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民主派如何面對超選?


政改方案獲通過後,民主派如何面對區議會立法會代表的選舉(以下簡稱「超選」) 已成為一項前所未有而難度極高的新挑戰。現時民主派可廣義地分為兩大派別:主張接受零七年人大常委會訂下的普選時間表之溫和民主派,及爭取普選一步到位的激進民主派。溫和派承接了零七年泛民主派提出的普選方案,訂下了一套可行的普選路線圖。在此路線圖中,最關鍵的是最終以一人兩票、全區比例代表制的選舉模式取締所有功能組別議席之建議。經過過去一年多的努力,建制派人士已逐漸了解和願意考慮此建議。相對而言,激進派並沒有任何循序漸進的路線圖,除了聲稱堅持爭取雙普選外亦沒有其他清晰的策略或中途目標,因此兩者對於超選的心態和出發點亦可說是截然不同。

溫和派爭取的,是於二零一二年成功落實一人兩票全區輪選選舉制度的雛形。激進派的立場卻又可一分為二:一、杯葛甚或狙擊溫和派的候選人,藉以破壞落實一人兩票的普選路線圖;二、爭取短暫的政治利益,把超選看作點兵練將及乘機爭取議席的機會。從這三種截然不同的政治取態,不難察覺到民主派要在超選中佔取優勢,實有極大的暗湧。

從過去數字來看,民主派於全區選舉中理應取得大約百分之六十選民的支持。以此為基礎,民主派應在超選中有望取得三席。但若仔細分析零八年之選舉結果,卻著實令人擔心民主派不但未必能在超選中坐二望三,甚至有可能連兩席也不保。以零八年立法會選舉整體結果而言,民主派取得的票數為百分之五十九,表面上是維持六、四之分,但其中高達百分之十四點八之選票實為社民連及獨立激進派候選人所得,令超選結果平添變數:

地區 投票人數 泛民得票 得票百分比 社民連及部分獨立人士得票 得票百分比
香港島 313,429 184,020 58.7% 47,000 14.9%
九龍東 236,245 132,453 56% 45,055 19%
九龍西 206,583 130,495 63% 48,106 23%
新界東 360,930 204,030 56.5% 44,763 12.4%
新界西 398,292 244,270 61% 38,953 9.8%
總數 1,515,479 895,268 59% 223,877 14.8%

從以上數字可見,假若社民連杯葛超選,民主派之六、四優勢便已盡失。假如社民連真的落實狙擊民主派的承諾,則更有可能令民主派於超選大敗。必須說明的是,以上的評估已是建基於公民黨會從力爭議席的角度出發,全力投入超選。假若公民黨的取態一如吳靄儀所言,只在於練兵點將式的參與,則民主派選情更不樂觀。另一憂慮,是以上數字並未把五十萬(佔總數選民百分之二十) 參與公投選民之政治取態計算在內,更沒有把不支持政改的何秀蘭(百分之二)、梁耀忠(百分之二點八)及李卓人(百分之二點八)之支持者的取向計算在內;假如他們的選民也倒戈相向的話,最壞的選舉結果可能是民主派只可取得一席!

當然,就算民主派可以團結一致,但若協調失當,鷸蚌相爭也可令選情變得不理想。因此,要確保取得最多議席,民主派必須:
一、高度協調,訂出不多於三張參選名單;
二、全力推動超選,從這一刻起聚焦宣傳溫和派之普選路線圖和超選的重要性;
三、盡力與社民連取得休戰共識。縱是得不到社民連的支持,也必須極力避免在選舉中成為狙擊對象,令建制派滿載而歸。

當然,可能有人會認為說服激進派以大局為重是不切實際的奢望,但最少溫和派要背水一戰,盡最後努力,為落實我們的普選路線圖而忍辱負重,戰至最後一刻,才不會辜負香港人對我們的期望!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日出日落

儘管很難找到一些真正以心比心、忠於自己、以長遠大局發展為目標的從政者,但這不代表在香港談政治是白費的。日出日落,我們的政治生態都在慢慢的改變。今天可能是最黑暗的時刻,但這始終是會過去的!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明月無聲卻有情


