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1, 2016

「一國兩制」:對立還是妥協

回歸十八年,相信很多人也認同「一國兩制」所產生的矛盾和挑戰一日比一日多,一日比一日深。究竟是北京不接受「兩制」,還是港人不接受「一國」?還是兩者對「一國兩制」的期望和了解差異實在太大,難求共識?這現實情況帶出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究竟「一國兩制」本質是引發對立,還是一種妥協?
 
也許我們應該從最基本的事實背景看看究竟「一國兩制」之本質為何。「一國兩制」之「一國」不難理解,但很多人卻忘記了特區回歸「一國」之程度和條件為何。
 
《基本法》第一段已開宗明義列明特區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十二條把特區釐定為一個: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二、享有高度自治權;三、地方行政區域。在這憲制架構下,第十五條規定中央人民政府有權任命行政長官和其他主要官員;第四十三條亦規定行政長官需對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區負責。由此可見,行政長官不但是特區的最高首長,亦是中國憲制體系下,必須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的地方官員。
 
那「兩制」又是甚麼?有人認為根據《基本法》第五條,「兩制」只是指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恕我不敢苟同,這說法實在太簡單了。《基本法》第八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均明確說明特區擁有立法權、獨立的私法權和終審權。第十一條則指特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歸」。
 
「一國兩制」是民主發展基礎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清楚明白及接受「高度自治」和「兩制」是兩個相關但不同的概念:不同制度不一定等同全面自治;相反,全面自治亦不一定需要不同制度。因此,無論「自治」或「兩制」均須以《基本法》為依歸。我們並不能憑空以一般之「自治」和「兩制」概念來釐定「一國兩制」之界綫。在這方面,《中央聯合聲明》並無進一步闡述「一國兩制」之基本涵意。簡單地說,《聲明》並沒有提及普選或政制改革,因此在爭取民主發展、政制改革之過程中,其幫助實在不大。當談及民主發展時,我們始終須回到《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及六十八條之框架。過去政改一役,我提出之政改方案已證實了在四十五條框架下亦可達至符合國際間認可之普選制度。由此可見,「一國兩制」與民主發展不但並非對立、不存在互相排斥,更重要的是,「一國兩制」是民主發展之基本條件。
 
活在妥協成果中
 
從這些事實和條文,我們可看到「一國兩制」本身是一種已照顧到中港在歷史、社會、經濟、法制和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差異之制度;亦是一種便利及促成回歸之妥協。既然如此,任何一方也不應輸打贏要,只接受「一國」而否定「兩制」,或只接受「兩制」而否定「一國」。我們目前面對之困難正是因對「一國兩制」缺乏足夠理解和存在錯誤期望所引致。我們往往忘記了在這奇特的憲制框架下,我們正活在妥協的成果中。我們實在不需要,亦沒條件不斷依賴對立而試圖鞏固「一國」或「兩制」。我們既是活在妥協中,便須懂得學習及接受妥協。這是唯一令「一國兩制」能真正全面落實和成功之基本條件。缺乏這些條件唯一的結果是「一國一制」,這對任何一位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均是絕對不可接受的結果。希望新的一年,我們立法會的政客們能夠清楚理解這點,不要辜負廣大市民對他們的期盼!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爆竹一聲除舊歲

管你跑遍大江南 北、世界各地,對中國人來說農曆年始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儘管過去一年家中各人為口奔馳,難以相聚,但新年總是要齊齊聚首一堂,閒話家 常,才算是真正的過年。記憶所及,幼年時代我們一家八口唯一的一張全家福照片便是在農曆年時拍下。原本黑白鮮明的照片,今天已變得泥黃殘舊,也不知還可以 保存多久?這一紙尚存的照片代表了多少歡笑,代表了多少辛酸?大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覺。
 
過農曆年的童年是最快樂的。 住在灣仔春園街的時候,每逢過年,左鄰右舍的小孩便集資買來五花八門的爆竹,其中最具威力的叫「電光炮」。哥哥們喜歡把電光炮放進挖空的沙田柚中引爆,把 柚子炸得四分五裂。後來覺得這還不夠刺激,他們便找來一些金屬月餅盒,把餅盒蓋在電光炮上。哥哥着我和弟弟躲到樓梯底下,遠看他們引爆。我們掩着耳看那電 光炮瞬眼間把那餅盒爆上二樓般高,一眾小孩都在跳躍拍手,亢奮不已!
 
