘快落實普選。

Tuesday, February 09, 2010

多留一會


牛年將逝,虎年即至。一年之終結,必然帶來莫名的惆悵;今年當然更甚。雖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但曲終人散的感覺,始終是難受的。不覺想起魯迅的《徬徨•題辭》:「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徬徨」!
略帶安慰的是,就是毫無選擇,前面總算是一個新開始,命運自有安排,又何須呼天搶地?但在這時刻,只想多留一會,重溫往日的豪情氣概…………
Jackson Browne - BBC In Concert
Live At Shepherd's Bush Theatre, London 1978

Jackson Browne - lead vocal, piano
David Lindley - lap steel guitar, vocal
Craig Doerge - keyboards
Bob Glaub - bass
Jim Gordon - drums
Rosemary Butler, Doug Haywood - vocals

Lyrics:
Now the seats are all empty
Let the roadies take the stage
Pack it up and tear it down
They're the first to come and the last to leave
Working for that minimum wage
They'll set it up in another town
Tonight the people were so fine
They waited there in line
When they got up on their feet they made the show
And that was sweet but I can hear the sound
of slamming doors and folding chairs
And that's a sound they'll never know
Now roll them cases out and lift them amps
Haul them trusses down and get'em up them ramps
'Cause when it comes to moving me
You know you guys are the champs
But when that last guitar's been packed away
You know I still want to play
So just make sure you got it all set to go
Before you come for this piano
But the band's on the bus
And they're waiting to go
We've got to drive all night and do a show in Chicago
or Detroit, I don't know
We do so many shows in a row
And these towns all look the same
We just pass the time in our hotel rooms
And wander 'round backstage
Till those lights come up and we hear that crowd
And we remember why we came

Now we got country and western on the bus, R&B
We got disco in eight tracks and cassettes in stereo
And we've got rural scenes & magazines
We've got truckers on the CB
We've got Richard Pryor on the video
And we got time to think of the ones we love
While the miles roll away
But the only time that seems too short
Is the time that we get to play
People you've got the power over what we do
You can sit there and wait or you can pull us through
Come along, sing the song
You know that you can't go wrong
'Cause when that morning sun comes beating down
You're going to wake up in your town
But we'll be scheduled to appear
A thousand miles away from here
People stay just a little bit longer
We want to play just a little bit longer
Now the promoter don't mind
And the union don't mind
If we take a little time
And we leave it all behind and sing
One more song
I want you stay just a little bit longer
Please, please, please
Say you will, say you will
.....

Friday, February 05, 2010

群眾與政治


每當有市民趨前跟我說:「我認同你的理念和立場,我支持你!」我都會問自己:究竟政治理念是群眾驅使,還是政治理想推動群眾?回顧過去歷史,發覺兩者之互動是政治思想發展的原動力。從近代史來看,不難察覺到政治活動是社會銳變的產品,透過廣泛的資訊流通、群眾的認同,新的政治思想才可立足於社會。

毋庸置疑,歐洲國家如法國在十九世紀的變遷到共產主義和民主主義之抬頭,均有賴於群眾運動的支持。到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和女權運動分別帶來了重大的政治改變,而近代的環保運動更確立了綠黨的立根和成長,更可見每一種主流政治思想必須先孕育於社會,得到群眾支持才有發揚光大的一天。

歷史上當然也有政黨透過群眾運動而推翻舊有制度,建立新的政治架構。共產黨成立新中國便是最好不過的例子。但任何群眾運動,甚至革命,皆有其社會環境基礎和支持。由此可見,政治思想和群眾運動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不是說政治理想需被民意牽著鼻子走,只不過脫離群眾的政治思想是沒有市場,沒有前途的。

要推動群眾運動必須先了解社會大多數人的立場和想法、周邊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和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某種行為的判斷和認知。群眾未必會放棄他們堅持的政治理想,但有選擇的話,他們是絕對可以放棄與現實脫節的從政者。我深信香港人是不會放棄民主的;但我不敢肯定有朝一日,他們會否放棄與現實脫節,只顧自我感覺良好的泛民主派。但願「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會成為泛民主派的寫照。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0