中秋是中國人的大節,自古以來也是文人雅士抒發情懷的好對象。由李商隱的「碧海青天夜夜心」至王昌齡的「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從兒女私情、到思鄉念國,甚或國仇家恨,全都被一鏡明月勾出千言萬語,百感交織。今年當然也不例外,縱使外面風雨飄搖,連明月也難得一見,但也減輕不了馬尼拉、釣魚台事件後那人月難全、思親憶友、憂心國事的哀愁悵惘。

感到略為安慰的是,這與造反有關的互送月餅之習俗可以延伸為一個噓寒問暖、互相關懷的習俗。當了議員後,發覺原來中秋節比其他傳統節日更為忙得不可開交;一連串的中秋晚會、送贈月餅和關懷社區活動,可令你忙得透不過氣來。但看着一張一張的笑面和那心懷感動的眼神,這一切也是值得的。撇開家國的煩惱,轉為關懷活在身邊的人,不是同樣有意義嗎?

記得曾經到長者宿舍送贈月餅,有人說,月餅過於肥膩,不適宜長者享用,送月餅是害了他們。我回應說: 「享用月餅是一個傳統習俗,可能只是小小的一角,也會為長者帶來無限的人間溫暖,遠較空對明月來得更有意思、更具意義。」人的感情是一種奇異難明的東西,一點點的關懷愛心也可令受惠者之心情和人生觀有所改變,這絕非是科學常理所能解釋的。

唯一單是關懷做不到的,是如何完那歸家回鄉,與家人團聚之願。在這天晚上,很難不為船長詹其雄與家人相隔千里,身陷牢獄之苦而感到萬分惆悵。但願明月確能寄相思,千里最終也可共嬋娟。

Thursday, September 23, 2010

海事處唔係公安部,為乜要拉要鎖?


好老實講,其實唔係咁認同香港人要代北京「宣示主權」,強化國家主義、加深中日矛盾。唔通真係要迫阿爺出飛機大炮去搶個釣魚臺番咩?但海事處濫權濫到離曬譜就更難接受!海事處管嘅係船隻安全,唔係國家安全,更唔係公安部、政冶局,人哋去示威又點?關你乜事?表達自由同遊行示威係《基本法》講明保障嘅基本人權,更何況佢哋喺係域外行使呢D權利,為乜要拉要鎖?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明–邊貢

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祝中秋快樂!

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918


還有不足兩小時,918便過去了。但想了一整天,仍弄不清究竟今天是提醒我們新仇舊恨的日子,還是提醒我們要包容求全的日子?昨天有文章指責公民黨(當然,同樣道理也適用於所有人) 未曾即時表態譴責日本,是「賣國」的表現。老實說,看了這些指控,感到痛心多於被屈。原來愛國情懷,只此而已。也許中國人被欺侮得太多、太久了,這種敵我分明的心態始終放不下。918、911,可能永遠也沒完沒了………

Friday, September 17, 2010

與邏輯對錯何干?


上星期,英國公平營商委員會主席佛迪文(Peter Freeman)到訪,在香港大學就公平競爭法發表演說。演說後的提問環節當然少不了反對公平競爭法的聲音。晚飯時,佛迪文大惑不解地說: 「處理公平競爭法近四十年,從未聽過這些似是而非的反對理由!」他看著我,表情似乎是問這是香港人的特色嗎?我略帶尷尬地回應: 「他們反對的是政治理由。政治是談不上甚麼邏輯對錯的。」

這番話令我想起另一例子。前些時薄扶林區議會補選其中一名候選人也是我的母校牛津大學的畢業生。按邏輯常理,他應是一個能言善辯、是非分明的年輕人,但他的選舉工程卻完全未能表現出這些預期的優點。反之,他依賴的竟是一些旁門左道、嘩衆取寵的低下手法,令我不期然地質疑,是否在香港談政治根本無邏輯對錯可言?

就是傳媒也把政治新聞當作娛樂圈新聞一般處理,只談風月,不作深入討論。也許這是迎合香港人的口味罷?但結果是,要找一些高質素的政治論述,談何容易?也不能盡怪傳媒或香港人,質素不高的政客,實在比比皆是。加上既有利益之操縱和缺乏公義的制度,空有胸懷十萬軍又如何?

