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04, 2010

六四


隨手從書架上拿下趙紫陽的回憶錄《改革歷程》翻看,不難感受到當時他對領導層的失望和對六四的悲痛。中南海的勾心鬥角雖然細節鮮為人知,但當天的矛盾和角力卻不是那麽難以想像。從二十一年後的今天回望過去,要為事件負上責任的人,去世的去世,淡出的淡出,留下來的只有歷史的評價和對受害者家人的一個交代。

可惜的是,這二十一年來,六四還是全中國最敏感的兩個數字;在互聯網查不到,書本讀不到,傳媒看不到,就像從沒有發生過一般。但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始終孕育了數不清的太史簡與董狐筆。你可以隱瞞甚或抹煞歷史一段時間,但在這浩蕩的歷史洪流中,這些試圖竄改事實的小石子,始終是會被沖去的。歷史的平反,是逃無可逃,避無可避的。

六四的另一重大意義,當然是中國近代史上民主運動之崛起。這民主運動是以悲劇收場。但這悲劇亦有其重大歷史意義和啟發性的。其中一個核心問題當然是:究竟「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想法,在現今社會是否唯一應有的改革態度?美國著名法學家郭羅基先生說過「民主的實現不一定取決於革命,革命的結果也不一定就是民主」。這話是有其史實根據的,新中國不正是一個極為貼切的例子嗎?但若僅從群眾運動出發是不足夠的話,那麼還要怎麼做才可以改革政制呢?

六四對國家民主運動的啟示,實在不單是正確歷史評價及政治平反這麼簡單。這啟示所引發的問題確是值得反覆探討和仔細靜思的。今天晚上,我們可能有一個很好的機會為六四平反,再作深思。我會在維園見到你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