全體議員


「五區請辭」帶出了不少重要問題,其中最具爭議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基本法》條文中「全體議員」的定義。《基本法》下所指的「立法會全體議員」,究竟是指立法會法定全體議員的數目,還是全體現任或就職的議員?問題關鍵在於假若《附件二》所談及的政改表決程序「須經全體立法會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是指現任議員的話,那麼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則只需三十七位議員投票贊成便可獲通過;否則支持政府方案的議員必須足四十人。前者的詮釋對政府來說當然是極具引誘性,令心存僥倖的人會試圖乘泛民之危,強行通過特區政府之政改方案。另一個頗有逼切性的問題當然是《基本法》第七十五條所言之法定人數為「不少於全體議員的二分之一」的定義。

歡迎主席之決定

《基本法》有不少條文引用「全體議員」這名詞;例如第六十七條提及持外國護照的特區永久性居民所佔比例不得超過「全體議員的百分之二十」;第七十三條(九)賦予「全體議員的四分之一」可聯合動議彈劾行政長官,而該動議若獲「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便可報稱中央人民政府罷免行政長官職位等條文。

這些條文確立了立法會一些重要程序的最低門檻要求,假若「全體議員」是指一個因應事態發展而可以自由浮動的全體現任就職議員數目,而非一個法定和固定議員數目的話,則這些重要門檻便會因應不同情況而被隨意削減;例如彈劾行政長官之動議可因應議員生老病死、辭職,甚至少數議員被多數議員罷免而獲得通過。立法會這些條文是保障政制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及議會程序不會被多數議員任意控制的重要關卡,不容有被濫用的可能性。但若「全體議員」是指一個浮動性數字的話,這制度上的保障便出現漏洞,存有被濫用的空間。尊重少數聲音,是憲制上立法行政相互制衡的基石,實不容任意更改。

同樣重要的,是一些《基本法》關乎立法會的架構及組成之條文亦不容被一個自由浮動的全體現任就職議員數目所影響;例如第六十七條所規定的持外國護照之議員人數應為十二人,但若「全體議員」是指現任人數的話,則可能出現因議員席位出缺而導致持外國護照之議員人數超標,令整個立法會即時流為一個違憲違法的組織!

除了以上所提出之主要理由外,我們亦可從其他條文引證「全體議員」並非只是指現任議員;例如《基本法》第七十九條(六)規定議員可經「立法會出席會議的議員三分之二通過解除其職務」;(七)指行為不檢或違反誓言的議員亦可經「立法會出席會議的議員三分之二通過譴責」。而《附件二》關乎立法會對法案議案的表決程序亦有規定,政府提出的法案只須獲得「出席會議的全體議員」過半數通過;關乎分組點票的條文亦只限適用於「出席會議議員各過半數通過」之限制。由此可見,《基本法》對「全體議員」和「出席」議員有不同規定。原則上,可見到的是《基本法》容許一個浮動性的議員群體行使一些一般運作的功能,這應與一些關乎改變或界定制度的功能有別;在這方面,「全體議員」的數字應按《基本法》所規定而不變。《基本法》要求後者為決定重要議案的標準基數,而前者則適用於一些在憲制上較為次要的程序,是合憲、合情、合理的,兩者不應混淆,更不應在政治上被隨意濫用。

後記: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於二月三日之立法會會議上接受本人的建議,維持以三十人為全體議員的二分一人數。本人歡迎主席之決定,但有關全體議員的定義,希望能在下月一日之議事規則委員會上進行深入討論。

Wednesday, February 03, 2010

阿甘都話要查,咁又唔查阿細曾?


湯家驊話要支持設立專責委員會調查曾德成及離島民政專員有冇干預大澳女青的工作,因為在你有你說,我有我說的情況下,這樣才可以知道真相,更重要是社工服務基層市民,如果他們工作要睇政府面色,如何為受助人提供合適之服務?況且,作為立法會議員,監察政府是否有恰當地運作是基本的責任,而且亦是根據基本法146條去執行,他並不同意是將d 瑣碎事而行駛特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