在這政治沙漠中,從政者亦鮮有顧及政治論述需忠於自己的重要性。只要形象討好,得人歡心,便是特首也有機會做,甚麼邏輯對錯又有何干?政治便是包裝,包裝得好,自有民意支持,就算要洗底也絕非難事。事實上這種政治意識形態是最危險的。終日只着重不要行差踏錯、冒犯民意,自然養成一種自我審查、迷失目標的慣性,哪來為理想公義挺身而出的豪情壯志?也許政治和法律不同的地方便在這裡。法律是講邏輯、重公義、分對錯的;政治,不過是一場演不完的肥皂劇罷了!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甚麼房地產政策?


如果你問特區政府任何一位高官,甚至特首:「我們的房地產政策是甚麼?」答案肯定因人而異,但全都不着邊際。單看一些數字便不難察覺,政府的房地產政策是沒有房地產政策。九七年樓市高峰時,政府賣地收益為三百二十多億元;到經濟低迷時,賣地收入降至大約一百億元;去年經濟復甦,賣地收益是一百四十多億元。今年樓市飆升,五月至八月間政府已推出六幅住宅地皮拍賣,較去年整個財政年度推出四幅住宅地皮為高。四個月的賣地收益已錄得近三百四十億元,已高出去年收入的一點三五倍。估計本財政年度總拍賣土地收入到現時為止已逾五百億元,遠遠超出政府本財政年度土地收益三百四十一億元之預算,增幅高達百分之四十七。

賣了居屋買不到私樓

這些數字顯示,政府賣地只是要求跟隨樓市增加收入,不但不能遏止樓價飆升,反而導致樓價火上加油,令各地產商笑逐顏開。理由很簡單,政府囤地薄銷,是維持高地價的主要原因。特區表面上是低稅率經濟區,但高地價本身已是一項龐大稅收,加上限量發售和競投拍賣本質是以價高者得,樓價怎不能與日俱升?高樓價政策令地產商專注豪華住宅市場,加上政府買樓送移民政策,令高價樓市場旺盛,而其連鎖反應是帶動中下價樓宇價格亦不斷上升,令基層市民終日活在水深火熱的惡性循環之中。

特區現時有六十八萬公屋住戶。在○二年停建居屋前,總共有十七萬六千公屋住戶遷入居屋,但隨着居屋供應停頓,私樓價格飆升,公屋遷至居屋的流轉率近年已大幅減至只有大約三千多戶,減幅高達五成。流轉率勁跌的直接影響是公屋輪候期加長,政府需要運用更多公帑興建公屋及補貼。根據房委會數字,一個公屋單位的政府資助為一百零三萬元,相對於居屋資助為六十五萬元高近一倍。這些都是高地價政策為香港帶來的經濟黑洞,實在看不到出口在哪裏。政府去年大事吹噓說要活化居屋二手市場,但樓市高企,令意圖轉讓的客戶需付出與市場掛鈎的追補地價,賣了居屋,卻買不了私樓,這二手市場如海市蜃樓,根本改變不了特區樓價高企的不健康現象。

撤買樓送移民緩不健康情況

也許在這地少人多的地方,定期拍賣土地是難以避免的。但假若特區政府能增加賣地的透明度,規定每年賣地的數目及公開長遠土地供應的時間表,可令市場有較長遠的發展願景,減低地產商長期囤積土地的意欲。

至於保持樓價穩定方面,政府則必須增加供應量,回應中下價樓宇的發展需求,增強居屋住戶進入私樓市場、公屋住戶進入居屋市場之意欲和能力,藉以增加轉流量。有限量地復建居屋、寬鬆處理居屋補地價問題、取消買樓送移民政策,亦有助紓緩中下價樓宇供不應求的不健康情況。要令特區房地產轉為持續平穩發展,扭轉現時樓宇市場泡沫化之劣勢,特區政府必須一改往日墨守成規,抱殘守缺的慣性,把沒有應變能力的房地產政策改為推動更有想像力、能適應市場走勢、平衡中下價樓宇需求的彈性房地產政策。曾特首,你的《施政報告》可有考慮到為香港重新訂立有方向性的房地產政策?這點你做得到嗎?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就施政報告與曾特首會面


