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04, 2010

不存異,怎求同?


傳媒報道農曆新年期間,「民建聯禮義廉」T恤大受年輕人歡迎,一下子被搶購一空。網上憎惡民建聯的群體亦比比皆是;「民建聯最無恥,我相信可以召集100,000個厭惡民建聯的人!」的群體更已有十萬成員,令人感到今天的政治氣氛不但是非友即敵,更是恨對方入骨,只望能置他們於死地。沒錯,對很多人來說,民建聯放棄民主原則、缺乏社會承擔之言行,確是很難接受,但他們及其支持者是否應受如此對待?特區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分化是否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話又說回來,最近「五區請辭」之爭議中,民主黨和筆者也何嘗沒有被同樣辱罵?意見不同便是千古罪人,欲誅之後快,這些銳變甚麼時候已在我們社會中立足?為何在毫無警兆下,群情已氾濫至一發不可收拾?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這種清除異己的心態與內地政府對待異見者如劉曉波、譚作人等人又有甚麼分別?我們是否已受政治爭坳折磨得幾近麻木了?持不同政見的人,究竟犯了甚麼彌天大罪,要身受牢獄之苦?這陣消除異己的歪風,甚麼時候已吹遍了香港?

政制發展前 景不樂觀

莫說是接受,就是單單容納不同意見,特別在政治或違反公義的議題上有時也確是頗困難的事。從當權者之角度來說,打擊異見人士可能是鞏固專權者勢力的必然行為,但若大家均是無權者時,這種心態又如何解釋?有道這只是年輕人的一般反叛心理,但當這反叛聲音已被社會默然接受時,分化社會之鴻溝可能已是無法彌補了。我不同情民建聯,但卻為社會政制發展之前景擔憂。我們怎樣處理民建聯的存在?把他們都殺了?還是對他們視而不見?民主運動的目標是否只此而已?更重要的是,特區的民主發展,可以沒有中央和民建聯的參與嗎?若需要他們參與的話,辱罵和醜化他們,可以令他們屈服嗎?這種心態是否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公民黨和社民連說「五區請辭」,民建聯是嚇破了膽、「落荒而逃」,所以我們已是戰勝了民建聯,甚至戰勝了中央政府。若然如此,那麼勝利的成果在哪裏?五區補選「不戰而勝」之日是否便是民建聯和中央政府屈膝求和的一天?假若我不相信這一天的出現,是否便代表了其實我只是一個民主叛徒?

尋求對話試找共識

在任何一個社會裏,要妥善處理不同的聲音,特別是政治上兩極的聲音,皆非易事。但如果社會必須尋求最低限度共識的話,那麼雙方的努力更須加倍。從受壓逼者角度而言,所需要的,是更大的政治智慧和耐力。把對手妖魔化,可能痛一時之快,甚或博得滿堂掌聲,但痛快和掌聲之後又如何?你是對方的話,會妥協嗎?

溫和不代表是懦弱,理性不等同沒原則,求同存異更非屈膝求存。也許尋求對話,試找共識,最終也只會是徒勞無功;但消除誤解,爭取互信是尋求共識必經之路。沒有這份共識,要求改變只有從不斷鬥爭和加深社會分化做起。這可能是最終唯一有效的途徑。但這是香港人願意付出的代價嗎?

1 comment:

Wing said...

只求出出氣,成不了事。希望那些有氣的人,出了氣後,會有一些,能踏上實在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