農曆年有很多傳統食物,其中母親喜歡炮製脆麻花。把麵粉揉搓成一些薄 片,把水杯倒轉,割出一塊塊小圓塊,在中間開一小洞,把麵粉穿過,扭一扭,便變成脆麻花。把它們放進大油鑊裡煎炸,那香味傳遍整座樓。我和弟弟搶着幫忙, 卻把那些脆麻花捲得毫不像樣,我倆捧腹大笑,那便是我們的童年。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爆竹已被禁,也再沒有人自製脆麻花。農曆年只是一個出外 旅遊的好機會。便是留在家中,也只是和電視機打交道,更談不上一家人一整天坐在一起嘻嘻哈哈;拿起手機,親戚們傳來短訊賀年,也送來有趣的短片,美麗的配 圖,但上門拜年卻可免則免。
 
這便是這新世代的農曆年。
祝大家猴年進步,身體健康!

Friday, February 05, 2016

老鼠的故事

兩隻老鼠在覓食 中同時找到一塊香肥美味的芝士。牠們各自咬着一端,互不相讓,一時爭持不下。老鼠甲有想過先吃一口,但是牠害怕這一口吃下去後,老鼠乙便會咬着整塊芝士一 走了之。老鼠乙也有相同的想法,牠望着老鼠甲,心想:最好你先吃一口,我便可把整塊芝士據為己有。兩隻老鼠有着同樣的想法,便相互咬着不放,等候對方先行 放口,結果兩隻老鼠便這樣餓死了。
這是一個無稽的故事,但寓意在今天卻是最貼切不過。我們看着,無論是行政立法關係,或中央與泛民關係,情 况也是相同:僵持不下,互不相讓。泛民和政府也有同一想法:你先退讓吧,否則我面目無光,更備受支持者唾罵!事實是,這正是玉石俱焚的死胡同。社會上任何 尖銳的矛盾均須由溝通妥協而解決,但妥協的最大困難卻偏偏是誰先踏出第一步。雙方不願意先踏出這一步,化解危機便遙遙無期,最終只會像老鼠般雙雙餓死。
要避免餓死,便要看哪一方有足夠的氣量先讓步。假如沒有這種氣量,那便要看哪一方會先餓死。假若中央及特區政府與泛民互不相讓,一國兩制失敗了,那誰受的傷害會是最大、最快?
一國兩制失敗,中央政府可能要面對國際輿論譴責,但以今天經濟大國之勢,這種譴責不會長久,亦對中國起不了作用。相反而言,我們的傷害會是災難性。不要說民主發展,便是最基本的核心價值,如言論、新聞自由和法治可能也朝不保夕。誰的代價最大,答案不言而喻。
不是說要對中央全面投降,但以今天的情况而言,率先釋出善意,作些微讓步,所帶出的結果不會比現時差。也許先吃一口,對方便會咬着芝士跑去了,但最少也有機會避過互相餓死的厄運。且看看港人是一隻聰明的老鼠,還是一成不變的老鼠。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6

