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至,早上一片細雨朦朧,不見天日;書桌上的日曆顯示,今天(前天)是三月十二日。讀書時,老師教我們要記着這名為「植樹節」的一天,但在這年代有多少人知道「植樹節」這日子的意義?今天,有多少年輕人知道這是我們國父孫中山的死忌?
毋 庸置疑,歷史告訴我們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堅毅不移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十一次起義推翻滿清,三次革命討袁護法,誰敢說他意志不堅定?孫中山志堅毅、重原則,但 也懂得妥協。民國建立之時,為了徹底推翻滿清政府,他不惜讓位於袁世凱,更曾公開說: 「決不願居政界,惟願作自由國民」,以表示讓位之誠意。這種胸襟氣量,天下無人可比!到了多次北伐無功,他又願與蘇聯結盟,更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存。有誰 人敢說他沒有完全掌握妥協的藝術?
但縱是胸懷大志、滿腹經綸的奇才,也敵不過自然定律。在八十九年前同一個春盡夏來的一天,他未看見完整的 新中國建立便與世長辭。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來形容他的一生也頗貼切。今天的香港當然不能與當天的中國對比,但孫中山的故事似乎早已被遺 忘得一乾二淨。在這風雨飄搖的季節,我們的各方政治領袖不但未能準確地掌握政治形勢,更只懂堅持己見,絕不相讓;更甚者更稱稍有不同意見的同路人為叛徒、 賣港賊!這種政治文化從何而起,是否終結無時?互相猜疑對罵,解決得了問題嗎?我們看不到前景,在這濕滑的路上寸步難行,怎麼辦?雖說已下了最大決心,但 形勢始終不容。也許只好寄望他朝有能者可帶領香港走出這死胡同。直到那一天,只好慨嘆「一死心期殊未了,此頭須向國門懸」!
毋 庸置疑,歷史告訴我們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堅毅不移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十一次起義推翻滿清,三次革命討袁護法,誰敢說他意志不堅定?孫中山志堅毅、重原則,但 也懂得妥協。民國建立之時,為了徹底推翻滿清政府,他不惜讓位於袁世凱,更曾公開說: 「決不願居政界,惟願作自由國民」,以表示讓位之誠意。這種胸襟氣量,天下無人可比!到了多次北伐無功,他又願與蘇聯結盟,更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存。有誰 人敢說他沒有完全掌握妥協的藝術?
但縱是胸懷大志、滿腹經綸的奇才,也敵不過自然定律。在八十九年前同一個春盡夏來的一天,他未看見完整的 新中國建立便與世長辭。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來形容他的一生也頗貼切。今天的香港當然不能與當天的中國對比,但孫中山的故事似乎早已被遺 忘得一乾二淨。在這風雨飄搖的季節,我們的各方政治領袖不但未能準確地掌握政治形勢,更只懂堅持己見,絕不相讓;更甚者更稱稍有不同意見的同路人為叛徒、 賣港賊!這種政治文化從何而起,是否終結無時?互相猜疑對罵,解決得了問題嗎?我們看不到前景,在這濕滑的路上寸步難行,怎麼辦?雖說已下了最大決心,但 形勢始終不容。也許只好寄望他朝有能者可帶領香港走出這死胡同。直到那一天,只好慨嘆「一死心期殊未了,此頭須向國門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