昨天會見曾特首,在提出260多項建議之餘,重點要求特首關注以下關鍵課題:
政制: 1. 設立中、港、民三方平台,為普選細節尋求共識;
2. 全面檢討政治助理及副局長制度;
人權: 3. 盡快就坊間廣傳中央要求特首於任內完成23條立法澄清,以釋港人疑慮;
4. 立法把未經許可利用私隱資料牟利界定為刑事行為;把不小心破壞私隱界定為民事行為;
5. 制訂法例全面保障消費者權益,包括引入冷靜期及集體訴訟權;
經濟: 6. 設立外資投資專員,為外資提供一站式投資服務;
7. 透過復建居屋、多批小形住宅發展用地,增強居民由居屋遷至私樓及公屋遷至居屋之能力和意欲,增加中下價樓宇供應量;
交通: 8. 收購東隧,計劃與中隧聯營,透過適度調控流量解決西隧高收費及流量不足問題;
9. 容許小巴增設座位,籍以減低收費及加設安全帶。
席上,便進一步提醒特首最近民調顯示「第四代」港人社會流動「下流」20%之嚴重轉變,促請政府關注年青人就業問題。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何必愁眉苦脸?Why Worry Now?

今天晚上回家時,看見維港上空,雨散雲收,一環新月像對着我微笑:「不如意事,每天都有;但明天又有一番新氣象,何必自怨自艾!」Tonight on my way home, I saw the new moon rising over a clear sky over victoria Harbour, smiling at me, "Life is not a rose garden every day. Tomorrow will be a brand new day, so why worry now?"------希望您喜歡!Hope you like it!

國家主義


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指收到曾特首信件感到「受辱」、釣魚臺事件令很多人要求中央政府「亮劍」,以至九一一美國人焚燒《可蘭經》都可說是國家主義作怪。不是說維護國家尊嚴不重要,但以政治外交解決問題是化解矛盾的最重要一步。要政治外交成功,必須互重互諒。單以或着重是否有損「國體」為出發點,是加深矛盾的根源。「受辱」論、「亮劍」論和焚經論,都是把紛爭升級的政治意識形態,實在看不到對任何一方有什麼好處?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911 應是寬恕的日子


什麽宗教宣揚仇恨而非博愛?燒了《可蘭經》又如何?對方燒你的《聖經》你會怎樣回應?這傷口何時得以復原?真不知這位美國神父如何面對他的主?已經有這麽多人傷亡了,還不夠嗎?希望今天我們紀念的,是如何寬恕、如何共容!

Friday, September 10, 2010

沒言語的語言


與莫斯科眾多美輪美奐的東正教教堂相比,這幢坐落市長辦公廳不及一箭之遙的教堂,可以說是毫不起眼。便是在教堂內的聖壇也是較為樸實,一反一貫東正教穿金戴銀的華麗裝飾。主持人安排我們坐下來後,十一位身穿黑袍的僧侶便走到聖壇前為我們唱出動聽感人的詩歌。他們的音樂造詣實在令我讚歎不已,由雄厚的低音至響徹雲霄的中高音,都是那麼傳神和極具感染力!奇怪的是他們雖然唱著我們一竅不通的俄文,但那抑揚頓挫歌聲所流露的感情,卻是清楚不過。最後,指揮家和主持也加入合唱團為我們唱出一首離別的詩歌,那誠懇的關懷和親切的祝願,令我深深感受到感情的表達並非一定要依賴語言才能做到。

沒錯,語言是人類溝通和表達的主要工具,但很多時也是融和共濟的障礙。不同的語言令不同的群體產生隔膜,甚至互相歧視。其實大家雖然語言不同,但感受和訊息的傳達卻是絕對相同的。只是為了語言不同而忽略了人的共通點、甚至猜疑非我族類的言行,對建立和諧大同不但毫無幫助,更是令人惋惜的行為。

當然,就是言語相同,用詞和表達方式也可以是構成猜疑和缺乏互信的主要原因。不是單說辭不達意那麼簡單,而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造成誤解。所以如何好好運用語言,也是一門高深而必須的學問。

正因如此,一些跨國界、民族的表達方式,如音樂、藝術,實是值得我們珍惜和推廣的。此外,關懷、微笑、眼神接觸和身體語言,有時更勝千言萬語。這些都可以說是世界建立和諧大同的主要語言,只可惜我們不大懂得如何運用這些表達方式來傳遞一些更深奧、更具邏輯性的訊息罷了。

坐在教堂內,我是完全感受到這些俄羅斯僧侶所希望表達的善意和祝福。在這一刻,我們不需要語言,也沒國界和民族的分野。我們只是活在不同環境的一家人,團聚或分離均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我們心靈相通、毫無隔膜。這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精華。

Tuesday, September 07, 2010

曾蔭權,今朝且看你如何還招?