淺談院校自主

上星期,香港大 學學生圍堵校委會主席李國章,要求實踐「院校自主」,廢除行政長官為當然校監之制度,引致港大校長馬斐森公開譴責學生行為。校長對學生不公,當然惹來網上 瘋狂攻擊;一時間,社會嚴重撕裂的氣氛被一意孤行的梁振英帶進了校園,再進一步深化社會矛盾。破壞社會和諧,梁振英實是功不可沒。
針對梁振英的情緒反應
學 生要求「院校自主」有沒有道理?最直接的答案可能是:這只是針對梁振英個人的情緒反應,而非制度上出現非改不可的缺陷。從殖民地時代到今天,港督以至行政 長官擔任大學校監,從來沒有發生過甚麼大問題,今天梁振英當上了行政長官,問題不但一一浮現,更已直逼臨界點;但假若明天特首由直選產生,出現問題的機會相 信便會大大減低,這正好證明了問題出自梁振英身上而非制度上。
從一個完全客觀的角度看,官立大學是否必須由學生完全自主?非也!環觀世界各地,所有 大學均有官立與私立之分。在美國最著名的長春藤盟校(Ivy League)傳統上差不多全是私立大學,自主程度自然甚高。相反,官立大學運作由公帑支付或資助,政府當然應該有份參與及關注大學之發展,這與學術自主 是兩回事。《基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各類院校均可保留其自主性地享有學術自由」。條文中所指之「自主性」是指例如容許宗教開設院校之學術自由等,而過去政府 亦鮮有干預院校之學術自由。因此,只要參與得宜,政府參與大學運作並不一定構成干預學術自由。
由此可見,在制度上最大的問題並非行政長官出 任校監,或有權委任校委會成員及主席。今天最大的問題,是梁振英用人唯親,委任制度過於失時。特區現行的委任制度沿於殖民地時代,上至法官之遴選或委任,下至 一般諮詢架構,均由行政長官聯同行政會議委任成員及主席。在殖民地時代,這種安排是理所當然,亦甚少出現大問題。這是因為既然是殖民地,港人亦只是殖民, 沒有管治權力,而港督作為地區之唯一領導者,要成功管治亦必須顧及各階層不同利益,因此在殖民地時代,社會各階層均接受當時之殖民委任制度。
粉絲身兼百職
回 歸之後,問題逐漸浮現了。首先,今天的特區與殖民地最不同之處是港人治港。既然是港人治港,便會出現港人不同的政治利益衝突。遇上一位只懂用人唯親的行政 長官,這衝突便很容易白熱化。在這種傳統殖民地制度之委任制度下,任何委任決定,均完全缺乏透明度,更沒有任何準則可言,行政長官亦不須為任何委任道出決 定之理據:一句「用人唯才」,便封堵了所有質疑或討論。梁振英是否用人唯才,路人皆知。
我們看到的,是所有被委任者來來去去大都是李國章這類只懂製造對立、不思建設之人,令人誤以為特區人才只此而已。行政長官永遠只委任一些唯命是從的特首粉絲,致令有些人身兼百職,「才冠」無數行業,特區怎可能不四分五裂?
要換弦更張,我們必須重新全面檢視現行之委任制度。我在立法會時已不斷公開倡議成立一個高透明度的獨立委任機制,由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商議和諮詢,委任有能之士出任各重要機關、委員會,及所有重要諮詢架構。要特區長治久安,在普選來臨前,革新委任制度是刻不容緩。

