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兩會閉幕時說:「我認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不知道溫總的意見是否代表了整個北京領導層,但他所談及的「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正正是現今民主理念的基石。新中國自建國以來,一直重鼓吹社會主義式的「集體民主」,藉以集大權於中央。這種二十世紀初期的民主理念,早已過時;其他國家的政制發展過程亦已證明了忽略社會公義和個人自由是塑造不穩定環境的最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創造和諧社會、尋求各界共識決不是空喊口號可以達到的。這似是淺而易見、老生常談的道理,不但適用於中央政府,亦同樣適用於香港的泛民主派。後者一向視「務實、理性」為懦弱、媚上的代名詞,特別在立法會民主化的議題上,更一直堅持以「取消功能組別」為推動民主運動的主要口號。取消小圈子特權政治當然重要,但比其更重要的是兩個相關的問題:如何取消功能組別和取消了功能組別後又如何?
理性對話尋求共識
香港的政治現實是少數的特權利益者坐擁最大的政治權利。要他們放棄既得特權,先要說服他們相信政制改革、發展民主並不是把他們「趕盡殺絕」的喪鐘;否則,除了真的揭桿起義之外,怎能說服他們放棄特權?今天,溫和民主派組成的終極普選大聯盟已大致上達成了一個終極普選共識方案。然而,有心人若細看,不難察覺其整體方向及設計框架並沒有脫離○七年筆者極力推動的泛民主派政改共識方案的根本理念和原則。但是為甚麼○七年的方案並未獲視為向功能組別的支持者釋出善意的方案?答案是這完全在於推動泛民共識方案上的工作與現今普選盟之努力有異之故。可惜與此同時,普選盟亦成為部分民主派人士批評的目標。
普選盟被部分民主派人士視為向北京屈服求降的主要原因,是傳媒過分渲染普選盟積極尋求對話的工作。這是對普選盟的一種誤解。普選盟尋求對話的對象,不僅是中央,而是所有反對真普選或對真普選有保留的人士和團體。對話的目的,並非屈膝求全,而是藉理性對話,解說民主的真正意義,是容許不同政見的聲音得以通過公開、公平和符合公義的選舉制度參與特區的政制事務。普選盟推薦的終極普選方案,正是以此為出發點。普選盟的工作,毫無置疑,是專注實事、尋求共識的必經之路,而非空喊口號之為。
轉換模式推動民主
空喊民主口號對一些患有民主恐懼症的人來說只會深化誤解,平添猜疑。最近與一些建制派代表閉門商談,發覺只要對方理解真普選並不代表功能組別的支持者會被摒棄於政制之外,完全失去參與的空間,雙方達成共識非絕不可能的事。當然,要真正達成共識,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不會低估這工作之難度,但香港二十多年的民主運動,均是以街頭鬥爭的模式推動,成績有目共睹,為何不可從另一角度嘗試?這有甚麼大逆不道?
推動民主要做實事,要有付出。前路縱是荊棘滿途,但毫無策略的硬闖亂碰,只會帶來更大的誤解和猜疑。普選盟的經驗實是值得所有其他不同主張的民主派借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