國家主席高調接見李嘉誠實有害而無一利。最大問題是削弱特區政府管治威信。曾特首素來不是一個硬朖的管治者,他親疏有別的心態更是深入人心,叫市民如何信服現時不是地產商治港?叫市民如何信服特區政府有決心、有能力打擊樓市?對商界也不公平,為何老是長江獨大?甚至可能引起反效果,暗地裏偏不賣特區政府的脹! 曾蔭權,今朝且看你如何還招?

Saturday, September 04, 2010


我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我並不是一位無宗教主義者。我相信冥冥中有主宰,但我不敢肯定有天堂地獄這回事;又或這位主宰每天都在決定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小節。年輕時,記得曾經花了一整晚時間,與我信教的弟弟辯論神是否博愛、是否萬能。弟弟是一位虔誠的信徒,但在離婚後對信仰的熱誠便逐漸冷卻了。

有時我很不明白是甚麼規範著虔誠的信徒之日常表現。最近到訪耶路撒冷,到達那天剛好是猶太教的安息日,只見街上擠得滿滿的,都是一些頭戴黑帽,留著長長的鬍子,一身黑衣的人在四十度烈日下漫步。導遊告訴我們,虔誠的猶太教人在安息日不能駕車,不能在家煮食,所以只好入住酒店。他們搭升降機也不能按鈕,所以每間酒店必然會設有一部每層樓都會自動停留五分鐘的升降機。

不要誤解,我一向對每種宗教非常尊重,特別是他們導人向善的理想和決心。但我也認識不少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亦比很多虔誠的信徒更為言行誠實、關懷他人和願意付出。而每次看到或聽到因為宗教排斥異己、迫害他人,甚至傷害殺戮、發動戰爭,我也會感到義憤填胸,為他們的信徒感到羞愧。

人類自有思想以來便已有宗教信仰。所信的神或主可能各有不同的名稱,不同的形象,但其中心思想必然有最少三個共通點:承諾、信服和傳播。那怕你有很多不同的教義、不同的信仰程序或方式,一門宗教最終也離不開這三個基本元素。而這些元素的中心點,便是行善博愛。假如你連這中心點的意義也忽略了,你便不配被稱為信徒。

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我尊重宗教,我更尊重宗教背後的博愛理念。只希望一眾信徒不要只沉迷於信仰的形式、習俗、慣例和規條,而忘卻了宗教背後的真正意義。

Friday, September 03, 2010

湯家驊對二○一一施政報告之建議----想聽聽大家意見


經濟:

規管樓市

1. 針對樓市過份熾熱,建議立例規定一年內轉手單位需徵收加倍印花稅。
2. 取消買樓投資移民政策。
3. 增加拍賣興建小型單位土地。
4. 有限量復建居屋。
5. 立法監管現時賣樓花陋習。

財經:

投資

1. 研究成立單一金融監管機構,統一監管模式、標準和水平。
2. 現時金管局管理銀行業務,卻又負責制訂政府投資策略,透明度及問責性均不足。建議成立獨立於政府架構以外的專責投資公司。
3. 設立特區投資專員,為外資提供一站式服務及為投資特區拆墻鬆綁。

保障私隱權及消費者權益


1. 立法規定刻意破壞私隱牟利屬刑責行為,不小心破壞私隱則屬民責行為 。
2. 賦予私隱專員權力及資源代市民向侵犯私穩人仕/機構提出檢控。
3. 全面立法保障消費者權益,引入購物及服務冷靜期,廢除購物合約不合理條文,並增設集體訴訟權。

福利 :

1. 提供升學/開學補貼。
2. 推出失業貸款計劃。
3. 增加長者及弱智人士宿位。
4. 向傷殘人士提供乘搭巴士優惠及增加交通津貼。
5. 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及醫療計劃。
6. 設立公屋加租紓緩機制。

政制 :

1. 成立中港民政制研究小組,盡快取消功能組別、落實雙普選。
2. 委任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以來成效不彰,劣評如潮,要求廢除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制度。
3. 確立高官問責制向市民問責之清晰指引。