Friday, January 29, 2016

亡命之徒

有沒有留意成功的歌手藝人頗多均英年早逝?香港有張國榮、梅艷芳等;國際間最近也有大衛寶兒(David Bowie)和格蘭佛萊(Glenn Frey) 。佛萊是「飛鷹樂隊」(Eagles)的靈魂歌手和作曲家,上星期傳出他離世的消息,終年只有六十七歲。
「飛鷹」早在出道時已令我心儀。他們那種懶洋洋的田園音色,對我來說是最好的解壓劑。第一次觀看「飛鷹」演奏,應該是一九七四年在倫敦。也許因為那時他們還未成名, 我們去看「比知樂隊」(Bee Gees) , 事先根本並不知原來「飛鷹」會為「比知」作開場演奏!
二 ○○六年「飛鷹」來港演出,我們律師樓一眾大狀二十多人包括現任首席大法官馬道立和終審庭常任大法官霍兆剛一同約定購票觀看「飛鷹」演唱會,誰知後來演唱 會卻與我在立法會動議推動競爭法立法撞個正着。當晚無奈地希望在發言後及投票前離開立法會大約一小時,觀看部分表演,誰知跑到紅館,卻剛好是中場休息。 二十分鐘休息完畢後,樂隊剛再出場,才演奏了一首歌曲,助理便已召喚我趕回立法會作結題發言及投票,令我懊惱不已!
其後,朋友深知我的失望,給我找來兩張在名古屋「飛鷹」巡迴演唱最後一場的演唱會門票,我和太太便特地乘飛機到名古屋欣賞他們的演出。演唱會地點是一座可容納六萬多人的體育館,當晚燈光漸暗,樂隊還沒出場,第一個結他音符奏出,全場已站立歡呼鼓掌,令人感動萬分!
佛 萊不是什麼偉人,他只是一位給很多人帶來歡樂的藝人。他的名作《亡命之徒》(Desperado)有這樣的兩句: 「有很多珍貴的物品放在你眼前,你卻偏偏追求你不能得到的東西。」死有輕於鴻毛,但人在亂世追尋理想,確是光陰苦短。實在難以明白為何有些人老是着意於意 氣之爭,只懂破壞,忽略建設,到最後一事無成。他們才真正是亡命之徒。

Friday, January 22, 2016

蔡英文、朱立倫與宋楚瑜

過去的星期天是 一個清涼的下雨天,絕對不是一個適宜戶外活動的日子,正好給我一個家中靜思的機會。太太要看台灣總統大選的賽後分析報道,我卻靜悄悄的跑到客廳,開啟我冷 落多時的音響,聽我喜愛的音樂,看那紓緩壓力的書。偶爾抬頭望着窗外風雨交加,着實有一點亂世中找到避風港的感覺。
 
我不是避談世事,也不是 對台灣選舉漠不關心;只是從來已知結局的故事對我沒太大吸引力。有人擔心蔡英文上場會令海峽兩岸風雲變色,甚至發生戰亂,我卻不以為然。蔡英文與陳水扁同 是讀法律,但至少在電視機前,前者沒有顯露如後者之奸詐,相信她是懂得妥協和平衡的政治領袖。反正從她言行中已看到對台灣人民而言,早已自視為一個獨立國 家,宣布台獨與否只是形式而已,只要選民認定她是堅持台獨,她便已找到自己的政治基礎,犯不着拿台灣人民作兵戎相見的賭博籌碼。
 
朱立倫是三位候選人中最年 輕的一位。最少在演講方面,無論是語言技巧和情緒掌握,均比蔡英文優勝。他輸的是國民黨的政績和對年青一代的忽略。但在參選方面,他始終是進退失據。他的缺乏自信剛好與蔡英文的堅定意志成一對比。結果正如江河 日瀉般敗北,早已寫在牆上。
 
最令我看不通的是宋楚瑜。十五年間參加過三次總統選舉,一次副總統選舉。選民的支持度持續下跌,他卻視而不見。 這是堅毅不移還是過於自我的表現?要創立「第三勢力」不是一人之力。宋楚瑜從來沒有一次真正可當選的機會,為什麼他不把精力和經驗放在培養新一代,鞏固政 治根基,才逐鹿中原?
 
看着台灣選舉,有人說港人臨淵羨魚,不如自救。但老實說,台灣與特區政治環境實是相當不同。儘管如此,對台灣充滿羨忌的人不妨也看看蔡英文上場後,如何處理與中央的關係,或許會有更大的啟示。

Thursday, January 21, 2016

施政理念欠奉的《施政報告》

真的不知道特首 梁振英自己會如何看一份任內最冗長,卻贏得評分最低的《施政報告》。也許他毫不介意,也許對他毫不重要,反正他連任與否並不取決於香港人。
 
這份《施政報告》有沒有利民措施?當然有。民生無小事,即使只是設立釣魚區、關心廁所地滑、巴士站加設座位,也是利民措施。只是這些措施皆是區議會層面的 課題,一些區議員會以「成功爭取」來引以為榮的民間措施。極其量這些只可以被視為政策署日常處理的課題,但老實說,真的沒有甚麼政策可言。不要說特首層 面,便是政策局層面也不會專注處理,大事宣揚。難道梁振英真的視自己為「超級區議員」?
 
嚴峻議題 隻字不提
 
街上找來任 何一位關心香港的人問一問,目下特區面對最嚴峻的挑戰為何?他們會說:一、社會撕裂、中港關係跌至谷底、行政立法關係蕩然無存、議會失去應有的功能;二、 「一國兩制」最基本的核心價值正備受挑戰;三、特區經濟下滑,市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際,有甚麼可以幫得到他們?
 
不要問梁振英可以做甚麼,單 是他對這些議題的看法,我們也不知道,因為在這份《施政報告》中,他隻字不提。一位特首的管治理念應該是甚麼?是要處理民生小事,還是應該從民生角度為特 區爭取一個更令人安居樂業的未來?我們與中央政府繼續互不了解、互不信任,如此下去會有甚麼結果?社會撕裂繼續下去會有甚麼結果?行政立法僵持不下,議會 工作停頓不前會有甚麼結果?嘗試最少減輕這些矛盾對立是否特首之首要工作?若然不是,又是誰的責任?
 
李波事件直接挑戰「一國兩制」的根本價值和界 限,梁振英說過這是不可接受;但不可接受又如何?為甚麼他不立刻跑到北京與極為器重他的領導人說個清楚?最少也找來港澳辦主任說說為何「一國兩制」可以容 許這種令人信心動搖的事件發生?說說我們大家可以如何避免同樣事件繼續發生?這不是特首的責任又是誰的責任?
 
等了四年 每況愈下
 
「一 帶一路」與大嶼山發展長遠來說,確是有利於特區經濟的政策。但今天的經濟困境又怎樣?明年我們可以指望有甚麼紓緩經濟的方法?沒錯,他花了很多錢在創新科 研、漁農界別方面,但我們的經濟支柱如旅遊事業、金融事業、物流事業所面對的重重困難又如何?這不是特首的責任又是誰的責任?
 
看到這裏,你 可能認為我的批評過於苛刻。但梁振英以六百八十九票當選時,有人說:「給梁振英一個機會,讓他證明他的能力所在吧!」我們等他利用這個機會有所表現,一等 便等了四年,以上所談的關鍵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每況愈下。我們是否還要多給梁振英五年,他才會給我們一個答案?恕我直言,說對這份《施政報告》感到失 望,是有點誇大其辭。沒有期望,那來失望?但始終我相信很多人與我一樣,也想看看究竟梁振英的管治理念是甚麼?能力在哪裏?也許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

Friday, January 08, 2016

利東街

前幾天看過一個報導「喜帖街」最新近況的節目,令我回想起一些童年片段。最早的童年回憶是我三、四歲時住在灣仔春園街的一段日子。那時,我們一家八口住在一幢破舊唐樓二樓的一間不足一百尺的板間中間房。那裡沒有廁所,方便時要到樓下的公廁,公廁內有人吸毒,有人賣淫,對一個不懂事的小孩來說是一個極為可怕、骯髒、薰臭的地方。
 
到了五、六歲時,家境稍為轉好,我們搬到下一條街,便是
利東街。我們住在一幢比較新的樓宇。一層大約五、六百尺的樓有五戶人,我家居住於頭房及閣仔。對面是一間中藥房,老闆及伙記對我們均很好,問他們借電話從來不會遭到拒絕。那年代的利東街沒有喜帖商舖,街尾只有兩間印刷舖,印的都是武俠小說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印刷品。
 