其他 :
1. 重新訂立廣播條例,檢討政治廣告定義。
2. 在發展局下成立保育郊野部門,規管可能影響生態發展之商業及建築活動。
3. 重新檢視及改善種族歧視條例與竊聽條例。
4. 東隧專營權將於2016年期滿,政府應立即研究回購東隧,將紅隧與東隧聯營,以紓緩現時交通擠塞情況,及為長遠回購西隧鋪路。
5. 全面檢討監管小販政策,包括研究成立地區小販專用區推動地區經濟。

經諮詢後新增了以下的建議:-
1. 設立公屋加租紓緩機制。
2. 增加小巴座位,藉以減低車費和增設安全帶。

Thursday, September 02, 2010

何為國家安全?


為普選鋪路的政制改革才剛暫告一段落,隨即有人唯恐天下不亂,媚上請纓,務求再一次挑起一國兩制下最尖銳的矛盾。這些人說:特區政府在憲制上有保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應即履行《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承諾。這些忠心不二的說法,當然可以取得北京領導層的認同,但若說特區政府沒有履行《基本法》下的憲制責任,這些例子卻又何其多?

《基本法》第二十五條和第二十六條不是責成了政府要盡快推行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嗎?第三十條不是規定了香港居民的通訊自由和秘密,應予以立法保護嗎?《基本法》第三十九條不是規定特區政府要通過立法實施國際人權公約、經社文條約和其他國際勞工公約嗎?這些憲制責任,特區政府又如何交代?

23條立法先化解矛盾

毋庸置疑,今天的新中國是一泱泱大國,相比於小市民,誰需要更逼切的保護?國家安全可粗略地界分為內向的安全和外向的安全。外向的安全並非特區政府權力範圍之內;國家的富強和現代的裝備亦有足夠能力保護國家領土完整。同樣地,國家的富強亦令內向的安全獲得足夠的保障。可以威脅國家內向安全的,是暴力行為,而非人民思想。相反,一個以民為本的政府最需要尊重的,是人民的思想及其公開表達意見的權利。國家憲法在一九九九年不是修訂了第十三條為國家「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嗎?於○四年,不是修改了第二十四條,增設了第三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嗎?憲法第三十五條不是清楚訂明:「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嗎?第四十一條不是明確規定:「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任何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嗎?這些條文不正正是清楚界定了思想和言論自由的重要性嗎?在這方面,看不出國家安全與言論及思想自由有甚麼矛盾?若思想和言論自由背後沒有暴力和有組織行為,實在看不到如何會傷害或威脅國家安全。這亦正正說明了國家憲法第五十四條所訂下的準則:「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條文所言及的「危害」明顯是指有實質的行為,而非思想之表達。這亦是○三年港人對於二十三條立法與政府存在的最大矛盾。要成功在特區就二十三條立法,化解這矛盾是最關鍵的一步。

懇請倡議立法者三思

既然矛盾的源頭是建基於思想和言論自由與危害國家行為之分野,那麼回顧回歸後十多年,究竟有何事實經驗顯示沒有國家安全法是保障國家安全的一重大法律漏洞?顯然易見,答案是沒有的。那麼立法的逼切性何在?

從政治上而言,在這時刻立法是要在明年區議員選舉前這極為狹窄的時間窗口內解決○三年五十萬人上街的憂慮。如此倉卒立法,很可能是錯估了這方面政治上的困難。明年由區議會選舉起計,將會有選委會的選舉、特首的選舉和立法會的選舉。這些選舉對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將會有極之深遠的影響。在缺乏廣泛諮詢和討論下,強行在這些選舉前推動二十三條立法實是愚不可昧的反智行為。

香港人是愛國的。過往十多年的表現亦證實了港人行使思想及言論自由時,亦有顧及國家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們的公安法和竊聽條例,亦賦予執法人員足夠的法律權力,阻止危害國家的暴力行為,實在看不到為二十三條匆匆立法的逼切性。相反,與二○一二年政改方案一樣,這些一國兩制下前所未有的深層次矛盾,是需要通過持續對話、互諒互讓的精神下,尋求共識的。霸王硬上弓,只會將特區社會再一次推至不穩定的邊緣。這絕非中央、特區政府或港人所樂見的。懇請倡議立法者審慎三思,以特區長遠和諧穩定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