十三、四歲時,我們舉家搬到九龍馬頭圍,當時叫廉租屋的屋邨。那裡的居住環境比今天的公屋好一點。若干年後,一次很偶然的機會經過利東街,發覺中藥房不見了,換來的是很多喜帖商舖。當時有一點感慨,對著面目全非的童年故居,我慨嘆那種比鄰互相呼應、照顧問好的情意不再,利東街只是變成了一條商業化的街道罷了。
 
我想說的,是我們這一代的集體回憶與今天很多人慨嘆「喜帖街」不再的集體回憶,明顯地是有分別。政府有責任照顧小商戶,這是一回事,但社會要進步,這是另一回事。有些回憶只能留在心裡,只好算是活在大城市的代價。無論今天的利東街如何追得上國際大都會的形象,我心愛的仍是那童年時代的利東街。

Thursday, January 07, 2016

特朗普、希拉莉與奧巴 馬

年輕政界新星林 作在電視節目暢談為何欣賞美國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特朗普(Trump),引來政敵口諸筆伐,形容他「小學雞」、「沒有內涵」、「缺乏智慧」,像是犯了甚麼 彌天大罪。我從來不敢以這種態度批評他人;就算是我極看不起的政客,也不會如此決絕。政見、立場不同,不一定代表對方是「小學雞」。用這種態度批評自己的 政敵,正正凸顯了自己缺乏涵養、政治觸覺過於片面。
轟對手「小學雞」 凸顯缺涵養
老實說,對特朗普着迷的,除了美國近四成 人外,還有我們這些隔岸觀火,只能從電視及其他媒體遠看美國政治的人;我身邊便有不少朋友跟我說,但願特區也有一個特朗普。對此,我必須明言我頗不以為然。去年 八月份我身在美國,看過了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之公開電視辯論。特朗普那種言辭尖酸、氣勢凌人、不可一世的態度,令我想起了議會中的黃毓民。更令我吃驚的, 是他那種無絲毫掩飾的民粹主義。但事實是,這種政客在這世代是絕對有市場的。在美國如是,在特區亦然。用不着大驚小怪。
相比民主黨準候選人 希拉莉卻也不見好得太多。希拉莉那種只說對自己有利的政策,實在令人有點訥悶;加上那種公私不分之處事態度,難以想像假若她真的當上了總統,美國會變成怎 樣。可有想過,假若她不曾是第一夫人,甚或是克林頓醜聞之受害者,她會有今天之政治地位嗎?但事實是,她的支持度更勝特朗普!
沒有人喜歡奧巴 馬。但在眾多美國政治人物中,他才是我稍為欣賞的從政者。至少他的政治理念貫徹始終;明知醫療改革、槍械管制不為權勢或部分社會支持,仍含淚堅持 ,甚至把連任危機也不放在眼內。若說他與共和黨主導的議會針鋒相對,與梁振英沒太大分別,我卻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公平。首先,他是由美國人選出來的,遇上不 合作的議會,他還可以怎樣辦?更重要的是,他始終懂得妥協,適當時候硬闖,時機不合時知所進退。在我心目中,這是從政者最少應有的態度。

須尊重普世價值
我 不是奧巴馬迷,也不會說特朗普是「小學雞」。對我來說,民主的精粹是應該由廣大市民決定誰是「小學雞」,誰是社會救星。話雖如此,民粹主義和譁眾取寵,雖 確有其吸引力,但始終非尊重普世價值之政治家所為。真正有「內涵」的從政者,不但不會挖苦低貶政見不同的人,更應時刻自我檢討,會否因爭取群眾支持而墜入 這只為取悅群眾的政治陷阱。真正有「智慧」的從政者,會懂得如何「以理服人」,帶領社會走上政治光明之路,而非以惡意攻擊、奚落對手為己任。因為這種行為 是沒意思的;對社會也沒有益處。
林作只是一位初出茅廬、入世未深的年輕人。從某角度而言,與今天很多對政治理想一知半解、甚至誤入歧途的年輕人沒太大分別。他要真正認識政治來日方長,總比那些略知一二便以聖賢自居的人來得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